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苏黎世-北京直航,中国领先一步

担负苏黎世-北京直航任务的是来自中国的航空公司。 etravelblackboardasia.com

中国海南航空公司于2011年5月底开通北京-苏黎世航线;瑞航也从今年7月7日-10月14日飞同一线路。

在中断8年之后,由前瑞士国家航空公司(Swissair)于1975年开辟的苏黎世-北京直飞的著名航线于本周二正式恢复通航。

这次复航并未大作宣传,因为提供直飞服务的是来自中国的航空公司。不过,瑞士人就此还未最后表态。


3年前,确切的日期是2008年5月9日,联邦委员多丽丝·洛伊特哈尔德(Doris Leuthard)亲自为连通瑞士与上海的历史性复航剪彩。瑞士国家航空公司的破产曾造成航线中断,如今已由瑞士国际航空公司(Swiss International Air Lines)接手,每日一架直飞班机连接起这两座国际城市。


自2003年起中断的苏黎世-北京航线则于本周二由一家“神秘”的航空公司复航,不过航线开通仪式却要低调得多。

仪式上没有瑞士官员,因为新航线(每周3个双飞航班)的班次全部由中国海南航空公司承担。

不知名的巨人

毫不为瑞士人所知的海南航空公司拥有1万名员工(瑞士航空只有7千名员工),该公司正日益成为世界最著名航空公司之一。这家企业是中国最大的私营航空公司,在中国航空业界排名第4。该公司所属的海航集团旗下还设有多家航空公司、无数机场、连锁酒店和旅行社。

于1993年创建的海南航空公司今年还摘取了世界航空服务业界的最高荣誉-“Skytrax五星级航空公司”称号。截止目前只有7家航空公司获此殊荣,而票价不菲的瑞士国际航空公司也只不过被评为“四星级”。

海南航空每周飞行500多个班次,除所有中国省市外,目前还开通有上百条国际航线,特别是飞往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和整个亚洲的航线,甚至连台湾也包括在内(每周5架航班飞往台北)。

而在欧洲,苏黎世成为该公司(继柏林、布鲁塞尔和布达佩斯后)的第4个通航城市。目前每周二、四与周日各有一班从苏黎世起飞的直航班机,在没有航班的日子,心急的乘客还可以从上述3个欧洲城市转机飞往北京。据我们观察,海南航空将实行很难与之相抗衡的兜揽低价,并不排除很快增加直航班次的可能性。

瑞士准备反击

在航空领域,瑞士是不是就准备坐等着被中国吞噬?当然不会。

无论如何,瑞士航空在准备一次反击。据企业发言人让-克劳德·邓采尔(Jean-Claude Donzel)透露,北京排在该公司预定近期开通航班的3、4座城市之列。瑞士航空购置的5架全新空中客车(Airbus)330-300型客机,就是为了方便并加速这方面的进展。

大家还将注意到,瑞士航空的子公司雪绒花航空(Edelweiss Air)将从今夏起承担苏黎世至北京每周一次的直航飞行。不过这个航班主要用于搭载中国游客,它的通航时间只持续到秋季(7月7日至10月14日)。

航线的特殊地位

要了解苏黎世-北京航线的历史重要性,就必须知道它的特殊地位。于1975年开通的这条航线实际上是最早连接西方世界与中国的空中走廊。由于瑞士是最早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交(1950年1月17日)的西方国家,所以享受到特别的优惠待遇。

这里还有个小插曲。航线开通之时,中国曾邀请来瑞士国家航空公司的足球队,在数万名观众的喝彩下与一支中国球队举办了一场友谊比赛。

然而这条著名航线竟未能在瑞士国家航空公司倒闭后挺过瑞士航空网的结构大重组,于2003年被前瑞士国家航空的接替者-瑞士国际航空公司-取消。

另外,苏黎世-上海航线也是在1975年同时开通(实际只是北京航线的延伸),但在1977年被关闭。瑞士国家航空公司发现对上海感兴趣的人数量极少,大多数航班几乎都是空飞(最后一班只有9名乘客)。

这条航线在1995年至2001年期间重新通航,与今天的情况对比,1977年的情形简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上海这片商务宝地像块吸铁石,年年吸引来无数游客,令新的苏黎世-上海直飞航线成了瑞士国际航空公司盈利最丰厚的航线之一。

瑞士一面在与中国通航事务中备受北京照顾,一面又在与台湾建立直航业务上表现得不屈不挠。

1995年北京方面曾向瑞士作出要求,称只要台湾的班机上有中华民国标志,就应禁止其在瑞士着陆。

瑞士国家航空公司曾专门成立亚洲分公司(Swissair Asia),以承担所有飞往台北的航班任务。这也是中国规定的一个条件,即作为国家航空公司的瑞士航空不为台湾服务。

自2001年起,瑞士-台北之间欣欣向荣的空中连接也被中断。

瑞士从外交上并不承认实质上的独立国家台湾(2300万人口)。台湾政权是在1945年后,由反对毛泽东与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事力量建立的。

台湾在1975年前曾实施军事独裁统治,如今则是亚洲最民主的地区之一。自2008年国民党重新掌权后,北京-台北之间也建立了直达航线。

(译自法文:小雷)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