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瑞士同性恋合法化5周年,中国同志前景依然渺茫

玛利亚·冯·卡纳尔,右,和她的家庭 von Känel Scheibling

自从5年前生效的新法规从法律角度认可同性伴侣关系以来,瑞士已有超过一万对同性恋伴侣互订终身。

对他们中的许多人来说,注册伴侣关系是一件改变人生的大事,因为这不但是正式承认了他们的结合,也赋予了他们与异性夫妇几乎相同的权利。

这些权利涉及到一些重要领域,例如退休金、继承权、外国伴侣的居留权和亲属关系等。但在孩子这方面,同性伴侣却被区别对待。收养孩子与辅助生育仍然没有对他们放开。

 
然而自2007年起,事实已多少超越了法律。组成家庭一直是许多伴侣的夙愿,那些在这种关系基础上生儿育女的伴侣,却遭遇到不那么理想的境况。

两个妈妈

玛利亚·冯·卡纳尔·沙布林(Maria von Känel Scheibling)及其伴侣在一起已14年之久,两人一直都希望能够结婚,“以从法律上对对方进行保障”。

“因为我们都有为人父母的愿望,所以听说(伴侣注册法规定)不能收养孩子时,我们都很失望,”冯·卡纳尔·沙布林告诉瑞士资讯swissinfo.ch。“但是我们还是想注册伴侣关系。这是表明我们这类伴侣存在的重要标志,”她补充。

因而这两位女性于2007年举办了简单的仪式和庆祝派对,并准备以不同的方式填写各种表格-不再是单身,也不算已婚,此后她们总是勾选“注册伴侣”的选项。

之后迎来了孩子。“我们的孩子出生在女同性恋关系中-我生了老大,我的伴侣生了老二。”

自相矛盾

尽管同是合法伴侣,从法律角度,这两位母亲对对方所生的孩子都不拥有父母权利或义务,而且也无法通过收养途径达到目的。

自相矛盾的是,单身的同性恋者在瑞士有收养权。同性恋者在注册伴侣关系的同时却丧失了收养权。

“在作为一个家庭共同生活的同时,我们意识到禁止收养不单是针对家长。令我们感到痛心的,是向孩子们否认这种生活现实,”冯·卡纳尔·沙布林啜泣道。

为争取平等的家长地位,作为“彩虹家庭”(Rainbow Families)运动和支持组织共同创建人的冯·卡纳尔·沙布林向联邦法院申诉未果,目前正在准备向欧洲人权法院提起上诉。

瑞士同性恋保护伞组织“粉色十字”(Pink Cross)的尤韦·施布利特多夫(Uwe Splittdorf)称,瑞士有近3万名儿童在有至少一位同性或双性家长的所谓彩虹家庭中成长。其它来源估计这一数据为6000名左右。

时代在改变

完全婚姻是同性恋运动者的最终目标。“的确,这是一个愿望,我认为我们能在5、6年内达到目标,”施布利特多夫向瑞士资讯swissinfo.ch坦言:“继子女收养权则是我们打算关注的下一件事。”

据施布利特多夫介绍,伴侣关系法非常有助于社会对同性恋接受度的提高。“伴侣关系得到了家人和朋友的欢迎,他们大多认为这样很好。它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比如继承权和外国伴侣的居留权,但仍有许多同性恋者过着双重生活,”他吐露。

社会学教授雷内·利维(René Levy)认同这一说法:“我相信有很多同性恋者有掩藏自己性取向的情况。承认自己的性取向并不是什么仪文小事,而仍是件可能因其后果而痛苦难堪的问题,”他告诉瑞士资讯swissinfo.ch。

“虽然如今对非异性恋者身份有了更大的认可,但改变却非常缓慢。(这种改变)更多是在政治正确性水平,而不是一种深刻的大势,”利维解释。

利维把注册伴侣法视为蹩脚的妥协。“既没有法律规定同性恋非法,也没有法律宣布它的平等权利,”他指出。

在利维看来,瑞士是个相当保守的社会。“平等性、社会开放性和多元文化主义这些标准,只有受过高等教育的都市人支持,尽管这是个非常有表达力的少数群体,却毕竟只是少数群体。”

坡陡路滑

在磋商期间,伴侣关系法仅取得温和的支持率,但却受到右翼瑞士人民党(SVP)的公开反对,后者代表着25%以上的选民。

该党主张,“不必要的法律”是走向贬低婚姻这一普遍趋势的一部分。“它削弱了我们社会的基础-家庭,”该党在声明中写道。

意识到该法排除了收养与辅助生育的可能,人民党质问:“这会坚持多久?只要法律一生效,他们就会有更多要求。”

玛利亚·冯·卡纳尔·沙布林称自己的确有更多要求,因为她坚决希望自己的孩子们与其他儿童拥有同样的权利。

虽然对她和其他父母所要求的进一步法律行动是否会成功,冯·卡纳尔·沙布林自己也不能确定,但她相信,让人们注意到这些家庭,这点很重要。“至少他们知道我们的存在。”

同性恋在中国

中国的同性恋者通常被称为“同志”关系。受古代哲学家孟子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宗接代思想的禁锢,中国同性恋者大多不敢承认或公开自己的性取向。因此,他们大多生活在痛苦和压抑中。比如“同妻”的生活,在中国已经渐渐成为一种社会问题,他们的丈夫在父母和社会的压力下,不得不隐藏自己的性取向。

其实,中国同性恋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和历史根源。古代宫廷中嫔妃、太监,中国的京剧和越剧中的花旦一生扮女人,有谁相信他自己还没有把自己当女人?《霸王别姬》就真实地反映了这种社会现象。另,《梁祝》中,梁山泊对祝英台的爱到底是异性爱还是同性爱?

在中国,自古男女间的禁忌就非常重,压抑的环境中更容易产生同性恋。不允许早恋,在性压抑的时候,同性爱反而比异性爱更容易、更合法。两个男孩子或女孩平时形影不离,形同闺蜜,似乎就可以接受,但如果是一男一女,家长可能很快就要被叫去谈话了。

许多年来,也曾经有中国社会学家向政府呼吁同性婚姻合法化,但至今为止,同性恋在中国,无论从政府、社会还是个人一直处于“不闻、不问、不说”的状态。与此同时,诸如粉色空间、阳光地带等各种同性恋组织和许多地下同志酒吧等场所在圈内半隐蔽地为同性恋者提供帮助和保护。

根据联邦统计局能提供的2011年(1-9月)数据,今年平均每个月有56对新伴侣进行注册,因而2011年的总数将超过650对,或1’300人。

相比每个月的3’566对婚姻注册,以上数据(56对)实在是小巫见大巫。

注册伴侣关系的人中,男性多过女性。到2010年底,这类伴侣关系中70%都为男同性恋者。

鉴于新伴侣关系法施行只有5年,人们还没有太多时间考虑分居问题。

到2010年底,在已注册的近9’000人中,联邦统计局记录在案的解除伴侣关系者人数仅为312人。解除伴侣关系的条件非常直截了当。

2005年6月的全国公投中,58%的瑞士人赞成同性恋者注册伴侣关系。伴侣关系注册法于2007年1月正式生效。

要注册伴侣关系,注册双方必须年满18岁,且无婚姻关系。两人中至少有一方必须是瑞士人或有瑞士居留许可。

他们的结合在结婚登记处注册。

2007年1月2日,第一对同性伴侣在提契诺州注册,此前他们已共同生活了30年。

(译自英文:小雷,改编:邵大海)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