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瑞士民主不談錢

噓 - -瑞士黨派不談錢。
噓 - -瑞士黨派不談錢。 GraphicaArtis/Getty Images

瑞士實行直接民主,是一個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但是瑞士的民主也不完美,受到國際指責的一點是:瑞士各黨派及其競選資金的不透明。 “不談錢”,是瑞士社會流行的一句話,因此公開黨派和競選資金來源是讓瑞士很難堪的一件事,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聲音呼籲要改變這種狀況。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6年的時間,6600篇文章:這就是瑞士資訊swissinfo.ch的民主寶庫。民主是我們報導的焦點。 66個月來,我們不斷地豐富著這塊寶藏。今年夏天,我們為您摘取出其中常放光芒的10顆明珠- 因為同氣候和養老金問題一樣,民主是我們時代全球對話的重要主題。

瑞士资讯swissinfo.ch的民主主题编辑团队
瑞士资讯swissinfo.ch的民主主题编辑团队:(左起) 乌尔斯·盖瑟、布鲁诺·考夫曼、拉里萨·比勒和雷纳特·昆兹。乔纳斯·格拉特哈德缺席此照。 swissinfo.ch/Christian Raaflaub

2015年1月《商報》的一篇文章引起了很大轟動,這是瑞士第一次針對大企業對黨派的捐贈金額進行了問詢後將結果公開。在此之前,瑞士那些知名的大企業在談及與政黨的關係時,一直遮遮掩掩。

這些大企業會將上百萬資金捐獻給政治黨派。有些,如雀巢和瑞銀,會將利益與條件掛鉤,具體說就是捐給在經濟上持自由觀點的黨派。其他企業,如瑞信,則按照黨派的強大程度選擇捐款對象。

沒有規則的遊戲

這些有實力的大企業,他們的利益與經濟政策息息相關,那麼在瑞士這些企業,能否不受限制地給那些對他們有利的政治黨派捐款?回答是,可以。包括一位有錢的私人個體,如果願意也可以為任何一個投票委員會或者私人政治家捐款,而且不必公開這種行為。唯一受限制的是政府機構,他們不允許用公款參與或支持政治競選。

外部内容

但是在政治捐款問題上,到底需不需要透明?就算知道在政治決策問題上有多少錢在起著作用,又能有什麼幫助呢?對此主張透明的人明確表示:有用。他們提出了兩個理由:

1. 錢作為影響因素

作為第一個理由,他們提出是瑞士這個國家活生生的直接民主文化。一般情況下,瑞士國民每年針對一些現實問題進行四次全民投票,投票內容包羅萬象,小到農民是否應該割牛角(瑞士的奶牛都被割了角飼養);大到企業稅收,都要國民來定奪。

當一項投票的內容涉及到某個企業或個人,那麼他們就會有興趣參與宣傳或反對投票內容的活動,這無可指責。但是根據科學調查數據顯示,尤其是在最後投票結果險勝的情況下,宣傳力度對結果有一定影響。包括在投票宣傳上正常範圍內的促進活動,如果做得很專業,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公眾的觀點。

“透明動議”

2017年10月一個黨派之外的委員會提出了一個”透明動議“,要求以後黨派必須將他們的年終財務報表及超過1萬瑞郎的捐贈向社會大眾公布。

在全民投票和全國性大選時進行宣傳所需費用超過10萬,必須做出聲明。

現在瑞士政府及國會還要對該項動議表態,之後最早2019年才會出現在投票箱前由全民定奪。

值得注意的是,瑞士所有针对这一题目的调查结果,都只是朦胧的评估,所采取的调查方式也极为简单,这是因为瑞士没有有关政治捐款的具体公开数据。

2. 民主需要透明

主张透明化的人,提出的第二个理由是,一个共和国的国民有权知道,哪位活跃人士利用什么样的资金从政。因为政治是一个公共舞台,这个舞台上所作出的所有决定,或多或少会影响到每一个个体。

比如一个大银行,很难想象他们会出于慈善目的为一个政党捐款100万瑞郎,而是都带有某种目的。如果对这种行为不加以法律限制甚至禁止,那么”公开“应该是最低要求。或许并不是大多数人都关心这个问题,但是就会有少数批判性的公民,对这些资金来源感兴趣,也希望在投票和大选做决定的时候了解这些情况。

民主的污點系列

在全民投票範疇,瑞士全世界名列前茅,但是瑞士的民主也並非完美。

在一個系列報導中,Sandro Lüscher對瑞士民主的這一污點進行了批判性的分析。這位作者畢業於蘇黎世大學政治系,他有一個德文部落格《瑞士政治事件部落格》(Blog zum politischen Geschehen in der Schweiz外部链接)。

針對選民

其實政治家自己也可能有興趣讓這一民主的黑暗面曝光。琉森政治教授Martina Caroni曾在一篇發表在《新蘇黎世報》(NZZ)上的文章中寫道:“就算是金錢對於政治的影響無法被證明,但是對商業行為的懷疑,會傷害人們對民主的信任度。”直至目前,瑞士國會將要求政治透明化的請願,全部拒之門外。

正是這種對於透明化問題的強硬抵制態度,令國民產生這樣的質疑:“政策是可以用錢買到的”。也正是國民的這種不安全感,導致了最近出現了一個動議,要求將來至少在政治上不再“不談錢”。

(翻译:杨煦冬)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