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我的中国故事

欧洛衡(Laurent OBERHOLZER)
欧洛衡 (Laurent OBERHOLZER) 中国驻瑞士大使馆提供

我和中国的缘分始于2007年秋,父亲带着姐姐和我在曾经的“中央帝国”进行了一次为期10天的旅行。他的目的本是想让我们感受一种全新的文化,认识一个未来的超级大国。我们从北京出发,一路游历承德、西安、苏州,最后到达上海。和瑞士相比,这里一切事物的规模令我顿生敬畏:人口、楼房、摩托车、噪音等等。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比瑞士要大、宽、高、响、要拥挤上好几倍。

欧洛衡(Laurent OBERHOLZER)

1991年出生,2011年至2012年在香港大学留学,现为 Monito公司联合创始人。

从金山岭到司马台的五小时徒步之旅让我毕生难忘,这无疑是那次中国之旅最精彩的部分。我甚至从中学到了关于供求规律的宝贵一课——在长城上步行了数公里后,汗流浃背、口渴难耐的我终于找到了周围唯一的一家小店。我惊愕地发现,和长城下相比,这里的一瓶水已经涨了两倍!

西安的兵马俑作为国家强大的历史象征,向我展现出中国文明的深厚根基。我在旅行途中还学会了一点中文,用来和餐馆里的服务员搭话或是拒绝街头小贩一遍遍的推销非常管用。总而言之,那次旅行既让我惊奇,又有些晕眩。我被这个国家吸引了。

时间到了2010年读大学二年级时,我开始考虑到国外去度过本科阶段的最后一年。那时我正在和一个华裔女孩交往,为此还学习了一个学期的汉语。我前所未有地渴望着再次回到中国,于是申请了母校洛桑大学的海外交流项目。在众多可选的交流学校中,我选择了香港大学。港大是中国最具声誉的高等学府之一,它的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Faculty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s)设置了一系列范围广泛、内容有趣的课程,十分吸引人。

就这样,2011年8月中旬的某一天,怀着十足的新鲜感,我提着行李抵达“芳香之港”,完全想象不出未来一年将要发生什么。从飞机上下来,空气的灼热和湿度当即给了我一个下马威。

当我到达学校提供的住处——总高12层、可以容纳381名学生居住的伟伦堂时,已经浑身湿透。宿管热情地接待我,交给我824房间的钥匙,指明了电梯的方向。很快我发现,自己将在第一学期和一个澳大利亚人、第二学期和一个卢森堡人分别分享这间小小的宿舍。香港较为狭小的居住空间对我是一个挑战,不过也给了我融入当地学生圈子的机会。

生活在香港这样一个国际化都市,作为外国人很容易就会局限在自己的小群体中,而我总是十分重视去感受和学习当地文化,抓住每一个机会认识新的香港朋友。

和我在香港期间认识的许多人一样,我和两位舍友最后都变成了好朋友。我们一起经历了许多冒险,旅行足迹遍布香港、中国大陆和东南亚:骑摩托车穿越菲律宾,在上海购买私人定制衬衫(并且学会了讨价还价!),在泰国体验水肺潜水,被困在台湾的猫空山上以致于差点误了飞机……我们拼命玩,也拼命工作。为了赶作业或准备考试,我和舍友们常常挑灯夜战。事实上,这一年在港大的学习十分充实和紧迫,课业负担很重,需要共同完成的小组项目也非常多。

《我们记忆中的中国》瑞士留华校友纪念册样书
《我们记忆中的中国》瑞士留华校友纪念册样书 swissinfo.ch

2012年夏天,在顺利结束了港大的所有课程后,我回到瑞士,取得了管理学学士学位,随后又到苏黎世,继续攻读计量金融学研究生学位。在这期间,我和两个朋友一起创业,成立了一家叫做Monito的公司。这家公司通过比较不同的跨国汇款方式,致力于帮助人们——比如往家里寄钱的移民、将工资汇回国的海外劳工、给留学在外的孩子汇款的父母——找到最为经济、便捷和安全的汇款方式。

2014年研究生毕业后,我开始了在Monito的全职工作。公司现在已经招聘了6位员工,全球范围内的网站用户达到了每月3万名。在中国的那一年对我的影响有多大,再怎么说也不为过。得益于此,我能够自如地适应多元文化的环境,变得更有自信、有志向,更善于开眼看世界,发现诸多可能和机会。当经历了这一切后,我能感觉到,自己和中国的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

*本文经中国驻瑞士大使馆教育处同意,转载自瑞士留华校友纪念册《我们记忆中的中国》一书。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