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除了貧窮問題,還有爲數衆多的矮呆人

小矮人
瑞士人喜欢在花园中摆放这样的小矮人。 Keystone

現今瑞士是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之一。很難想像在20世紀下半葉之前,阿爾卑斯山小國曾經既貧窮又落後。爲了生存,當時大批年輕男子必須離開家園在國外當傭兵,許多女人則前往異地幫傭。很多兒童更被迫在農場或工廠工作謀生,受到非人道的對待。那個時候,這個國家猶如遭受詛咒一般,當地人身體及智能異常的比例竟然也特別地高。

早在幾百年前,外國人前往瑞士旅行時,便發現山區居住特別多矮小又癡呆的人。大量的文獻及影像記錄那些可憐人兒有著嚴重的身心障礙。除了體格矮小以外,他們的身體還出現以下不尋常的特徵:低矮的額頭、又大又扁的鼻子、尖尖的頭頂、鬆弛的棕色皮膚,而且脖子通常掛著巨大的腫瘤。另外,他們還有智能不足的問題,嚴重者甚至無法言語。

歷史名人對矮呆人的描述

過往,許多名人與作家拜訪瑞士時,便極力稱讚阿爾卑斯山的美景,並且留下大量的文字記錄。除了描寫壯麗的湖光山色,不少人也提及那些不幸的人兒。

理查‧拉瑟斯(Richard Lassels)是17世紀著名的旅遊作家。1670年當他在瑞士旅行時,寫下了這段話:「我在這個多風的國家特別觀察到一件事 : 這裡有許多天生的呆子。人們常說多風的氣候容易導致癡呆病,我覺得這不是無稽之談。」

1816年,法國大文豪雨果(Victor Hugo)在瑞奇山上面對筆墨難以形容的美景時,便感慨瑞士和法國薩夫伊(Savoy)地區的矮呆人格外地多。「阿爾卑斯山製造許多的呆子。住在這樣美妙的地方,從白天走到夜晚怎麼走都是被群山遮蔽的視野,任何具有智慧的生物很難不會變得呆滯。」

英國人愛德華‧溫柏(Edward Whymper)是首位成功登上馬特洪峰的登山家。1871年他陳述了個人對矮呆人的認知。「矮呆病醜化了隆河谷地。相較於山谷盡處,在布里格(Brig)和聖莫里斯(St. Maurice)之間的中央地帶,矮呆病更為常見。幾年前,曾經有人指出四分之一的當地居民是矮呆人。這代表在這個邦州大約有3500人罹患此症。」

溫柏更表達了主觀的感受,並試圖推論病症形成的原因。「這些外貌扭曲、沒有腦袋的生物擁有令人作噁的外貌、猥褻的姿態,還會莫名其妙地嘰哩咕嚕亂說話,讓人感到厭惡。之前,曾有人推測飲用雪水和冰河水的習慣會導致矮呆病。不過,德·索緒爾(Horace-Bénédict de Saussure) 反對這種説法,因為實際上矮呆病好發之地往往不是大量飲用雪山和冰河水的區域⋯⋯。」

什麽是克汀病?

過去,這種病症叫做「克汀病」 (crétinisme),也稱作「矮呆病」,而人們稱呼那些可憐人「克汀人」(crétin)。這個字源自瑞士瓦萊州法語區的的方言—crestin。

根據《時間日報》的報導(法)外部链接,1750年「克汀病」首度在法國里昂被記錄下來。當時,提莫雷昂‧德‧莫吉洪(Timoléon de Maugiron)發表名爲「在瑞士旅行」的信件,文件講述在阿爾卑斯山,尤其瓦萊首府錫永(Sion)居住爲數衆多叫做克汀人的病患。他們又聾又啞又呆,被敲打時幾乎無感,脖子上還掛著碩大的甲狀腺腫。四年後,這段話便收錄於《百科全書》之中。

依據SRF的報導(德)外部链接,19世紀大約90%的瑞士山區人口患有甲狀腺腫,2%罹患克汀病。1843年,瓦萊州總計有3000個克汀人; 在19世紀後期的弗里堡州,大約30%的新兵因爲甲狀腺腫而不適合服兵役。

因爲克汀病曾經在阿爾卑斯山盛行,所以法語有個「阿爾卑斯山矮呆人」( crétin des Alpes)的説法。另外,百年以前在大山包圍的瓦萊州,克汀病與甲狀腺腫的病患特別常見,因此現今仍舊存在「瓦萊矮呆人」(crétin du Valais)與 「瓦萊大脖子」(goîtreux du Valais)的詞彙。 不過,這些字詞早已失去原本的意義,現在純粹只有駡人愚蠢的意思。

爲什麽會有克汀病?

瑞士曾經盛行矮呆症和大脖子,其病源不是阿爾卑斯山的風或封閉的地形,也不是雪水或冰河水,而是因爲「缺碘」。因爲阿爾卑斯山的土壤缺乏碘質,動植物的碘含量偏低,所以在飲食來源僅限於當地物產的情況下,山區居民便攝取不足的碘。早在1811年法國化學家貝爾納·庫爾圖瓦(Bernard Courtois)便發現了這個元素,不過遲至1896年鮑曼(Baumann)才透過研究確認缺碘是引發甲狀腺腫和克汀病的主因。

碘幫助身體製造甲狀腺激素,藉此促進細胞代謝,以及神經性肌肉組織的發展。如果碘攝取量不足,甲狀腺便會腫大,造成俗稱的大脖子。假使孕婦缺碘,更會損害胎兒腦部的發展,產下智能不足的嬰兒。 因爲過去瑞士山區的居民嚴重缺碘,所以身體及智能異常的人口比例特別地高。

瑞士政府成功的防治

現今防範先天性碘缺乏症候群最常見、也是最簡易的方法是在食鹽中添加碘。早在1922年,瑞士便是全球最早實行此項措施的國家之一。在碘鹽普及幾年後,阿爾卑斯山小國便不再有克汀新生兒。而且,自從1970年瑞士最後一個克汀人離世後,此病症的病患便完全絕跡了。

仔細查看瑞士市面上銷售的食鹽,產品包裝大都會標榜添加了此種微量元素。自1999年起,瑞士政府每隔五年更會進行全面性的調查,編寫及出版專題研究報告,藉此確保境内居民攝取充足的碘質。

世界仍舊處於缺碘危機

瑞士曾經是貧窮國家,人民生活困苦。另外,由於位處内陸,土壤缺乏碘質,當地居民罹患克汀病,即所謂的「先天性碘缺乏症候群」的比例格外地高。慶幸,在政府致力推廣碘鹽後,「阿爾卑斯山矮呆人」變成只存在於歷史文獻的字詞。

不過,很難相信在醫學發達的現代,世界上的缺碘危機尚未解除。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估計,全球大約三分之一的人口缺碘,其中不乏已開發國家的居民,而且克汀病尚未完全絕跡,也因此世界衛生組織至今仍舊大力呼籲各國政府應當致力於解決缺碘問題。

作者:瑰娜Facebook外部链接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