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記者其實是個高危職業

一名女記者在香港街頭受到了催淚彈的驅趕。
一名女記者在香港街頭受到了催淚彈的驅趕。 Reuters / Kim Kyung Hoon

言論自由是保障一個國家話語權和該國民主順利實施的基本條件。然而並不是哪裡都有言論自由。瑞士資訊swissinfo.ch與三位分別來自哥倫比亞、葉門和亞塞拜然的記者進行了談話,他們都曾在故土遭到追捕。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妨礙媒體自由是這次在《報導》(Reportagen)雜誌在伯恩舉辦的“真實故事獎”活動( Reportagen Festival Bern外部链接)中一個被熱議的話題。瑞士資訊是這次活動的媒體夥伴。在活動開始之前,我們與三位外國記者一起交談,他們都在自己的國家切身體會過言論不自由。

悲憤交加

比如從哥倫比亞來的塞爾周·卡密歐(Sergio Camilo),在受到電話、電子郵件及當面人身威脅之後,2018年他毅然離開故國,在瑞士申請了避難。目前他的申請尚未得到批准,所以他現在還不能在瑞士工作。

相关内容

來自葉門共和國的菲拉斯·沙姆森(Shamsan)也被明確勒令:“要想活命,必須離開葉門。”2019年初他在馬來西亞的難民營中參加了一個流亡作家的計劃,以學者的身份來到瑞士工作、發表文章。


PLACEHOLDER

葉門在國際組織《無國界記者》的媒體自由各國排名(Rangliste der Pressefreiheit外部链接)中名次墊底,180個國家,葉門排在了第168位。

自由報導只能在地下

拉秦·馬米紹夫(Lachin Mamishov)因為對上世紀90年代發生的高加索危機進行了調查,而多次受到威脅和傷害,因擔心被拘捕,他先逃到了喬治亞,2015年來到了瑞士,他很快獲得了政治避難的身份,現在在瑞士作為YouTube影片創作者和紀錄片工作者。馬米紹夫說,在亞塞拜然,獨立記者只能偷偷地工作。

相关内容

中國人不想說話

實際上我們也希望能找到一位中國人就此發表言論,可惜沒人有勇氣站出來說話,因為他們不僅要為自己,也要為家人考慮。

瑞士資訊(swissinfo.ch)也感受到審查和封鎖,瑞士資訊網在中國幾乎無法打開,中國駐瑞士使館給與的官方答覆是因為“技術問題”。

這次《報導》雜誌在伯恩舉辦的活動上,一位中國記者吳琦將參加關於《不自由的媒體》,在這一主題的小組討論非常期待他將做出怎樣的言論。瑞士資訊swissinfo.ch將於2019年8月31日13:15分開始對小組討論會進行直播。

相关内容


瑞士的新聞自由在國際對比中,名列前茅,瑞士憲法對於新聞自由予以保障。在國際組織《無國界記者》的新聞自由排名榜上,瑞士在180個國家中,排在第6位。該組織指出的少數幾點意見之一是,瑞士官方對於公共行政部門內部文件的透明度規定太過嚴苛。


(翻译:杨煦冬)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