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科尼马戏团揭开北京的瑞士舞会帷幕

马超与王玉洁:又一出精彩的表演

中国瑞士商会及北京的瑞士社于2009年年底在北京组织了传统的瑞士舞会。这次的庆祝活动在科尼马戏团的剧场内展开,今年也是该马戏团与中国杂技演员合作25周年纪念。

“只有美好的回忆!”身为瑞士国家马戏团艺术总监、科尼王朝的第6代代表人物小弗雷蒂·科尼微笑着说道。

“自1984年起,招收中国杂技演员已经成了我们的传统。他们全部都有一流水平,节目的质量总是非常优秀,而且他们带来了极受欢迎的异国情调,”小弗雷蒂·科尼(Frédy Knie Junior)说。

虽然弗雷蒂·科尼热爱中国,却从未踏上过中国的土地,不过他指出,他堂兄弟小弗朗科·科尼(Franco Knie Junior)的儿子娶了一位中国杂技演员。所以科尼家族中也流淌着中国血液。

舞会之夜,在北京的一间大酒店内,组织者为将大厅装饰成马戏团帐篷而费尽心思:服装、道具、烤香肠和棉花糖、舞台、投影仪、照明灯,还有饰有科尼传统色彩及其2009年“C’est magique”(魔幻时刻)专场的海报。

表演者的挑战

5名来自内蒙古的小杂技演员的表演就堪称魔幻!骑在2米高的独轮车上,她们让头上顶着的碗也跳起华尔兹!这是2009年科尼巡演中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时刻之一。

而在2006年,瑞士人见识了两位来自浙江杂技团的演员的节目“伊卡尔的雨伞”(Les Parapluies d’Icare),这个表演为他们赢得了两项国际大奖。

年轻的王玉洁用脚轻松地耍弄着足尖顶着的雨伞,而她自己则是被搭档马超用背或是脚支撑着。“我5岁时就开始训练,”王玉洁解释说:“我的祖母让我接触到杂技,10岁时我就加入杂技团了。”

马超则出自杂技学校:“竞争特别激烈,但我热爱挑战,我也有家人的支持。”如今,他们两个都效力于一个拥有百余人的国家杂技团。

西方世界的首批中国人

韩铭(音译)是为全世界提供中国杂技演员的人,这次的瑞士舞会也是由他协调。他是中国对外演出公司(China Performing Arts Agency)海外推广部门的负责人。

作为弗雷蒂和弗朗科·科尼的老朋友,他也对这份始于1984年的良好合作关系赞不绝口:“科尼马戏团是文化大革命以后第一个吸收中国杂技演员的西方马戏团。”

对他而言,保护这份在他眼里正在受到威胁的传统尤为重要:“我认为近60年来,中国杂技的发展没有照顾到表演者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我们必须加以改善。”

服务于党

“解放前主要都是些街头马戏班、小台子、最不起眼的小马戏团,但还有些猴子、猫之类的动物,”韩铭补充道。

“毛泽东结束了这种情况,他把杂技演员召集起来,在每个省都成立了杂技团,没有动物,表演也由在马戏舞台上改到戏剧舞台上进行。这些表演为政治宣传服务,尤其是在文革期间,它们跟样板戏没什么两样。现在人们才开始意识到,杂技节目应该有娱乐性。南方的一些杂技团已开始搭建帐篷、使用动物演员和吸收小丑。”

更受欢迎

“是的,我们喜欢在国外表演,”这两位浙江杂技演员承认:“观众更加热情,他们带着孩子来看演出,我们更受欢迎。”

弗雷蒂·科尼也确认这一点,他讲起每批中国杂技演员第一次在科尼的舞台上表演之后总会有的反应:“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这些鼓掌都是为他们而鼓。中国的思维方式不同,观众鼓掌不多,也没那么热情。”

瑞士舞会上,这些节目虽然令观众着迷,却没能真正重现在马戏团帐篷下的魔力。“我们的目标是在两种几乎截然相反的文化之间搭设一座桥梁,马戏表演可以拉近两者的距离,”组织者之一的伊万·斯普瑞林(Yvan Sprunglin)解释说。

而此时在瑞士,科尼马戏团正在为下一个巡演做准备。“马戏团里当然会有中国杂技演员,”弗雷蒂·科尼作出承诺:“……如果算上厨师、翻译或领队,科尼马戏团会有11到12名中国人,这是每年的平均人数。”

瑞士资讯(swissinfo.ch),Alain Arnaud于北京

经过两年的商谈,弗朗科与弗雷蒂·科尼终于能够在1984年首次招收中国杂技演员在海外表演。在那次“中国”首演中,演出的第二部分完全由来自中国的25名杂技演员担纲。

“最初几年,中国人驻留时间不能超过4个月,我们必须在巡演期间更换演员,”弗雷蒂·科尼回忆道。从此,瑞士国家马戏团从未改变过对中国杂技演员的钟情,而且“也从未有过失望”,马戏团团长宣称。

演员的挑选由中国对外演出公司与科尼联手进行。这是项轻松的任务,因为“选择面非常大,新节目也层出不穷。中国人知道怎样迎合西方人的口味,”弗雷蒂·科尼透露,并总结说:“只要科尼存在一天,我们就会一直吸收中国杂技演员。”

中国瑞士工商会(Swiss Chinese Chamber of Commerce)与北京瑞士社(Swiss Society)每年都会邀请住在首都的近600名在册瑞士公民及他们的亲友来参加年终的传统舞会。今年有305名瑞士人接受了邀请,组织者认为这个数量“令人非常满意”。

共有4000名瑞士人在中国落户,大部分居住在香港(1600人)。上海约有800名瑞士人,其余大部分住在北京或华南经济区内。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