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纪念荣格逝世50周年

主办本次纪念活动的苏黎世荣格研究所 Keystone

1961年6月,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在苏黎世Küsnacht自己的家中与世长辞。如今50年已过,他的学说和心理治疗方法依然流行于世。在21世纪的今天,他对我们的意义何在?

“荣格作品在21世纪”,这就是今年在瑞士苏黎世举办的一系列纪念荣格活动的主题。从苏黎世艺术馆到他的故居,再到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众多心理学家、研究者都就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荣格的思想和心理分析方法对我们的21世纪依然很重要,对中国也很重要,”与会的中国著名荣格研究者,也是中国唯一获得心理分析师资格认证的申荷永教授在接受瑞士资讯swissinfo.ch的采访时表示:“荣格与中国的渊源很深,和其他西方心理学家相比,荣格在中国得到了更广泛的接受”。

荣格与现代化

荣格出生于1875年瑞士的康斯坦斯湖畔,虽然这已是上上个世纪的事了,但他对社会、人“现代化”的断言,到如今依然振聋发聩。本次纪念活动在他位于Küsnacht的故居播放了一部由德国人制作的纪念影片,影片开篇是繁忙的都市节奏,随后由猫头鹰引入了哈利波特、魔戒等充满神话色彩的情节片段。在科技如此发达,对很多现象都找到了科学化解释的今天,为什么这些神秘的事物还是如此吸引人。

影片随后推出了荣格,也暗含荣格对21世纪的预言:即使在未来的时代,现代人依然在追寻灵魂。不是每个人都相信会有灵魂,但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否定。就在21世纪,人们才更关心自己的内心世界。在心理疾病逐渐增多的当下,荣格的心理分析方法不是黯然失色,而是沧海遗珠,还没有更多地得到人们的重视。

荣格与中国

“中国每年差不多有300万人采取不同程度的自杀行为,其中大约28万人自杀身亡;平均每2分钟20秒左右,就有一名中国人自杀身亡。全世界大约每7秒钟就有一人自杀。自杀只是一种极端的心理状态,另外有更多的人罹患抑郁症、强迫症、自闭症等心理疾病,”申荷永教授谈到:“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全世界,心理疾病患者的人数,都呈上升趋势”。

尽管有人认为,心理疾病的增多,也可能是由于心理疾病的统计获得了重视,但申教授个人认为,随着环境的恶化-这只是外在的表现;人的心理内部,也产生了变化,比如心理的“沙尘暴”-冷漠化。心理疾病的患者,确实应该比原来有所增加。

西方开始应用心理治疗方法已有近百年历史,但这在中国还不是很普遍。中国自开放以来,也引入了众多的心理学流派和治疗方法,但荣格的体系应该更适合中国,因为他的一些重要理论得益于东方文化的滋养。

在荣格年近40时,因学术分歧,他和恩师弗洛伊德分道扬镳,那时的荣格非常孤寂,相当于“背叛”了整个的心理学王国,众叛亲离。就在此时,他结识了德国著名的汉学家卫礼贤(Richaid Wilhelm),通过他的介绍与翻译,荣格了解了中国的《易经》,道教,并自称是庄子的信徒,且和礼贤合著了《金花的秘密》。来自中国的东方文化深深感染了他,并被他用于创造、丰富自己的学说之中。他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走出了弗洛伊德的阴影,因为在东方的古老智慧中,他为自己的理论找到印证并获得了共鸣。《荣格的中国情结》一文中写道:荣格心理学所提倡的重整自我意识,回复人的本性,听从内在的声音,和道家自然无为的思想是相契合的。

中国的“荣格式”治疗方法

或许正是这个原因,使得荣格式疗法在东方例如日本取得了更大的成功,其中MBTI心理类型分析和沙盘游戏治疗是在中国应用得比较广泛的。

一般人都知道我们可大致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两类,这就是荣格提出的。正是根据荣格的这种心理类型分析法,后人开创了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人格理论。如今MBTI的性格测试表,已成为各人事部门普遍采用的测试员工性格特征的应用工具。

人格分析只是荣格学说中比较为大众所知的部分,而包括沙盘游戏等衍生的心理分析治疗方法,更是荣格在心理医学中所作出的卓越贡献。1995年,国际分析心理学会暨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在中国从广州开始发展起来,这是一种由荣格的学生多拉卡尔夫(Dora Kalff,1904-1990)在瑞士创造的,以荣格的心理学原理为基础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沙子、水和沙具创造出各种形象,营造出沙盘游戏者意识与无意识的持续性对话,并由此激发治疗过程和人格发展。这也是运用意象(积极想象)进行治疗的一种方式。

“沙盘游戏在中国非常普及,中国的幼儿园、小学,中学,甚至近一半的高等院校都引入了这种心理治疗方式,而且还进入了监狱和军队里,”申教授介绍说:“我们的沙盘游戏治疗学会进入北川最早,至今还没有撤离。这种源于东方的疗法比‘暴露式’等其他西方方法效果更好,温家宝总理对此也很感兴趣,并对我们在四川的工作表示满意。”

5月12日在纪念汶川地震三周年时,人们也回顾了对地震灾民进行心理治疗的全历程,可以看出,荣格的学说及其心理治疗方法,在中国,在21世纪,不是结束,而仅仅是刚刚开始。

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是瑞士著名的精神科医师,也是分析心理学学派的创始人。

曾任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第一任会长,是心理学的鼻祖之一。

1875年7月26日,荣格出生于康斯坦斯湖畔新教牧师家庭,家中充满浓厚宗教气息。

12岁时,其头部受到重击,随后经常出现昏厥,并尝试自我控制。

1895年,进入巴塞尔大学医学系读书。

1900年,成为“Burghölzli”精神诊所助理,直至1909年。

1907年,初识弗洛伊德。随后成为《国际心理学及心理治疗研究年鉴》编辑。

1910年,担任国际精神分析学会首任主席,至1914年。

1912年底,与弗洛伊德决裂,结束了与其6年的友谊。随后开始游走四方。

1935年,成为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教授。

1944年,巴塞尔大学医学心理学教席教授。

荣格1903与Emma Rauschenbach成婚,育有5名子女。几乎终身定居在苏黎世湖畔的Küsnacht。

1961年6月6日于家中逝世。

上海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唯一获得国际精神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9认证的心理分析师;

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ISST)心理治疗师;

IAAP暨ISST中国发展组织负责人,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CAAP)主要创办人。

荣格提出内向和外向的心理类型。并与思维、情感、感觉、直觉四种功能类型进行匹配。

这种分类法成为今后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分类法(MBTI)的基本理论。

 

情结(the complex)

 

荣格认为心理问题的背后往往是阴影,而造成阴影产生的原因则是各种各样的“情结”,他曾把其创造的心理分析学称之为“情结心理学”。社会和个人经历使人受到种种创伤、产生情结,只有知道情结的所在,才可对症下药。

集体无意识

 

荣格认为人的无意识有个体的和非个体(或超个体)两个层面。前者只到达婴儿最早记忆的程度;后者则包括婴儿实际开始以前的全部时间,即包括祖先生命的残留,它的内容能在一切人的心中找到,带有普遍性,故称“集体无意识”。

词汇联想

荣格的“词汇联想技术”直接导致了测谎仪的发明。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