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六鸣节:昔日的日常作息-今日的瑞士文化节日

苏黎世六鸣节盛况
2017年苏黎世六鸣节盛况:象征性的雪人Böögg被点燃后部分已经开始爆炸。 Keystone

春天天气多变,晴时多云偶阵雨,有时也会无预警的风雪大作。德语有一句俗谚是这么说的:April, April, der macht was er will。中文直译就是:四月啊!四月!它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四月天气多变,在期待春暖花开之际,生活里总有变数。而每年四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则是苏黎世市民们欢聚和期待的一天,大家期盼着老天赏脸,给个好天气,在阳光普照的春日一起度过属于苏黎世的六鸣节(Sechseläuten)。

从日常转变为文化记忆的六鸣节

欧州大陆的时序走到春天后,白昼渐长、温度升高,日子就不再那么难熬了。也因为光线充足,自古人们便有从春日开始延长工作时间的习惯。昼短夜长的冬日工作到下午五点,进入春天后工作到六点。

古时欧洲的生活与信仰息息相关,教堂位于聚落中心,是人们精神的仰望之处,宗教规范着生活细节。春日傍晚六点,教堂钟塔上的报时钟当当响起,提醒人们季节变化后的新作息,这个教堂在六点鸣钟的习俗,正是苏黎世“六鸣节”的由来。

尽管历史已经走到了工商社会,上下班的时间每个行业不一,六点鸣钟也已经脱离农业时代的意义,但这个庆典在21世纪的今日已是一个城市历史记忆的再兴与市民的共同活动。

因口蹄疫,1965年4月26日的六鸣节裁缝行会骑的是木马。
因口蹄疫泛滥,1965年4月26日的六鸣节裁缝行会骑的是木马。 Keystone

苏黎世公开庆祝六鸣节已有150年的历史,市长茂贺女士(Corine Mauch)今年也公开欢迎市民继续响应传统庆典,提醒市民这一天是我们迎接春天的日子、关心我们居住城市的过去与现在。六鸣节当天,市民只工作到下午一点,老城内封街游行、锣鼓号角声四起,欢乐的音乐声不绝于耳。除了市民踊跃参加外,每年六鸣节也吸引着大量的游客,无疑是瑞士旅游业城市形象营销的春季亮点。

六鸣节的主办单位也在火车站大街(Bahnhofstrasse)旁设置观众席,座位票甚至必须预购。许多市民自掏腰包,年年来买第一排的座位,看着手册解说,了解服装与队伍的意义。也有家庭祖孙三代一同欣赏,爷爷奶奶向儿孙辈解释什么服装是什么队伍、旗帜上的徽章代表着什么意思。历史教育的传承,随着庆典的进行和市民的参与而代代相传着。六鸣节的前一天也有专门为孩童准备的六鸣节游行,孩子们也穿着古服,乘坐马车带着鲜花,体验像大人一样过节。

1914年4月26日六鸣节明信片
1914年4月26日六鸣节明信片 ETH-Bibliothek Zürich

苏黎世独有的春日风景

按照传统,这一天也是女士们送花给男士的日子,许多女士手捧着鲜花,等待着游行队伍,将花朵送给男士。无论是彼此认识的,还是完全不认识的,别有一番趣味。能看到男士们穿着古装、捧着鲜花,是苏黎世春天独特的风景。

游行队伍在装扮上不只是穿戴着古代服饰,传统农具、器皿、发型……等,细节也十分讲究。穿着战袍和布鞋、头戴盔甲、手执长矛的古代士兵一列走来,颇有古时战士出征之势。

参加游行的队伍是依照古代苏黎世职业行会分队,葡萄酒农、渔夫、面包师傅、木匠、铁匠、金匠……等等。许多今日已不复存在的古代行会,再次出现在街头,着古装骑马而行,从老城里的某些角度望去,有时光交错之感,彷佛时空倒转了三百年。

相关内容

游行队伍最后走到歌剧院前的广场,这块市民的湖边休憩之地,也因此被称作“六鸣节广场”。广场上架起了一个象征性的雪人,在六点鸣钟时准时点火,雪人的头越快焚烧爆破,就表示今天的夏天会越美好。焚烧雪人时,苏黎世的仕绅们会骑着骏马绕雪人而行,直到雪人的头被烧爆。地方电视台全程转播之外,晚间的全国性新闻也一定会播放焚烧雪人的精采片段。苏黎世是瑞士的第一大城市,这一天更是因传统庆典而吸引着全国观众的目光。

六鸣节,Sechseläute,送冬节
Keystone

商业行会的意义转变

古代的苏黎世商业行会,只有各个行业的佼佼者才有资格参加,是职业师徒制里传承技艺与精神的组织,商标使用的产权规范都由行会的职掌,是现代商业法规的雏形。在苏黎世的利马河畔矗立着古代行会的所在地,在这些古建筑上仍可清晰看见行会的标志,职业行会带着苏黎世这个中世纪开始的小渔村慢慢走向富庶与繁华,职业行会的历史,几乎等同于这座城市的发展史。

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

瑞士鲜为人知的传统瑰宝-商业行会

此内容发布于 伯尔尼有13家这样的行会(Zünfte),这些行会大小不一,每个行会都有着自己的面孔、结构及历史。 尽管这些行…

更多阅览 瑞士鲜为人知的传统瑰宝-商业行会

在一百多年前,唯有各个职业行会的领袖,才能成为六鸣节游行队伍的领队;时光荏苒,时移势易,尽管许多古代的行业已随着社会需求而萎缩,甚至消失,但这些商业行会却并未随之消失。这些古时商业行会成为工商社会、新兴行业的顶尖人士的社团,是必须通过特殊渠道方能加入的人际关系网。

今日的铁匠行会与铁匠的技术已经完全无关,行会成员中有现今苏黎世的知名律师、名医、政治人物、名教授等上流社会的仕绅阶级,也有富一代带着富二代传承着财富与人脉网络。在焚烧雪人后,这些传统行会会举办只有小圈子里的人才能加入的晚宴。行会与行会之间也会互访,依照惯例,行会会员是不醉不归的,也因此在六鸣节隔天,许多苏黎世的名医是不进手术室的,名律师也不安排法庭辩护,因为酒精应该还在体内起着作用。

与宗教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

六鸣节如果遇上复活节的假期,便顺延一周。今天瑞士的日常生活与基督宗教的信仰有着极大的关系,在天主教盛行的地区,仍有许多天主教圣人的节日会放假纪念。苏黎世是宗教改革重地,五百多年前的宗教改革家慈运理(Ulrich Zwingli),在苏黎世禁止了许多天主教的传统与做法,也减少了许多假日。这个城市里凡是有五百年历史以上的教堂,例如著名的苏黎世大教堂、圣母大教堂等,都受新教教会管辖。

除去了强烈的天主教色彩,苏黎世人们的生活也就发展出不同的形态,像是瑞士其他地区盛行的狂欢节传统,在苏黎世即被消弭尽失。人类基因里保有的群聚惯性,因时节转换发展出了新的共生文化,就此,六鸣节这个集结市民的传统活动,华服装扮,盛大欢迎春天,变成了苏黎世的标记,乘载着历史继续往前走。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