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中国电子音乐顶尖DJ齐聚苏黎世

苏黎世湖畔夕阳余晖下的中国电音DJ们 swissinfo.ch

夕阳的余晖洒在苏黎世湖畔歌德酒吧室外的吧座上,来往的行人没有注意到,这里已经聚集了越来越多打扮光鲜的亚洲人。随着世界最大的电子音乐节-苏黎世Street Parade的到来,苏黎世城里的音乐声渐渐弥漫开来,而日趋增多的音乐人也开始出没于大街小巷。

其实他们不知道,张有待、杨兵、Cheesebeat、赵可(Coco Zhao)、翁嗡、David K、乐队宠物同谋,中国电子音乐的顶尖DJ们,已经从遥远的中国,从北京、上海、深圳、成都赶赴苏黎世,在这里聚首。

“10年前我来过这里,今年Michael之所以把大家又聚在一起,也是一个总结吧。2002年初来Street Parade的时候,很多中国DJ都没出过国,在这里见识了很多,”著名DJ、白兔俱乐部创始人、现任Haze俱乐部的老板之一杨兵对瑞士资讯swissinfo.ch的记者说。而他口中的Michael Vonplon,就是自90年代起,便一直在中瑞两国之间从事流行音乐交流活动的苏黎世“Miro China镜像中国”的负责人。

二十年中国电音

“这么多年,发展很大。90年代最初的时候,我们要在北京找很小的酒吧,自己运音响,也没什么人知道;2002年,Michael 几乎把所有北京的DJ都请到这里来了,就挺轰动的;现在,又可以看到这10年的变化了,”杨兵这样回顾电子音乐的20年:“这个音乐类型一开始在中国完全没有,最初办Party的时候,也只有少数艺术青年会喜欢,好像有点另类、地下的感觉;而现在在北京,我觉得基本是个主流音乐,俱乐部差不多都放这样的音乐,变成了一种全民的娱乐形式,特别是在周末晚上,这变化真挺大的”。

可以说,电子音乐把当初的DJ杨兵变成了如今的俱乐部老板杨兵,而面对中国的这种高速发展,瑞士人Michael则有更多的深思:“俱乐部越来越多,有的开了,有的又关了。今天有的,明天不一定会有。我还能回想起,90年代时,北京的电音与很多录像、表演、朋克等艺术形式组合在一起,有点像非主流的联合,发展很健康;而现在,随着高速的发展,丢失了这种组合。”

电子音乐在瑞士的发展也开端于90年代的苏黎世,可以说,两个国家在开始的时候,电音的发展差不多,而现在,北京的俱乐部由于租金太高,“开门的第二天就要想着赚钱,否则就要关门。这就缺少了一种实验性的音乐,”Michael认为这很遗憾。

在中国与流行、朋克音乐相比,电子音乐的发展不太顺畅,赢得的观众不是特多。“总是有很多外国人到俱乐部里来,而中国人因为音乐而来的较少。”Michael所崇尚的俱乐部文化更具有欧洲风味:“在中国,是有很多人到大型俱乐部来,显示一下自己,喝喝最贵的酒,但听音乐、爱音乐,因而产生一种团体的感觉、像家,这,没有。这也是因为发展太快,缺乏一种与俱乐部的稳定的关系”。

不过现在,中国的音乐节越来越多,年轻人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在昆明、成都,都有更多的人喜欢去俱乐部、听音乐,Michael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子音乐、俱乐部文化在中国还会有很大发展。

音乐无国界

与强调文化差异的作家、文学家不同,音乐是不需要语言,因而也是无国界的,“我确信,音乐是无国界的,特别是电音。随着交流的增多,很多瑞士、欧洲的俱乐部也让我邀请中国的乐队到这里来,但要求‘听起来很中国’,”Michael继续说到:“为什么呀?!我们也没有要求瑞士音乐要像瑞士啊。音乐就是音乐,来自心灵,我相信电子音乐是世界的,每个人都应该追随自己的感觉”。

与Michael不同,瑞士著名歌手Oy则希望中国的电音会混入更多中国的元素:“我觉得多种文化的混合会很有意思。而只是模仿就没劲了”。2011年9月,她曾在Miro China的联系下在北京、上海、成都、苏州进行过演出,“我听到的中国电子音乐不多,感觉都很熟悉,大概是因为这种音乐就来自欧洲,那些俱乐部又以西方为导向吧。”谈起她在中国的经历,她兴奋地表示,中国的公园尤其是晨练给她的印象最深,而她的演出:“在一些本来就以电音出名的酒吧里,演出比较正常;但是因偶然的机会要在酒吧里演出,那里本来是唱流行歌曲的,歌厅就把音量调低了,”Oy大笑着说。

“电子音乐是从西方来的,瑞士离德国很近,而德国是电子音乐的发源、先锋,每次来这里都可以感受到新的流行方向,现在比较流行的是New Disco,”对杨兵来说,打破国界意味着的是交流,“除了音乐家的语言以外,音乐完全无障碍”。

电子音乐

电子音乐在很多人的脑海中还是震耳欲聋的迪厅音乐,其实如今的音乐,不使用电子乐器的已经越来越少了,80年代后期的大部分跳舞音乐都是电子乐。

为什么电子音乐受到年轻人的青睐呢?“在日常生活以外,去俱乐部听电子音乐,让人忘却烦恼,抛却束缚,感觉到自由,”深谙电音的Michael说:“很多中国人都因发展速度太快而产生了压力、烦恼,几个小时的舞蹈,就可以享受快乐,而不用展示自己的身份、看别人的身份”。

“忘记自己,所有人都一样,我们是平等的,我们在一起跳舞,”这是不是就是享受电子音乐的真谛?

电子音乐(Electronicmusic,也称TECHML),简称电音。

广义而言,只要是使用电子设备所创造的音乐,都属电音。任何以电子合成器、效果器、电脑音乐软件、鼓机等“乐器”所产生的电子声响,都可被称为电子音乐。

极狭义而言,电子音乐指涉科技(Techno)、出神(Trance)等种类的乐曲。

然而事实上,只要是使用电子设备所创造的音乐,包括浩室(House)、鼓打贝斯(DrumandBass)等音乐类型,甚至是只是使用电子放大器(amplifier)的爵士乐与民歌,也可以是电音。

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音乐。1951年西德科隆广播电台最初进行电子音乐试验,而影响最大的是西德的斯托克豪森,他于1954年制作了《习  电子音乐作Ⅰ、Ⅱ》并灌成唱片。

以后电子音乐开始流行。电子音乐的制作,是用电子技术获得各种音源。

其范围相当广泛,电影配乐、广告配乐,甚至某些流行歌、摇滚乐中都会出现,只是常人不易发觉。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