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穷人商店:富裕国度背后的贫困丑闻

2015年,瑞士24家Caritas商店的营业额超过了1300万瑞郎。 Keystone

富裕的瑞士竟然会有穷人商店?人们眼中的丑闻”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成千上万人不可或缺的生存支柱?瑞士穷人商店的故事-巴塞尔首家Caritas商店的创始人之一克里斯托弗·博萨尔特(Christoph Bossart)向我们娓娓道来。

“看,过去的影子还是依稀可见,”克里斯托弗·博萨尔特指着一处建筑物正面的一块招牌对我说。牌匾上印有瑞士首家穷人食品店的名号,这家商店于1992年开业。

瑞士首家穷人食品店,最初命名为“Carisatt”,于1992年在巴塞尔开业。 Carisatt/Caritas

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是Kleinbasel(多语)外部链接-莱茵河上巴塞尔老城的一个街区,这里居住着许多外国人,也是巴塞尔最为繁华的街区之一,餐馆、酒吧和各种商铺比比皆是,其中也有一家毫不起眼的商店,里面物品的价格是零售商店的一半。

与25年前相比,这家Caritas商店(德、法)外部链接的店面如今扩大了很多。随着时间的推移,货物品种更加齐全,货架上摆放的物品琳琅满目,从新鲜水果到香水应有尽有。然而,其宗旨却始终如一:“减轻那些预算有限的人的生活负担,让他们不用花太多钱就可以解决日常需求,省下来的钱可以买双新鞋或者看场电影,这也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博萨尔特解释说。

相关内容

穷人

如今已经退休的克里斯托弗·博萨尔特在天主教慈善组织工作了20多年,是首家Caritas商店的创始人之一。“在当时,由于没有工作或者是患有疾病,一些人在贫困线上挣扎,”他回忆说。

步入90年代时,瑞士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新式贫穷。他接着指出,“尽管可能有份工作,越来越多的人在生活上却举步维艰,一些长期失业者、单身妈妈以及仅仅受过初等教育的人都面临这一窘境。”

根据那个时期的一份官方报道,巴塞尔城市半州受到这种新式贫困威胁的人约有2万人,占该州人口的1/10,这一消息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如何向困境中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呢?

以法国为典范

天主教报纸上的一篇文章找到了答案。“文章讲的是法国的‘食品银行’,该体系是将过剩的食品进行回收,再重新分配给慈善机构,从而帮助生活困窘的穷人,”博萨尔特回忆说。他后来曾亲自前往巴黎取经学习。

Caritas的这位工作人员意识到,瑞士不能将法国的这一体系原封不动地‘照搬照抄’。“从本质上来说,法国的救助体系建立在志愿服务的基础之上,而在瑞士,更为准确地说在讲德语的各州,志愿服务的观念根本没有得到推广,”博萨尔特解释道。

“食品银行”的一大特点是免费进行分发或者对商品进行象征性定价,这与巴塞尔Caritas的理念并不相符。“我们不想赠予,而是希望将选择的权利留给人们,他们能够以可以承受的价格购买所需物品,我们不想对顾客进行施舍,而是让他们承担消费者的责任,”博萨尔特指出。

克里斯托弗·博萨尔特是瑞士首家Caritas商店的奠基人之一。 swissinfo.ch

投产“失误的巧克力

回到瑞士后,博萨尔特马上与当地生产商与批发商取得了联系,“我们的目的是免费或者低价拿到他们卖不出去但却完全可以食用的商品。对于生产商来说,这可谓好处多多:他们不需要为将过剩商品进行销毁而付费。然而,大型零售商对此却谨慎行事,他们担心这种做法会令自己失去部分客源,因此希望对商品质量进行严格把关。”

尽管如此,价签出现错误的产品、挤压变形的罐头食品、生产失误或者是接近保质期或过时商品还是源源不断地运送过来在巴塞尔Caritas总部。起初,是博萨尔特本人开着大货车,去提取香蕉和糖果货箱。“有一次,我们收到了瑞士一家知名厂家的优质巧克力,他们将这一新产品投入市场,然而却没有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正是这一生产上的失误,我们才得以让穷人大饱口福。”

丑闻背后的成功

首家Caritas商店于1992年7月1日开业,一开始就引起了很大关注,博萨尔特回忆说:“穷人商店的开张引起了媒体的极大反响,而且不仅仅是在瑞士。还有一些报纸写道,穷人商店的出现对像瑞士这样如此富裕的国家来说,可谓是一桩丑闻。”

他接着补充说,公众的观点存在分歧。“一些人谴责说,出售给穷人的这些食品都是废料和垃圾。” 博萨尔特讲述说,在他看来,他们开设的商店远远不只是街区里简单的一家商店,“这里也是大家会面的地方,人们可以在这里征求建议和寻求帮助,但更为重要的是,这里让人们意识到了贫困的存在。”

就这样,越来越多生活飘摇不定的人跃入了人们的视线。“最初,光顾的顾客主要是瑞士人,但是很快,这里的主要客源转向了移民和来自前南斯拉夫的难民。” 这家简单的试点商店在短时间内不断扩大,早在1994年,在卢塞恩、圣加仑和伯尔尼都开设了类似的商铺。

得益于和一家大型运输公司达成的协定,穷人商店不断走向专业化,他们设立了一个中心合作机构负责物流, 其销售网点遍及整个瑞士。因州而异,瑞士的24家穷人商店为兼职者、失业人员或者是志愿者解决了就业问题。

2015年,Caritas商店的总营业额超过了1300万瑞郎。在一年时间里,他们共售出鲜奶130万升、面粉14万公斤、糖24万公斤。

外部内容

尽管不断取得成功,克里斯托弗·博萨尔特却并不沾沾自喜。如今,他不再需要管理巴塞尔Caritas商店的账目,对商店的发展,他却持有另一看法,“穷人商店数目的增加和营业额的上扬是一个令人忧心的消息,最好是人们根本不需要这类商店的存在,”他肯定地表示。新型连锁“大型折扣店” (hard discount)的出现是个好现象,他指出:“如果能对生活贫困的人伸出援手,这些商家出售的价格低廉的物品肯定受到欢迎。”

瑞士的贫困人口数字

据慈善组织Caritas(德、法)外部链接(中文译名为“明爱”)估计,瑞士的贫困人口约为53万,即6.6%的人口属于穷人,他们的收入低于贫困线。瑞士社会援助会议(SKOS)将单身月收入为2600瑞郎或四口之家月收入为4900瑞郎(根据2015年资料)的家庭定义为贫困家庭。另外在瑞士约有50万人处于经济飘摇的境地,很可能也落入贫困队伍之列。

最可能步入贫困之列的人是那些没有专长或者是仅仅完成义务教育的人、低收入工作者(所谓的‘贫困工薪阶层’) 、育有两个以上孩子的家庭以及独自抚养子女的人。在瑞士,1/7的单亲家庭生活贫困。

根据联邦统计局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多语)外部链接,瑞士生活在贫困之中的儿童有7.3万人,占儿童总数的1/20。

(翻译:薛伟中)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