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瑞士公司密切关注香港的抗议活动

6月初香港掀起民主抗议浪潮,本周初,抗议活动升级,抗议者与防暴警察发生冲突,导致大面积交通瘫痪。
6月初香港掀起民主抗议浪潮,本周初,抗议活动升级,抗议者与防暴警察发生冲突,导致大面积交通瘫痪。 Keystone / Miguel Candela

香港的抗议活动导致众多航班取消,商店关门,全球目光都投向这片中国领土。瑞士公司正在密切关注局势,担心混乱会影响企业利润。

閱讀本文繁體字版本請 點擊此處

最近数月香港经济增长陷于停滞,表面上看,近期的暴乱影响似乎并不深远,至多影响了部分人的衣着打扮。

本周初,一名现居瑞士的华人高管Sally Yan穿着粉色上衣经过香港国际机场,以表明自己与冲突双方都没有关联。 “我不想被误认为是黑衣人或白衣人,”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抗议活动始于6月初,本周初,抗议者与防暴警察发生冲突,导致大面积交通瘫痪。包括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在内的至少五个主要贸易伙伴国已经针对赴港人员发布旅行警告。

瑞士政府尚未发布旅行警告,但政府建议赴中国旅行的人员(多语)外部链接尽量避免卷入香港的示威活动。  

对瑞士公司而言,香港是进入广阔的中国市场的重要门户。瑞士官方贸易数据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瑞士向中国出口了价值290亿瑞郎的商品,虽然香港只是一个人口不到800万的弹丸之地,但对这一地区的出口额(多语)外部链接占瑞士对华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达到150亿瑞郎左右。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的霍华德·余(Howard Yu)教授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他告诉瑞士资讯swissinfo.ch:“抗议活动引发的社会动荡直接挫伤了投资者信心。” 然而,他没有听闻任何公司撤出该地区。

总部位于苏黎世的瑞银集团给员工发了一封内部信,要求他们密切关注局势,并做出合理的决定,避免受到波及。

瑞银驻香港发言人马克·潘迪(Mark Panday)对瑞士资讯表示:“我们始终将员工的人身安全放在首位。” 潘迪表示,瑞银将继续正常营业,但会“为员工提供灵活的工作安排”。

行业影响

瑞士投资基金中国投资亏损

瑞士新兴市场投资基金(Sifem)2017年以1760万瑞郎盈利创下业绩纪录,却又在2018年跌入亏损1500万瑞郎的低谷。如此之大起大落都是因为一笔业务:20多年前对中国索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Sunstone Development)的发展投资。

上世纪90年代,在中国着力吸引外资的背景下,瑞士新兴市场投资基金决定投资这家铝用预焙阳极的专业制造企业。2018年,在铝金属价格下跌和中美贸易战的双重压力之下,索通发展的股票“坠崖式”下跌,间接给瑞士新兴市场投资基金带来2350万瑞郎的亏损。

瑞士政界对瑞士投资基金投资中国的情况予以质疑:一方面,早在2015年伊核协定签订之前,索通发展是伊朗铝业的重要供应商;另一方面,鉴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瑞士政界有观点认为,中国已不是新兴市场投资的优先目标。

瑞士新兴市场投资基金已做好从中国撤资的准备,瑞士联邦经济事务秘书处(SECO)也表示不会再批准新的此类中国投资项目。

抗议活动正值香港经济下行期。上月香港经济增长率跌至0.6%,远低于预期的2.4%。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周一表示:“香港经济形势十分严峻(英)外部链接。” 6月份商店零售营业额较去年同期下降了6.7%。

瑞士公司也遭受了损失。法语报纸《时报》(Le Temps 法)外部链接称,最近几个月,瑞士手表行业的销售额大幅下降。一些公司指出,除了中美贸易战和其他因素外,香港的示威游行也逐渐开始影响生意,尤其是手表业。

大量中国大陆消费者过去选择赴港购买瑞士手表。此前反修例运动导致内地赴港人数下降,如果这种情况再次发生,瑞士手表制造商将遭受损失。

2018年瑞士品牌手表(英)外部链接在香港地区的销售额超过30亿瑞郎,而中国内地的销售额仅为17亿瑞郎。瑞士中心(Swiss Centers China 英)外部链接的数据显示,仅在6月份,瑞士对香港的手表出口量就下降了27%左右。

《时报》称,斯沃琪被迫暂时在一些街区关闭门店,导致其香港的销售额出现两位数下滑(英)外部链接

现居瑞士的华人企业家Sally Yan表示,许多外国和中国企业都认为它们受香港事件的影响很小。但在目前的环境下,在香港拥有财富管理业务的公司或此前考虑搬到香港的公司,现在正在考虑将瑞士和新加坡等地作为备选项。

本周初,她抵达香港机场时,发现抗议者封锁了通往市中心的铁路线。在市区酒店住了一晚后,她决定要换酒店住,因为她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

Sally Yan是中国大陆人,曾在香港读过大学。她常驻瑞士楚格州(Zug),为希望进入香港市场的瑞士和中国企业提供顾问咨询服务。

她在谈到香港这一国际贸易中心时表示:“香港是一个非常和平、专业的城市,就连当地人也想避免不确定性。”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