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瑞士银行保密法受到根本质疑

联邦委员梅尔茨在2月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打破银行保密法的禁忌 Reuters

瑞士的银行保密法又受到了严峻的考验,继去年与美国签署了官方协助协议之后,现在面临与德国的交涉。

在2月3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瑞士金融部长汉斯-鲁道夫·梅尔茨也一改往日的语气:不再坚决反对实行“自动交换逃税信息”。瑞士内部也开始有人对“银行保密法”提出了质疑。

瑞士的媒体将此评价为:打破了银行保密法禁忌。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天,瑞士媒体的评论便铺天盖地而来。报刊杂志出现了“最后的堡垒被动摇”、“逃税天堂的末日”、“梅尔茨勇于打破禁忌”等醒目标题。

苏黎世每日导报报道:梅尔茨的确迈出了大胆的一步,他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不排除将偷税漏税行为与税收欺诈一样视为犯罪行为的可能。

德国决定购买不知名者手中的逃税数据

一名不知名者有意向德国政府提供手中一份“保密数据”,其中记录了德国逃税者在瑞士银行中账号和名单。而这些数据是用非法手段偷盗而来。

这些数据被称与瑞士信贷银行有关,该银行的内部资料显示,银行中大部分德国客户不希望本国财政机构洞察到他们的投资资金。

而瑞士信贷银行则否认内部文件被剽窃,银行副总经理Urs Rohner表示:“我们没有找到任何证据,说明这些数据与信贷银行有关。”但是100%保险是不存在的,任何系统都有可能有漏洞。

这位不知名者向德国索要250万欧元,出售手中的数据。虽然用非法手段剽窃机密数据属于违法行为,但希望得到这些数据的德国省份Nordrhein-Westfalen还是表示,将在澄清法律问题之后,收购这些数据。德国财政部长Wolfgang Schäuble和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已经为这一倍受争议的交易开了绿灯。

银行保密法受到根本质疑

尽管瑞士作为法治国家,对于德国政府将购买盗窃而来的数据感到震惊。但能做的也只是 “表达震惊”而已。

无论如何,银行保密法还是又一次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新苏黎世报》以“脖子上的绳索越套越紧”为题写道:“不仅德国能够购买非法盗得的数据,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想攻击瑞士的金融阵地,都可以套用这一手法。”

来自其他国家三番五次的压力,在瑞士产生了效果,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瑞士的金融阵地就要失守,想要投降,放弃银行保密法。

瑞士紧急需要一个防守措施,就像《新苏黎世报》所写的:“像联邦委员一样的屈服,只能失去优势。”

《伯尔尼报》将这种退让行为形容为典型的“躲入地道”情结。“联邦的态度太过保守,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伯尔尼报》强调:“联邦并没有做成太多的让步。”联邦也只是表示将不再区别税收欺诈和逃税的概念。

然而瑞士内部有些党派也开始质疑是否应该区分这两个概念。《巴塞尔报》写道:“不光是外国公民有权拥有税收的公正性,瑞士国内也一样。因为偷税漏税对于诚实的纳税者来说是不公平的。而且在瑞士国内偷税漏税的数额并不是小数据。”

如果连瑞士人都意识到这一点,那么银行保密法的根基还何在?

瑞士要求德国公开剽窃者姓名

瑞士银行联盟主席Urs Roth提出,瑞士应该要求德国给出盗窃银行数据的人名。这是有悖数据保护法的犯罪行径。这样的人应该受到制裁。

他认为瑞士可以按照双边协议的宗旨行事,但是前提条件是先解决数据保护问题。这将是一场艰苦的斗争。

Roth认为德国这样做事是不可理喻的,这是用非法制裁非法。他表示在国际范围内治理逃税,无可争议。但是德国的行为是对数据偷窃行为的一种鼓励,而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开端。

瑞士资讯swissinfo.ch,杨旭东及通讯社

与其他国家不同,瑞士将欺诈和逃税区分对待。

如果证明是欺诈,比如洗黑钱等,瑞士会根据刑法上报官方。

而对于合法挣来的钱逃税的行为则没有制裁措施。

这种“区别对待”遭到欧盟和美国多年来的猛烈抨击。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