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作为学生去发现中国,作为工作者去感受和体验中国

章路博士参加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讨会
章路博士参加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讨会 中国驻瑞士使馆提供

我第一次接触中国是因为语言的关系。2002年的秋天,开始在威尼斯的福斯卡里大学学习汉语,2006年的冬天去往寒冷的大连深造,以进一步提高汉语的书写、阅读和口语能力。

章路(Gianluigi Negro)

拥有威尼斯大学中国语言文化专业学士及硕士学位。2005至2006年间在大连外国语大学进修一年。2008年曾任职于意大利驻广州总领馆;2010至2011年间曾任中意商会的体公关主管并于2011年开始在瑞士意大利语区大学(USI)中国传媒观察中心做博士研究,2015年取得博士学位。章路在中国网络方面的调研得到了中瑞科技合作计划的支持,并走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以及清华大学。

辽宁的寒冷和地方方言,加上我极为有限的中文水平,让我感觉中国更加遥远。不得不承认,起初遇到了种种困难。记得我在饭店点餐时好尴尬,连点哪种饺子、要几瓶饮料都表达不清楚,甚至用手指表示数字也成问题。

实际上,辽宁和当时的中国对我的吸引力,恰恰就在于这些点点滴滴。通过所遇到的这些挑战,我逐渐认识了这个国家──一个在地理上虽然遥远,但在某些方面却又那么接近欧洲与地中海文化的国家。

尤其是在两个方面:第一,就是那些吃不完的晚餐,大家围着圆桌,共同分享美食和精彩的人生经历;第二,则是家庭和集体生活。

我初在大连外国语学院学习时认识了一些中国同学。没过几周的时间,他们就请我到家里一起过春节,同学的父母对我非常热情,把我当成家里的一员,请我与他们一起围着餐桌品尝东北的美味佳肴。从那时起,我有了家一样的感觉,与中国的关系也更近一层。

在大连的一年,我有机会到各地旅行,发现丰富多彩的中国:北京的宏伟、上海的喧嚣、西安的文化遗产……所有这些都让我陶醉留恋,也促使我决心尽快重返中国,更好地认识和欣赏它。

我先是在2008年到了广州,在意大利总领事馆就职,接着在2010年又到北京当意大利商会的信息公关经理。通过这两次经历,我充分体会到了中国的活力。尤其是这两座城市,令人心潮澎湃,我从未见证过如此多的变化,建筑、文化、社会等方面一切都在转变之中。

在广州,我有机会参加了几次中国博客会议,在那里大家对我的热情就像当年在大连一样,博客朋友很快就把我接纳到他们的圈子里。广东和辽宁有着显著的差异,北方天气寒冷刺骨,南方又极其潮湿,而在工作方面两边的做法和态度也不尽相同。我在广州感受到了一种紧张繁忙的工作节奏,大家有着明确和具体的目标。可以说,第二次留华经历让我更深地认识到中国的活力以及中国人对发展的渴望。

广东和辽宁另一种差别在于当地的语言:广东话在广东省非常普及,而那里的普通话发音不像辽宁那么标准。这些方面,我依然难以习惯,这种浮躁、不温和的环境,成为我个人成长道路上的又一次挑战。如果说第一次留华经历夹杂着一股甜蜜的乡土气息,那么第二次经历则更多是对我的一种激发,让我反问一些本以为熟悉的概念,使我的人生经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许这么说显得过于简单,但我确实是通过这两次经历才深深体会到了中国不仅错综复杂、与众不同,而且能让人不断丰富人生经验。

第三次长期居留中国时,我待在北京,在那儿有机会与很多媒体专家合作。他们的谦逊以及对赶上欧洲水平的渴求使我惊讶。首都的身份让北京人具有一种特殊的骄傲,他们非常喜欢讲述自己胡同里的故事,很希望守护和保留自己的历史文化,特别是鼓楼和南锣鼓巷那一带。近几年来,每次重返北京我都注意到各种服务设施在不断增加,越来越多西方的年轻人和中国海归在这里创办俱乐部和餐厅,还有胡同里许多漂亮的传统民居和四合院。这两种形式互不干涉,和谐共处,似乎远离那些交通繁忙、灯光林立、到处是国际品牌连锁店的商业闹市区,例如我们看到的三里屯那样。丰富多样的服务设施与琳琅满目的商品供给,无疑是首都北京的一个独特之处。

北京令我最为着迷的是它对过去的尊重和对未来不断发展的渴望。可以肯定地说,我在北京见到的生活方式和就业机会是欧洲国家很难实现的。尽管在北京生活的初期充满压力和困难,但是我对这段时光非常满意,它使我变成一个有作为、有责任心的人,尤其是在工作方面。

作为瑞士卢加诺大学委派的中国媒体观察研究员,我每年都会访问北京和中国其它城市,以便进一步学习汉语,加深我对中国的了解。中国一直在持续发展,城市建得越来越高,社会也越来越多样化、有生趣。在过去的六年中,我先后参观了上海、杭州、天津、成都、重庆、厦门等城市。尽管这些城市特点各异,但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面还是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上海多年以来一直被称为“东方巴黎”,这也是因为它与几个欧洲国家历来建立的关系。天津和厦门在地里上相距甚远,但是它们都拥有后现代和超前卫的建筑,这也足以证明中国的巨大变化并不仅仅集中于几座超大城市。

值得提出的还有西南地区的两座城市:成都和重庆。虽然在语言、饮食和生活方式上,它们与其它省份有所不同,但可以确信,这两座城市在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方面,具有相当大的潜力。

总而言之,探访中国以及在中国生活,给我提供了诸多的惊喜和新发现,让我不断提高自己。我不但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再次重返中国去经历这一切,也非常推荐所有的同事、学生和朋友去中国体验生活。

*本文经中国驻瑞士大使馆教育处同意,转载自瑞士留华校友纪念册《我们记忆中的中国》第二辑一书。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