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抛老父投奔怒海 难民骨肉离散只为圆1个梦

(法新社印尼冷沙19日电) 十来岁的独生子为脱贫投奔怒海,把老父留在环境恶劣的难民营,但他一心想要投靠的远亲逃到马来西亚后,生活也只称得上稍稍好过而已。

骨肉离散、困顿折磨与美好梦想交织的难民悲歌,在这一家人的故事里,有着鲜明的描绘。

16岁的秀瑞夫(Muhammad Shorif)和其他穆斯林少数族裔洛兴雅人一起逃难,经过1个月惊涛骇浪的海上漂流,终于抵达印尼海边。过去1周有约3000人和他们一同上岸,但许多人没那么幸运,往往就这么葬身大海,永远也到不了彼岸。

法新社找到了秀瑞夫在孟加拉难民营里一文不名的家人。洛兴雅人在佛教徒占多数的缅甸饱受欺凌,因此偏好逃往以穆斯林居多、相对较富裕的马来西亚。

从缅甸、孟加拉边境城镇、泰国丛林,甚至到马来西亚现代化的首都吉隆坡,都听得到像秀瑞夫家这样的故事。无国籍洛兴雅人所受的压迫如何衍生人口贩运问题,进而导致现在的难民危机,从中可见一斑。

许多难民幸运抵达陆地,但在海上饥病交迫、营养不良的案例也时有所闻。难民重要的中继站泰国最近取缔人蛇,导致蛇头弃难民船不顾,据信仍有数千洛兴雅人与孟加拉人在海上进退两难。

秀瑞夫出生于孟缅边界、孟加拉科克斯巴扎尔区(Cox’s Bazar)的难民营。他的父亲拉曼(Abdur Rahman)今天描述让人窒息的生活,以及他们对未来的卑微希望。

拉曼告诉法新社:「什么是贫穷,在难民营里到处都看得到…工作少得可怜。」

「我们住在两间房的破烂木屋,当局给的食物不够,也没办法送小孩上学,我们甚至连离开营区都不被允许。」

年约40的拉曼说,1992年他和爸妈因政府没收农地而逃离缅甸。他在难民营里结了婚、生下5个女儿,只有秀瑞夫1个儿子,因此他拚了老命,希望独子能留下来。

拉曼说:「我跟他说,总有一天,我们的苦难会结束,但他不相信。在难民营里,他没理由怀抱希望。」

想起1年前冒险逃难到马来西亚的远亲卡林(Syed Karim),秀瑞夫一直怀抱着出国梦,梦想着学医。但他所搭的船接近马来西亚与印尼海界时,船长弃船逃跑,他没能如愿先到达泰国,再穿越那里的丛林去到马来西亚。但他至少活了下来。

尽管现在进退两难,秀瑞夫仍盼国际移民组织伸出援手,希望有朝一日终能和卡林团聚。

他说:「我绝不能失去希望。」(译者:中央社郑诗韵)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