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当瑞士实用主义遇到印度自力更生

新工厂要剪彩,哪一天最吉利?晋升未婚职员作已婚职员的上司,到底合不合适?对于在印度做生意的瑞士企业来说,这只不过是公司要面对的无数文化问题中的两个而已。

PLACEHOLDER

尽管印度经济的增长最近也有所减缓,但进入本世纪后,对在该国有出口和直接投资的瑞士企业而言,这一经济大国仍是能令企业迅速发展的肥沃土壤。不过,任何一个国外市场都既有陷阱,也有机遇。

“在我们有业务的国家里,印度是最刺激,同时也是最复杂、最具挑战性的国家之一,”瑞士传感器和测量公司奇石乐(Kistler)的销售总监康拉德·松德雷格(Conrad Sonderegger)告诉瑞士资讯swissinfo.ch。

最大挑战之一,便是要揭开与了解印度根深蒂固的多维文化。不少时候,印度社会与重纪律、讲主次,追求完美的瑞士商业道德会产生碰撞。

被圈在坚强的家庭与更广泛社会等级制度下的,是一种无拘无束的即兴精神,或曰“自力更生”的人生哲学。印度每个地区还有各自独特的文化风味,似能理解成一国之中还有多个国家,这对于习惯了瑞士列车时刻表协调规范的苏黎世行政官来说,则更加不可思议。

来自印度的明信片

苏黎世咨询公司Marwas做过一个调查,想了解瑞士企业的印度雇员对他们的瑞士同事有何看法。

虽然受调查者有一些积极的评价,其它评论则显示出,在跨文化分歧上还有更多工作要做。

“瑞士同事的工作实践极大依赖工作流程,但我们更注重解决问题。”

“即使是最小的差错也逃不过我们的瑞士同事。这保证了顶级质量,值得印度学习。”

“瑞士人认为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唯一的。我们的解决方案受到忽视,这令人沮丧。”

“如果某个技术解决方案运转得还算不错,印度人就觉得满足了,可瑞士人要求的是完美。如果印度也能采纳这种态度则会更好。”

“电话里他们总是很友好,可他们的邮件却常常很粗暴。”

“我们的瑞士同事希望所有的技术文档都精确到最小的细节。有时我们对此感到厌烦,可已经逐渐了解到,这对保证顺利运转很有必要。”

“在印度人眼里,瑞士同事‘冷处理法’的方式会令人相当恼火,”Marwas公司总裁瓦西姆·侯赛因告诉瑞士资讯swissinfo.ch。

“周游海外的印度人比例相对还很低。印度经理人与工程师们开始慢慢意识到,他们需要经历真正的学习阶段,才能弄清瑞士人的思维是怎样运作的。”

工作的最佳人选

印度社会有着严格的等级结构,人们谨慎地维护着各自的地位,若首先被接洽的人是他们的下属或假想对手,那么他们可能会因此而恼火。所以在这样的社会里,知道该找谁洽谈也是项举足轻重的本事。以家族企业为例,最后说了算的总是父亲或长子。

用瑞士洁具产品专家吉博力集团(Geberit)国际销售主管威廉·克里斯滕森(William Christensen)的话说,找到合适的当地员工是切入印度社会文化习俗的关键。

“我们寻找的是深谙该地区与家族企业动态、通晓当地情况的人,”他表示:“但他们也需要足够远离当地的基础环境,以便恰当了解西方价值体系。”

对新员工的培训通常包括来瑞士工作一段时间,以融入企业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吉博力集团还会利用一切可行机会,把瑞士员工送到印度工作。

“如果是一位没怎么出过国的印度雇员,看见瑞士同事和他吃一样的东西,以同样的方式出行,他就会知道,这位同事在尽力适应他的思维方式,”他指出。

这样一来,向印度雇员灌输瑞士的职业伦理就会变得容易些,此外还会做出一点妥协与对当地思维的维护。

“比起瑞士来,印度商业文化更看中短期成果,对最后期限也不太在意,”克里斯滕森透露:“我们不得不设定明确的短期目标,以更亲力亲为的方式进行管理。”

姻的福祉

对瑞士老板们来说,管理印度员工还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对新文化的理解力。即使无心的小错误也可能导致大问题,侯赛因指出。

“瑞士企业喜欢雇佣二十刚出头的年轻毕业生,他们还不懂得为自己打算,”他继续说道:“在印度文化中,没成家的男人还不算成年,成家以后他们才觉得有了做决定的能力。”

“让已婚男人接受未婚同事作上司很不容易,而这种非正统的地位也可能吓到未婚人士。”

苏黎世企业贝克·麦坚时(Baker & Mckenzie)印度专家菲利普·赖希(Philippe Reich)表示,在员工身上倾注时间至关重要。“在印度做生意时,你需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为什么想要,还要有中长期的考虑,而不是只重短期,因此就得有耐心。你要做的不仅是花钱,还要有个人的奉献。出现问题,常常是因为未给予足够的监督与控制,而只是委托工作。”

除此之外,但凡在印度办业务的海外公司,都不能不正视主宰了这个国家、极度敏感与多面化的宗教网。虽然没有哪家公司愿意过多涉足宗教问题,可是有点了解能帮很大的忙。

“在选择最佳时机作最重要业务决定时,宗教信仰可以起到一定作用,这话今天依然适用,”赖希表示。

“我自己就有过这方面经验,比如在对一家瑞士子公司进行登记时,时间的安排就考虑到这类软性因素,而不是硬性资料。”

(翻译:小雷)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