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衰退大潮中”激流勇进”的瑞士制表业

瑞士制表商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潮中“激流勇进”,创下利润纪录。 Keystone

虽然瑞郎走强、欧元疲软,但是瑞士制表商不仅勇敢地挑战国际市场风暴,还成功创下破纪录的一年。随着11月销售额出现16%的惊人增长,该行业2011年平均年度增长率达到19.1%。

据瑞士制表业联合会(FSWI)公布的数据,其11月的销售额已超过20亿瑞郎(合133亿元人民币),而全年销售额在圣诞购物旺季来临前就已高达近180亿瑞郎(合1198.5亿元人民币)。

两项重要展会-日内瓦时间展览会(Geneva Time Exhibition)和日内瓦国际高级钟表沙龙(SIHH)-在每年1月举行,而制表业此时取得的佳绩,无疑令人欢欣鼓舞。

此前曾有不少预测,认为该行业将有多个季度形势低迷,尤其是瑞士经济研究所(KOF),曾预计随后几个季度会略呈衰退之势,2012年也不会有大的增长。在这种消极气氛之下,制表业继续蓬勃发展的消息显然让大家都松了口气。

但是,纸张、纺织品与机构制造等其它几个出口工业,却仍被坚挺的瑞郎所困扰。

兴旺背后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该行业传统市场的逐渐转移。另一方面,欧元危机在欧洲市场上形成了非常不均衡的结果。瑞士表在德国的销量出现了60%的上扬,而在意大利却因财政法的修改,出现了两位数的下滑。

中国综合症

不过亚洲市场客户的激增抵消了欧洲市场疲软的负面影响。近来来,亚洲市场一直在稳定而有力地增长,中国从2008年的第7位前进至第3位,仅排在香港与美国之后。市场前景一片大好。

鉴于对手表-尤其是3000瑞郎(约合2万元人民币)以上高档表-的大量需求,真利时(Zenith)、卡地亚(Cartier)、沛那海(Panerai)和斯沃琪集团(Swatch Group)等不少豪华品牌都已在扩大产量、增雇员工,另外还在增设亚洲零售点上作出投资。

在接受瑞士资讯swissinfo.ch采访时,瑞士制表业联合会会长让-丹尼尔·帕什(Jean-Daniel Pasche)表达乐观态度的同时,也提出了简短的警示:“中国是个安全市场,因为那里有我们的增长余地,但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就安全吗?我们必须保持谨慎,不能忽略其它市场。”

伯特莱(Perrelet)品牌执行总裁佛斯托·萨尔维(Fausto Salvi)告诉瑞士资讯swissinfo.ch,虽然中国市场很有前途,征服起来却并非易事。“销路好的品牌是那些已入华多年的品牌,而年轻品牌开拓市场就比较艰难。”

伯特莱的战略是,除了依托品牌主要市场-目前仍是美国,还开办一系列品牌专卖店。

萨尔维的忧虑也得到该行业许多人士的共鸣。让-克劳德·毕沃(Jean-Claude Biver)身为豪华品牌恒宝(Hublot)的执行总裁,是瑞士制表业30年来的重要人物。1年前他告诉《福布斯杂志》(Forbes Magazine),中国人和恒宝表“八字不合”。如今他也承认,该品牌有不少追赶的功课要做。

该公司只在北京有间专卖店,然而中国份额只占该品牌总销量的3%,比一年前仅提高0.9%。“所以未来发展潜力非常大,”他向瑞士资讯swissinfo.ch透露。

“另一方面,我们在拉丁美洲极受欢迎,也取得很大成功,例如在墨西哥、巴西和哥伦比亚,此外还有俄罗斯和印度。”

成长需要时间

对许多其它瑞士品牌而言,要面对相对较新手表市场中的挑战,就要理解当地的需求并引导消费者与零售商。而那些经常制作极受收藏家青睐的利基产品(译者注:即针对小众的产品)的小品牌与独立品牌,可能就更需要这方面的努力。

莫尔日(Morges)的年轻表匠马克·杰尼(Marc Jenni)最近刚随独立制表师协会(AHCI)访问了中国。他的结论是:“中国有一大批受过良好教育的购买者与收藏家,也有很多愿意花钱买新奇独特东西的菜鸟。”

杰尼认为,正确的入口应是使买主对产品的真伪与质量心服口服,并为他们提供对应的服务。

另一位独立制表师托马斯·普雷斯奇(Thomas Prescher),以极其复杂与设计精巧的手表在俄罗斯倍受欢迎(普京总理就佩戴了一块普雷斯奇表)。他正在亚洲寻觅合适的合作伙伴以推销自己的产品,这一过程也存在着需要跨越的文化差异。

“要建立恰当的业务关系,需要的是巨大的努力和理解与说服工作,”普雷斯奇表示。他同时还提醒说,不应该只关注于一夜之间就可能完全跨掉的单一市场,并举了乌克兰的例子。

保持警觉

创纪录的成就并不意味着回归衰退前的张扬时期,那时的设计过度奢华,有时价格也过分走高。

需求增长的同时,商家也要放出一定的利润,用以补偿瑞郎坚挺的损失。帕什指出:“我们的会员不得不降低利润比例,以保持市场竞争力,因为价格对客户来说也是个问题。”

在恒宝品牌的毕沃看来,保持灵活是发展正道。“我们对各种信号变得更加警觉,”他告诉瑞士资讯swissinfo.ch记者:“我们已发展出一套策略,不但能令我们很快加速,也可以及时刹车。”

毕沃还注意到,需求并不是瑞士制表商优异成绩的唯一原因。

“这一行业得以重新回归到将手表作为计时器的合理使用之上,并把它变成了身份的象征,”他讲到,言谈中带着掩饰不住的自豪:“制表业能够成功占领绝大部分市场,因为基本上就没有任何海外竞争对手。”

不过,也许不应该忘记的是:中国已经有了自己的制表业。

上一个高峰年度是2008年,为连续19个季度稳步上升的巅峰之年。当年的总销售额达到170亿瑞郎(合1120亿元人民币),出口手表总数(石英表和机械表)则高达2610万只。

创造出口价值的主要为不锈钢表,达64亿瑞郎。贵重金属表与双金属表(以两种不同金属制造,多为不锈钢与金,但不拘于此两种)则分别创造54亿瑞郎和22亿瑞郎的总额。不锈钢表数量的增长已呈现下降。

在2009年经济衰退期间,这些数据出现大幅下降,总销售额缩水为132亿瑞郎,出口手表总数也降至2170万只。以50亿瑞郎的价值,不锈钢表仍占领先地位;贵重金属表和双金属表则只分别创下40亿瑞郎和17亿瑞郎的价值。当年在美国的销量下滑,在欧洲与亚洲却出现增长。

2010年市场再次恢复。出口额达到151亿瑞郎,共出口2610万只手表。创汇分布情况如下:不锈钢表61亿瑞郎(增长22.7%),贵重金属表53亿瑞郎(增长17.6%),双金属表25亿瑞郎(增长50.7%)。亚洲的进口量继续增加,而欧洲和美国市场则有所下降,反映出继续困扰这两大洲的金融动荡。

然而,纸张、纺织品与机构制造等其它几个出口工业依然被坚挺的瑞郎所困扰。

(译自英文:小雷)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