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美国女律师告诉你:融入瑞士的小窍门

瑞士资讯编辑

亚历山德拉·迪弗雷纳(Alexandra Dufresne)半年前才由美国举家迁来苏黎世。她谈了自己今年将会做哪些事,来更好地融入瑞士社会。

规则五:问候每一个人

瑞士人跟每个人都打招呼的礼节最初让我感到尴尬。与人友好不是问题,问题在于鼓起勇气问候每一个人,无论此人看上去是否面善。我该不该跟耳朵、鼻子上戴了好几个环的19岁年轻人说“你好”?(该)。家长会上我该不该跟衣着光鲜、无可挑剔的学生妈妈打招呼?(该)。不过当我一旦接受了平等地问候-以及对待-每一个人这义不容辞的义务之后,源自社会模糊性的压力便一扫而光。原来瑞士实行的礼貌有它存在的原因:确保人人都有归属感。2017年,我要平等地问候每一个人。

规则四:不急着道别

“在瑞士,当人问起你怎么样时,也不会许你“炫耀”自己太紧张或被压垮。不鼓励人别赶时间的社会压力一开始让我感到奇怪,然后……觉得很释放。” 亚历山德拉·迪弗雷纳(Alexandra Dufresne)

在美国,我们倾向于急急忙忙说再见,我们是群忙碌的人!然而在瑞士,道别像是一场精彩的交谊舞:错过一步,你就会踩在别人的脚趾头上。要做到优雅得体-这可是瑞士看重的品格-你就得放慢速度。2017年里,我要实践放慢速度。

规则三:坏天气里带孩子出去玩

12月底,我小儿子上的幼儿园带全班学生去森林做了实地考察,孩子们在冰雪、泥巴和雾气当中快乐地玩了一个上午。我大儿子的班级则在12月23日早晨6点半在森林集合,天色暗到他们只能打手电。对美国人来说,这实在够疯狂-虽是以一种了不起、令人激动的方式疯狂,但还是很疯狂。可是孩子们却特别激动。2017年,我会拥抱自己内心的瑞士人,在坏天气里带孩子们出去玩。

规则二:不安排太多事

在美国,一天里安排两、三个社交活动的情况并不少见,对见面必问的“你怎么样?”的回复,常常是“紧张”、“忙”或“迟到了”。这儿恰恰相反,当你受邀去别人家时,主人会期待你多呆一会儿。当人问起你怎么样时,也不会许你“炫耀”自己太紧张或被压垮。不鼓励人别赶时间的社会压力一开始让我感到奇怪,然后……觉得很释放。2017年,我不会安排太多事。

规则一:出去散步

最重要的是,2017年里当我感到疲劳、紧张、难过、快乐、感恩或想揍人一顿的时候,我要做瑞士人会做的事:我要出去散步。散步不会解决大问题甚至中等大小的问题,但它几乎总能解决小问题。它常常还能帮你想清楚怎样处理比较大的问题。

我们在这儿还是新人。当我讲话时,说句子会从后往前说;我家公寓里小得不得了的咖啡杯让我心生困惑;做垃圾回收分类时我会感到紧张;去杂货店买东西我还是会忘记自带提袋。换句话说,我的融入社会之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问候每一个人、不赶时间或不安排太多事、带孩子出去玩,或者去散步,这些都是既好又不难做的头几步-无论我们住在哪里。

本文所表述的仅为作者的个人看法,未必反映瑞士资讯swissinfo.ch的观点。

(翻译:小雷)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