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瑞士钟表的危机与挑战

美国华尔顿手表公司休息室,1961年 Waltham Watch Company

在世界钟表发展历程中,瑞士曾经攀上顶峰,风光无限,也坠落过低谷,岌岌可危,但瑞士人靠着自己坚韧不拔的性格,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近二百年来将“钟表之国”的桂冠始终牢牢地戴在自己头上。

第一次危机

第一次工业革命并未能够真正实现科学和生产技术的真正结合,虽然生产力相对于原始的人力畜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生产力水平尚不足以批量生产精密产品,比如钟表始终无法进行规模化生产。始于十九世纪中后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电力时代。

在此期间,各类新技术、新发明迅速得到了实际应用,科学和工业生产的紧密结合促进了生产力高速发展。自动化生产催生了精密机械制造产业,创造了钟表的大规模制造的前提条件。

美国自1865年南北战争结束后,境内就再没发生过战争。北方的胜利使资本主义得以迅速发展,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为美国的经济腾飞创造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欧洲列强却因为德国的强势崛起陷入了无休止的纷争,各国在战争阴影下风雨飘摇。美国与欧洲同根同源,语言相通、文化相近,所以欧洲国家纷纷将制造业向美国转移。美国的工业制造能力得以快速提高,国力蒸蒸日上。

二十世纪伊始,美国已然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更加巩固了其制造业大国的地位,成为世界经济的龙头。美国在各个领域里所向披靡,统治世界钟表业似乎也仅仅是时间的问题。

美国制造体系的机械化速度大大超过欧洲,美国的钟表制造企业率先引进了当时最先进的精密设备进行大规模钟表生产。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相适应,美国发明了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即标准化生产和流水线作业。这种生产方式将产品分解成便于机械化生产的零部件,而标准化的零部件具有很强的互换性。这就使得大规模生产和企业间的分工协作成为可能,从而提高了整个生产过程的效率。钟表业是最早引入这个新体系的美国民用工业之一。

美国庞大的生产体系除了完整的钟表产品外,也生产大量的钟表零部件。这种大规模的自动化生产和制造分工背离了瑞士人所擅长的手工精细制作。而且精密机械的发展大大地提高了钟表的精度和质量的稳定性。很快美国制造的规模效应开始体现,美国钟表企业的经济效益显著增加。

瑞士钟表业受到巨大的冲击,传统的家庭作坊和规模较小的制表工厂开始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时间,瑞士对美国的钟表出口减少了75%,不仅正在失去这个重要的市场,在其他国家的市场份额也严重萎缩。

作者简历

张帆,工程硕士,中国专利律师、欧洲专利代理人。

毕业于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通讯工程专业,曾任埃尔朗根-纽伦堡地区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席,中德汽车工业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先后在中国微芯科技、德国西门子公司和大众汽车公司工作,目前就职于瑞士迅达集团(Schindler Group)。曾撰写出版《中国专利法注释》,撰稿出版《选择德国》,翻译出版《隐形冠军:未来全球化的先锋》等书。

瑞士人面对困难并没有畏缩,他们迅速改进了自己相对落后的生产方式,也开始效法美国投入使用各种精密机器设备。许多瑞士钟表厂还从美国引进了先进的现代化钟表制造工艺流程及技术,再加以改进。在合理地扩大生产规模、有效降低成本的同时,为了迎合消费观念的变化,瑞士及时推出了多种符合市场需求的新款手表以对抗美国的竞争。瑞士人还勇于创新,不断地开发出各式各样新的附加功能,使得瑞士手表更具吸引力。

第一块防水表、第一块自动机械表均在这个时期诞生于瑞士,尤其是自动机械手表标志着钟表技术的又一次飞跃。瑞士自动机械手表大受欢迎,在全世界迅速普及开来。瑞士手表多样化的功能和设计款式虽然不利于机械化大规模生产,但却一方面保留了自己一贯的传统和风格,另一方面避免了和美国制造模式的正面冲突。

正在瑞士人全力以赴地应对危机之时,美国的钟表业却未能延续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出人意料地衰落下去了。也许是因为美国地理位置与外界相对隔离的原因,美国钟表企业大多只关心北美市场,未能及时觉察到世界钟表市场手表取代怀表的大趋势。而有着数百年钟表历史的瑞士人却敏锐地洞察到了这一新的发展走向,在竞争中占得先机。加之三十年代从美国开始并蔓延到全球的经济大萧条,社会购买力大幅度下降,规模化生产导致产能过剩的弊端此时就暴露出来,而且分工协作的生产模式使得各个厂家难以保持步调一贯的统一。很多美国钟表厂就在这个时期破产了。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战争成就了美国世界霸权的地位,同时也击碎了美国成为“钟表大国”的美梦。虽然美国参加两次世界大战的时间都比较晚,却在与交战各国的生意往来中大发横财。美国企业多受制于资本,投资者追求的是资本的快速回报,信奉的是利润至上,所以美国工厂开足马力生产军火和战争物资。

美国钟表厂也纷纷放弃自己原有的产品,去生产当时大量需求的军用手表、军用仪表和航海钟。这种情况在美国参战以后就更加愈演愈烈。钟表厂几乎都被军方征用,甚至不得不生产航空设备、引信、保险丝等与手表毫不相干的军需产品。即使二战结束以后,手表工厂也没有马上完全回归民用,因为紧接着到来的就是冷战和美国卷入的一系列的地区战争。

美国钟表企业的一再“分心”对其民用手表的生产能力、尤其是设计水平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二战以后,美国产的手表和零部件已经难以和瑞士竞争,就连美国钟表制造巨头汉米尔顿(Hamilton)也不得不从瑞士购买自动手表的机芯。捱到1972年,这家公司甚至遭到了瑞士钟表企业的并购。

而从七十年代延续到八十年代席卷世界钟表市场的那场“石英风暴”不但伤害了瑞士钟表业,更是把美国本土仅剩的几家苦苦支撑的钟表企业彻底一扫而平。而如今世界钟表业几乎已经找不到真正的美国制造,美国钟表给人们留下的更多是那段辉煌而短暂的美好回忆。 

由于长期坚持武装中立政策和无关紧要的地理战略位置,瑞士没有被卷入两次世界大战,瑞士钟表企业得以持续地专心经营自己的技术和产品。此长彼消,美国钟表业就此衰落,而瑞士钟表业头上“王冠”显得更加耀眼夺目。规模化、标准化的钟表制造败给了多样化、人性化的钟表制造。拥有四百年历史的瑞士钟表最终战胜了美国钟表。

*编者:《瑞士钟表》系列由张帆供稿,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瑞士资讯swissinfo.ch分六期刊登。前两期请参阅下方《相关文章》。

(未完待续…《瑞士钟表(四) 之-第二次危机》)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