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瑞士可能要长期控制汇率

swissinfo.ch

据观察家估计,瑞士中央银行(SNB)可能不得不长期介入货币市场,以预防瑞郎对欧元的汇率过快升值。

2011年9月6日,针对瑞郎汇率迅速升值威胁到价格稳定与出口商利益的问题,央行实施了1欧元兑换1.20瑞郎的封顶汇率。最近央行还被迫买入大量欧元,以维护这一汇率政策。

自央行做出该转折性决定至今已整整一年,然而欧元的情况仍然举步维艰。欧洲中央银行在向市场注入数十亿欧元现钞,希腊救助离解决尚远,西班牙各银行已国有化,而信用评级机构则已下调了不少国家的信用级别。

鉴于欧元区的动荡形势,几乎可以肯定,瑞士央行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积极活跃于外汇市场。

“对于瑞士央行为保证1.20瑞郎汇率而发行更多现钞和购入欧元,并不存在什么技术性局限,”日内瓦国际研究所(GGI)货币专家查尔斯·维普洛茨(Charles Wyplosz)告诉瑞士资讯swissinfo.ch。

“如果瑞士央行现在放弃该政策,就得吞下大量外汇资产损失。因此它必须坚持到欧元区恢复为止。”

公平的价值

根据嘉盛莱宝银行(Bank Sarasin)经济学家严·波泽(Jan Poser),欧元重新恢复稳定可能需要“数年时间”。“瑞士央行很可能得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他向瑞士资讯swissinfo.ch记者透露。

然而这种情况一旦发生,那么瑞士央行认为瑞郎被高估的断言可能会被动摇。尽管目前买入1欧元只需1.20瑞郎,可是大多数估价认为汇率应当在1.32-1.35瑞郎范围内。

瑞士消费品价格的下降与欧洲其它国家通货膨胀的上升,逐渐提高了瑞郎的购买力,从而得到瑞郎兑欧元的“公平估价”。

“如果继续下去,那么1欧元兑1.20瑞郎的汇率将在3年内体现公平估价,”波泽预测:“一旦如此,瑞士央行将不得不调整政策,可能会以小幅度调整汇率来代替封顶汇率。”

对央行来说幸运的是,欧元危机将持续甚至可能会恶化,这已经成了不争事实,因而最初针对其汇率政策的各种批评已于近月内偃旗息鼓。

国库丰盈

央行政策得到的评价是预防了严峻通货紧缩的发生,而出口商们虽仍需同占竞争劣势的价格作斗争,却起码可以在作预算时能够从中期上做到心中有数。

这也正是央行今夏面对希腊政治的不确定性,和对西、意、葡、爱等国进一步动摇欧元之舟的担忧加剧之时,考虑大规模介入汇率市场的动机。

瑞士央行2011年底尚为2575亿瑞郎(约合1.71万亿元人民币)的外汇储备,仅在5月间就增加了28%,达到3060亿瑞郎(约合2.03万亿元人民币),到6月增至3650亿瑞郎(约合2.42万亿元人民币),7月底时增至4060亿瑞郎(约合2.69万亿元人民币)。

央行外汇储备如今如此之高,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71%,在金融危机之前其比例仅为10%左右。

这个比例令美、日,甚至是汇率的主要操纵者中国也相形见绌。若是在正常时期,这种战略早会招来其它国家此起彼伏的抗议。

但在这种动荡环境下,许多其它国家央行也被迫采取极端措施,来保证本国经济得到掌控。然而观察家在关注来自其它国家的批评声明,后者将意味着要求瑞士央行改变策略的外部压力。

激烈讨论

瑞士央行也在将外汇储备作更广泛的分散投资,购入德国政府公债及一系列其它货币。

不过这些投资的表现也体现了市场的动荡。第一季度纸面上外币头寸的26亿瑞郎(约合172.6亿元人民币)损失,变成了上半年暂时性的51亿瑞郎(约合338.56亿元人民币)收益。

与此同时,关于瑞士央行将来应该如何对大量外汇储备作出投资、最终该怎样处理这些外汇,以及央行政策会对房地产价格和通货膨胀产生哪些影响等问题的讨论,仍然进行得如火如荼。

瑞士央行此前的最后一次大规模介入外汇市场是在上世纪70年代,随后发生了激烈的通货膨胀,但是央行首先必须把注意力转向进口商品价格下降造成的通货紧缩。

“只要瑞郎价格继续被严重高估,瑞士就会面对通货紧缩而非通货膨胀,”嘉盛莱宝的波泽告诉瑞士资讯swissinfo.ch。

大规模试验

通过迫使各银行增加缓冲资本以应付违约风险,瑞士央行最近获得了减缓房产抵押贷款的新能力。人们希望这一措施足以降低产生房地产泡沫的可能性。

如何投资及处理外汇储备,仍是个无解的难题,而且还极大依赖于外汇市场未来的方向与变化,以及欧元问题最终将怎样解决。

如果全球经济得以恢复,通货膨胀开始冒头,那么相对应的提息有可能削弱瑞士央行外币形式的许多资产价值-尤其是债券。

瑞士正在进行的政治讨论不断向央行施以压力,要求它把储备转换成较不易受通货膨胀风险影响的其它资产。截止目前,瑞士央行未能对这一建议作出反应。

“瑞士央行现在在做的,是以前从未达到这种程度的大规模试验。也许这次试验能取得成功,然而每个危机都会出现无法预见的风暴,所以一切都可能发生,”维普洛茨谨慎地指出。

继2008年金融危机及之后的全球经济衰退与欧元危机,大量投资者转向避险货币瑞郎。

2007年10月1.67瑞郎才能换到1欧元,然而该汇率迅速滑至1.50瑞郎标志线以下,瑞士商品的海外售价飞速飙升。

难以控制的瑞郎走俏不但造成通货紧缩威胁,还损害了出口商和国内旅游业。面对这一形势,央行于2009年决定大量购入欧元。

外汇资产从2008年的475亿瑞郎增加到2009年底的近950亿瑞郎。

2010年第二次的大规模购入欧元,令外汇储备一举跃至2040亿瑞郎。

但是对外汇市场的介入带来265亿瑞郎损失,导致央行到2010年底的192亿瑞郎整体损失。

鉴于2011年8月瑞郎与欧元汇率几乎实现等值(当年8月11日1.04瑞郎即可兑换1欧元),瑞士央行开始大量印制现钞(市场流通的现钞在两周内增加了1700亿瑞郎)。

该措施对情况的改善只起到部分作用,迫使瑞士央行于9月6日宣布,将通过实施1.20瑞郎兑1欧元的封顶汇率,对瑞郎的“严重高估”作出反击。

央行声明,将“不再容忍”低于该值的汇率,并会通过“无限量”购入外汇来保卫央行政策。

(译自英文:小雷)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