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瑞郎是世界上最好的货币

美金、欧元、英镑,遇险时都不及瑞郎来得稳健 imagepoint

2010年,国际外汇市场风云变幻。9月初,瑞郎与欧元和美元的兑换比率再创纪录,分别达到1:1.2868和1:1.0104。专家预计,瑞郎兑美元将跌下1:1大关,而与欧元则难以确定。

自2008年美国陷入信贷危机后,美元大贬;而才引入不久的欧元,也因希腊等国的国家债务信誉问题而大幅下跌。只有瑞郎,它依然是国际货币的避风港。

40年前,1瑞郎只相当于0.25美金;如今,40年后,1瑞郎已至少相当于0.90美金。除美元外,瑞郎对世界所有主要货币都有上升。

瑞士虽然没有实行金本位的制度,但瑞郎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黄金一样的避险作用,无论穷人还是巨富,无论企业还是国家,谁都想存些瑞郎以备不时之需。

70年代

二战后,美国建立了以美元对黄金的兑换义务和固定汇率为中心的金汇兑本位制制度,使美金一跃成为国际货币,几乎等价于黄金。

然而70年代初,这一制度宣告失败。1971年8月美国政府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并先后两次将美元贬值。当人们对美元充满疑窦的时候,瑞郎的价格上涨了7.07%;为了阻止有人大量兑换瑞郎,瑞士甚至禁止向外国涌入的热钱加息。

随着第一、二次石油危机的爆发,瑞郎在接近80年代时已涨至逼近0.70(本文一律以兑美金计)。瑞士取消了固定汇率制度。1973年1月23日,瑞士国家银行宣布停止按官价上下限买卖美元,实行全面的浮动汇率。

在这期间,瑞士国家银行一直支持着美元和德国马克,努力使其保持平衡。

80年代

1985年前后,已实现浮动汇率的瑞郎陷入了几十年以来的最低点,1瑞郎兑换美元只有不到0.40。但这种情况没有持续多久,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后,瑞郎再次开始上扬。1987年,“黑色星期一”出现,股市大崩盘,瑞郎逆市上行,一度窜到0.80。

自此全球陷入经济危机,直至89年东西德合并,瑞郎一直在0.60-0.70间振颤,没有再低下去。这一时期的现实证明,当国际经济出现危机时,瑞郎作为避风港总是会吸纳更多资金涌入。

90年代

自91年美国卷入海湾战争后,瑞郎再次发挥避险功能,而又进入了新的阶段,其汇值多活跃在0.65-0.85美元之间。瑞士央行与其他货币一样一起将贴现率从1%加高到7%,较成功地遏制了因大量资金融入可能会造成的通货膨胀。

这对瑞士的金融形势产生了很大影响,抵押利率和存款利率都升到了历史最高点-7.18%和5.2%。银行自此进入了减少再融资成本的阶段,并持续至今。

90年代并不平静,中期巴林银行倒闭、亚洲金融风暴,又将瑞郎推上了更高点,已接近0.90。而瑞士也不失时机地将“保持央行的独立性”纳入宪法,为瑞郎赢得了更多的信任。

可以说,瑞士政府的“无所作为”,正是瑞郎赢得信任的原因之一。经济很难不与政治挂钩,但人人都渴望在地球的某个角落,货币以真正不受人为影响的方式运行,瑞郎的避风港作用,正意味着:这里不受打扰。

2000以后

才进入新世纪,全球经济就连续受到“互联网泡沫”和“911恐怖袭击事件”的打击,瑞郎也受到了牵连。但瑞士央行及时调整了政策,售出了不必要的黄金储备,并在05年再次出售了1300吨黄金。瑞士央行在新世纪的经济危机中,确实起到了调节稳定金融市场的作用,它将受益分给了联邦和各州。

在信贷危机牵连瑞银后,央行又拿出600亿瑞郎,挽救了这家瑞士最大的银行。尽管现在瑞士一贯在实施的银行保密制度几乎成为众矢之的,各大银行的元气未复,但这丝毫没有影响瑞士银行中瑞郎的继续上行。

作为出口国,瑞郎升值在国内显然不会赢得叫好声,但就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和历史来看,瑞郎在全世界的众多汇种中,的确是一个可圈可点的币种,对瑞士这样一个小国来说,瑞郎无疑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好的货币”。

瑞士法郎,简称瑞郎,是瑞士的法定货币,由瑞士的中央银行发行。

也是列支敦士登的法定货币。货币代码CHF。

1848年瑞士宪法赋予联邦政府发行货币的职责,在那之前,每个州都可发行自己的货币并拥有自己的货币制度。

法郎在1850年获得通过成为瑞士的法定货币,并确定1法郎=100生丁(德语的Rappen)。

瑞士法郎在被确立为国家货币时,其价值与法国法郎等同。

虽然联邦是法郎的唯一发行者,但是1910年之前,私人的银行被允许发行他们自己的钞票。

1907年瑞士国家银行建立,并从1910年起一直是唯一的钞票和硬币发行机构。

瑞士法郎在上世纪一直是最稳定的货币,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被视为避风港货币,因此在瑞士几乎总是零通胀,并且货币依托有40%的黄金储备。

瑞郎(2004年版)目前银行发行的是第七套纸币,面额为10、20、50、100、200和1000法郎。瑞士纸币有众多的防拷贝技术的特点,是极其困难甚至可能是无法仿制的。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