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乌利·希客-中国现代艺术教父

Keystone

说起乌利·希客,从他创办的第一家中国与西方的合资公司,到前瑞士驻中国大使,再到中国当代艺术品最大收藏家,他似乎总与中国紧密相关。

傍晚时分,在城堡里见到乌利·希客的时候,他慢慢从楼上走下来,没有太多的笑容,穿着绿色的立领衬衣,眼睛里有淡淡的血丝,声音偶尔透出嘶哑,我知道他已经很累了。

其实在采访乌利·希客(Uli Sigg)之前,我对他并没有好感。他收藏的中国80至90年代间的中国艺术品总让人耿耿于怀,就好比中国从前的文物宝藏被外人掠夺了去,不知道什么时候再能回来。

多重身份

商人,外交官,收藏家,究竟乌利・希客如何来平衡他的多重身份,并且这样的多重身份对他的收藏有何影响。

对此他解释到,“因为这三位一体的身份,使我能够全面审视和全景体现中国文化。”

“我对中国当代艺术有强烈的情感。但为了能够收藏作品,我跟所有的人一样要想办法赚钱。在中国我参与了很多项目比如作为不同机构的顾问,参与媒体企业,参与北京奥林匹克体育馆和中国主要银行的建设等等。”

可是收藏的作品同样可以进行交易赚钱,何苦要从事很多不同的职业。对此乌利否定道,“首先我要声明: 我不是一个艺术商人,我只收藏自己喜欢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我不喜欢‘市场’和‘买卖’这类字眼, 尽管我是一个做生意的商人,但是在艺术世界中,我讨厌这样说。”

城堡仓库

无数的中国艺术家对乌利座落在Mauensee上的城堡充满向往,渴望自己的作品有朝一日也能够出现在他的厅堂甚至洗手间里。无疑,乌利的出现改变了很多中国艺术家窘迫的命运。

这座有着400多年历史的湖畔城堡,由乌里在10年前收购,之后经过了很多整修。城堡座落在山坡上,面对着湖水,湖里的小小岛屿上长着美丽的树木。四下里非常宁静,距离最近的城市硫森大约30分钟的车程。

说是城堡仓库,是因为乌利收藏作品的多样性,其中包括了油画、雕塑、摄影和录像等。

对于乌利收藏的这些作品,艺术家们各持己见,究竟是精粹还是糟粕,想必时间能给予最好的答案。

对于乌利所有的收藏品,他表示自己并不都喜欢,他的目的是能够完整地为中国下一代保留这一特殊时期的中国文化,并且保证它们的安全。

“我想做中国文化变革中的一个档案和记录。”乌利认为自己肩负的责任是使藏品成为中国文化80到90年代一面客观的镜子。

过去和现在

谈起自己第一次在中国买画的经历,乌利笑着说当时那些中国艺术家都以为他是从外星球来的。

79年的时候,当他刚到达中国的时候发现这个国家没有多少现代艺术,因为政治的原因,很多创作都基本在地下或者半地下进行着。

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期,由于通往西方世界的渠道有限,中国只能闭关创作自己的现代艺术,这些作品主要基于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历史和当时人们的情绪。当时没有任何中国人有想要收藏的念头,这一点挺让乌利感到惊奇。

现在,随着中国文化市场逐步成熟,中国艺术品逐渐得到世界的重视。媒体的开放,使中国的艺术家能够与西方主流文化进行更多的接触,一切都与过去不同了。首先体现在购买程序上,乌利不再需要苦苦寻找中国艺术家了,他们会纷纷找上门来。其次,如今东西方生活方式和环境的相靠近,中国艺术家们在世界范围活动的增多,使中西方的艺术品区别逐渐缩小。

乌利的品位

当问到如果在今后西方或者中国本土出现了类似他这样的收藏家,他是否会想到退休。

乌里说,在过去他的收藏目的是想保留中国特殊时期的文化,因为当时没有人做这项工作。而现在和将来,他会根据自己的品位来继续进行收藏。

当问及他的品位,乌利表示最令他动心的作品是能够令他思考的作品,能够刺激他的大脑并且能够超出他的预料,给他惊喜的作品。美丽的作品固然好,可是如果作品能够令他产生深刻的思考,那么它的美丽程度就变得不重要了。

乌利提到,现代艺术始终将是他的偏好,因为现代艺术有血有肉,活生生地表达着生命的进行时。

回到中国

快到采访结束的时候,我无法掩饰自己心中的那个疑问,尖锐地提出了最后一个问题,那就是有朝一日他会把这份中国文化档案交还给中国吗,还是他会一直把它们留在异国他乡,甚至留在他的城堡里?

“我能够确定,我的收藏有一天会回到中国,这样的做法才是正确的,但前提条件是必须得在一个正确的环境和情形下。”说这些话的时候,我企图从他的脸上看到一个商人的神情,可是丝毫没有,我看见的只是一个父亲流露出依依不舍的表情,但是似乎也早已明白他的孩子们总有一天会离开这座城堡,去往他们该去的地方。

瑞士资讯(swissinfo),外援记者: 寿含章

乌里·希克,改革开放后第一位来中国投资的西方商人。1995-1998年曾经出任瑞士驻华大使,同时开始收藏和推动中国当代艺术,他是到目前为止中国当代艺术最大的收藏家,是中国当代艺术最有影响力的人物。英国出版的《艺术评论》把他列为世界艺术100强中第81位。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