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苏黎世-昆明:30年的友谊

微笑与礼貌:科琳·毛赫为苏黎世-昆明友好城市30年展剪彩 swissinfo.ch

由市长科琳·毛赫(Corine Mauch)带领的苏黎世代表团刚刚对昆明作了为期4天的访问,以庆祝两市结为友好城市30周年。时间虽已改变,友谊依旧常驻。

鱼翅粥、鹅肝、海参、牛肝菌与松露-这几天为欢迎苏黎世友人而摆设的筵席上,各种中国与云南珍馐佳肴纷纷亮相。宾主间没完没了的客套、互赠礼物、俗套但热情的致辞、一次次地敬酒,无不流露出昆明市各有关部门对苏黎世伙伴的深深敬意。

弹指一挥间,这两座城市结为友好城市已整整30载。1980年,苏黎世美术馆在欧洲首开先河,举办了西安兵马俑展。在苏黎世与中国官员的初次接触下,产生了与一座中国城市结为姐妹城市的想法。两年后,在昆明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其时中国刚走出30年的孤立,昆明急欲进入积极发展的阶段,却缺乏必要的技术能力。而从1987年起,苏黎世开始提供饮用水供应与废水处理方面的专业技能。

滇池重生

此后,两座城市间的合作不断加强,其内容远远超出传统友好城市的合作领域。联邦政府也通过瑞士发展与合作署(DDC)大加协助,后者每年为两市间的合作项目提供25万瑞郎(约合167万元人民币)资金,苏黎世市只需在城市化、机动化、水处理、环保与可持续性发展等领域提供专家支持。最近,两市间还开设了常驻艺术家的项目。

根据主要当事人意见,合作的成果超出预期想像。苏黎世代表团这次得以亲自感受巨大的变化。30年前,滇池曾是世界受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一。如今多亏了两市合作开展的一系列治理措施,将清澈水质还给滇池。近年来昆明先后建起11座污水处理厂,其中一家的总工程师闫学洋(音译)解释说:“旱季里我们能够处理90%的废水,30年前污水废水是直接排进滇池的。”现在大批农民离开农村进入城市,人口已达730万的昆明市仍在不断扩张之中,在这一形势下,合作成果就显得更加卓越。

苏黎世-学习的榜样

公交系统也同样取得了成功。昆明市的公共汽车行驶在专用车道上,这一理念正是来自苏黎世。“中国中央政府赞赏这种概念的榜样,并向其它城市推荐这一模式,”毛赫市长自豪地表示。“我市有很多苏黎世的影子,”昆明市长张祖林告诉瑞士资讯swissinfo.ch:“您不但能从巴士线路上,还能在本市历史建筑保护,以及滇池水和城市管道排设等方面看到它的影响。”

然而有合作就有交流。苏黎世又有哪些昆明的影子呢?“昆明园和在那里常驻的中国艺术家啊,”张市长回答道,并明确指出,该市的影响将随着时间不断增加。对毛赫市长而言,重要的不是在利马特(Limmat)河畔看到昆明,而是它有意推广的理念交流,此外随着昆明的飞速发展,现在“已能购买苏黎世所能提供的服务与专业知识”。换句话说,昆明将是苏黎世企业未来的市场。

未来就是经济

自建立友好关系以来,这两座城市每3年签署一份合作备忘录,并在每年的规划会议中商定具体项目。“目前我们正就2013-2015年进行商谈,”毛赫市长解释说:“对我们来说,中心话题是经济交流。”她的意思被张市长完全领会。“经济交流一定会进一步深化,”他一边作出承诺,一边宣布不久将派团访问苏黎世。他还同时透露了计划中的昆明瑞士游乐园项目,届时需要苏黎世的技术支持。

不过当前还没有非常具体的行动。在苏黎世代表团4天的访问期间,经济问题未能在中方谈判者耳中引起共鸣。“我们非常敬佩瑞士人,他们付出这么多,却什么回报也不要,”水处理项目的一位负责人向瑞士资讯swissinfo.ch记者吐露。

苏黎世-昆明之间的伙伴关系,是唯一得到瑞士发展与合作署支持的友好城市合作关系。该署每年提供约25万瑞郎资金,苏黎世则提供专业技术。

瑞士发展与合作署每年的在华整体援助预算大约为800万瑞郎(约合5358万元人民币)。基于全球气候变化框架下的投资为550万瑞郎,250万瑞郎则用于东亚区现有及未来的项目。

相比中国的国内发展,这些资金更多地投入于中国在亚洲地区的合作与全球对话。瑞士发展与合作署考虑到新兴中国已成为南南发展与合作的重要角色,同时中国还是人道主义援助方面的新成员。瑞士联邦认为与中国围绕这些问题的对话,在发展政治与外交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译自法文:小雷)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