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用小小萝卜灯照亮一夜的繁华

瑞士民俗与观光:芜菁灯
© Keystone / Gaetan Bally

瑞士有着先进的国家形象,除了先进的科技、发达的经济形象之外,还持续保存农耕时代的传统。尤其入秋之后,温度骤降,日夜温差大了,自然界的颜色也丰富华丽了起来。此时,不论是天主教地区或是新教地区,其独特的人文与宗教交融的气氛便开始弥漫。

閱讀本文繁體字版本請 點擊此處


从宗教节日转型为观光节日

在苏黎世湖南端,阿尔卑斯山前依山傍水的小镇Richterswil每年11月初为了庆祝天主教的圣马丁节,全镇居民会制作上万个芜菁灯。这个传统源于1901年农民秋收的盛事,带着宗教内涵,Richterswil的居民为了照亮一个夜晚的繁华,组织分工,挖空芜菁、雕花、制作花车、乐队集结练习。

芜菁,是一种块状根,球形的植物,与萝卜同属属十字花科,在欧洲古书里就有记载人们如何食用。由于栽种方便,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是很常见的食物。

芜菁灯大约有一个手掌那么大,一次雕琢几万个,把黑夜里的小镇点亮。这项倾全镇之力而为的民俗活动,已经成了苏黎世州晚秋的一个盛事,每年上万的本地的国际游客会涌入这个小镇,欣赏灯节,国铁也会增加列车,运送前来揽胜的游客。这项宗教与民俗交融的活动,充满了当地特色,如今已被瑞士政府列为非物质保护文化项目之一。

每年灯会这一天的傍晚,会有一两万人涌入这里看灯会,本来平静的小镇突然就热闹喧哗了起来。灯会是晚上才有看头,而为迎接灯会,热闹的市集与活动下午就开始,先由管乐队吹起的壮丽乐声起头,之后瑞士传统美食登场,烤香肠、拉可雷起司面包(Raclette)、当地啤酒、香料水果酒等等,等待着夜晚到来的气氛,在食物与饮料的香气中,弥漫着一股欢乐而温馨的气氛。

小小的烛火烧着芜菁,空气里也有一股类似烤萝卜的气味。寒冷的夜,伴着乐声,大快朵颐,大家守在主要游行路线上,引领期盼,等待花灯游行进场。

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

瑞士的手工之美:暗夜里摇曳的萝卜灯

此内容发布于 秋天白紫相间的芜菁,中世纪时期本是维持温饱的主食-如同今日的土豆,如今却被雕刻成灯笼,被孩子们提在手中,借助着…

更多阅览 瑞士的手工之美:暗夜里摇曳的萝卜灯

以天主教圣马丁节为起源的习俗

圣马丁是一个西元四世纪时的一个罗马军官,有悲天悯人的胸怀,散尽钱财救助穷人。离开军伍之后,追随信仰而退隐修行。因救济贫苦的义行,他在死后被天主教会封为圣人。每年的11月11日为圣马丁节,不只在瑞士,提灯笼的传统游行,在阿尔卑斯山区的国家都有,瑞、德、奥或更远,庆祝的规模也或大或小。

Richterswil灯会之所以有名,有一个特点是一盏盏美丽的花灯都是由紫白相间的圆芜菁雕刻而成。先把芜菁的内部凿空,再从外部设计雕刻图样,装上提架或绳子,就是一盏可爱的芜菁灯。这个灯节在瑞士便叫做芜菁灯游行(Räbenlichterumzug),这个字必须要用苏黎世德语发音,读做Räbeliechtliumzug才有当地民俗气息。

芜菁灯游行是苏黎世州悠久的传统,几乎每个孩子都亲手做过芜菁灯,即使是小村庄也有特别为孩子准备的游行。但没有一个地方像Richterswil如此华丽,如此盛大。

传承历史中,创造小镇向心力

Richterswil的小镇中心,灯节前夕家家户户就摆出灯饰,尤其是商家的橱窗里,也会挂上美丽的芜菁灯来搭配其原本的产品陈设。每一盏灯、每一扇窗、每一个阳台,都有居民的奇思妙想。

根据当地主办单位的数据(德)外部链接,2018年的灯节活动共用掉了29’000公斤的芜菁,以及5万支蜡烛。参与活动的居民约有1100人。小镇居民集结的力量非常强大,不同的民间社团有不同的灯饰花车,如:水上运动协会、教会、湖滨俱乐部、从幼稚园到高中的各级学校,人人尽心尽力。

当地的学童也组队分工,在火车站与小镇入口售票,游客都必须购票才能入场。每张8法郎的票是一个圆形的吊牌,参加民众必须挂在胸前做为辨识。票务是最大的收入来源,用以支付每年灯节的开销,购票就是赞助传承历史。

有镇民表示,单身的时候,不爱参加传统灯节,但是身为这里的居民还是有义务为老城最少凿三十个芜菁灯的原型,因为租屋契约上白纸黑字写着:每个住民对这个传统庆典的义务,就是一同创造灯节的气氛。

以前他觉得这是一件麻烦事,凿一个芜菁容易,一次凿三十个就会反胃想吐。一开始,他会用简单的刨刀挖凿,后来才知道用电钻比较快。升级成了父亲,他为孩子凿灯雕刻,一同感受民俗庆典的欢乐,也成了季节性家庭生活的一部份。生命的延续传承就是一种耳濡目染的学习,一代传一代,承载文化里的点点滴滴。

黑暗中的壮丽,目不暇接

灯节当天有日光时,游客可以欣赏芜菁的原色与手工雕刻。天色渐暗,居民慢慢点亮芜菁里的小蜡烛,从紫色菜皮中透出的微光闪动着,隐隐动人。从湖边入城,到小坡上的老街,一路芜菁灯景闪着橘光和紫光,每一处都有人伫足欣赏,发出惊艳与赞赏。

时间一到,花灯队伍进城,全镇准时熄灯。一片黑暗中,乐声再度响起,孩童们先提着自己的灯笼,领着队伍开场,接着伴随乐声2-8米不等的花灯一一进场。游人磨肩擦踵,赞叹之声不绝于耳。

巨型的花灯由一颗颗小芜菁灯排列而成。2018年共有44座大型花灯,从传统高山与动物图腾,到当代人物与流行主题,主题多元缤纷,也排列得维妙维肖。在接近零度的夜空中,只靠着集合小烛光来照明,一座一座近两层楼高的花灯被人力推进场。

尽管寒气逼人打哆嗦,每一盏灯,都是游人不会遗忘的图像。一支小蜡烛的火光是微弱的,数百支蜡烛聚集的光芒却是光明闪亮的,尤其在寒冷的夜里,蜡烛的火光给人希望,也带来内心的温暖。

一盏芜菁灯背后的瑞士精神

2019年的花灯游行将于11月9日举行,小镇居民们在准备活动时,不分老少,在学校、社区活动中心和在教堂聚会所里,又凿又刻。每一盏灯都饱含着创作者的一思一念。

为了一夜的明亮耀眼,让光绵延1公里之长,小镇有专门的协会负责(德)外部链接,并已经在网页上提醒居民所需办理事项与完成日期。以协会集结众人之力,是瑞士典型的行事方式。美丽的灯节能年年成行,传统有迹可循,细节组织化、透明化就是瑞士风格。

大人带着孩子做,传统得以延续。每一年Richterswil都在通力合作中创造自己的历史与共有的回忆,对土地的关怀是实际行动的累积。

宗教与民俗之于现代生活

每一个人类社会都有过渡时序变化的仪式,春夏秋冬都有固定要吃的、要做的、要完成的,渐渐发展成节日与民俗。过节的时刻让我们想到天地,想到家人,想到自然万物。民俗也乘载着古人敬天谢天的谦卑,提醒我们人类必须合作与共生。

从宗教角度来诠释:在大雪降临之前,圣马丁节是隆冬的序曲,点起第一盏灯,迎接耶稣圣婴的光。在圣马丁节这一天,基督宗教提醒我们要想到贫穷困苦,在心里要保有邻人之爱。因为天要冷了,人们要一起过冬。

而在苏黎世为什么提芜菁灯,这是因为百年前种植芜菁的农家很多,这种圆形的芜菁在当时是作为一种主要食物,作用如同今日的马铃薯。秋季盛产时,农家就把芜菁拿来做灯笼,晚上去教堂望弥撒的路上提着。这段提卜灯笼去望弥撒的路就是游行的由来,这个节日最初带着宗教的意义。

有的老一辈的瑞士人会说,在战争的时期没有什么东西吃,芜菁吃太多了,现在看到就倒胃口。但对Richterswil小镇市民来说,这是触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所有感官交织而成的共同记忆。在准备庆典的行动里,居民们一同关心土地,一同重视合作的价值。这些人类共生的基本要素,是不管科技如何进步都不会改变的。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