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無論有沒有長鬍子的女人,馬戲團裡都藏著一個人間

Manifestation devant une tente de cirque
2007年,動物保護者在琉森科尼巡演劇場外示威反對馬戲團馴養動物。 Keystone

科尼(Knie)馬戲團-有時也被稱為國家馬戲團-今年開啟100週年巡演大幕。馬戲團歷來就是夢幻與驚險交融之地,科尼100週年大戲想必引人注目。但如今,馬戲還能像1919年時那樣風光嗎?很難,因為社會道德的變遷令傳統馬戲“折翼”。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馬戲長久以來總讓人聯想到奇異世界。繪畫、文學和電影中描繪的馬戲團也是如此。在上世紀70年代,兒童連續劇的主人公都還在義無反顧地要成為馬戲團的一員-這對當今虛擬世界中長大的孩子們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

本文表述的是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瑞士資訊swissinfo.ch觀點。

馬戲團的驚險刺激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和野獸的近在咫尺。坐在第一排的觀眾離獅子只有幾十厘米遠。試想,自己同猛獸間僅有一張可以一躍而過的單薄鐵絲網相隔,這樣的經歷定讓人難以忘懷。野獸氣味和低吼所帶來的震撼是任何電視節目都望塵莫及的。

獵奇博物館

馬戲團當年之所以令人嚮往,是因為在那個沒有電影院的年代,鄰村教堂的鐘樓在大多數人眼中便是天涯海角。而觀看馬戲就像參觀世界博覽會一樣,是人們親眼見識來自地球另一端人類的唯一機會。

隨著技術的進步,馬戲“世界之窗”的功用愈發無足輕重。如今,馬戲早已完全不再合時宜,且給人假惺惺的感覺。

Vieille photo d une femme à barbe.
在Barnum馬戲團以“日內瓦鬍子太太”為藝名亮相的Joséphine Boisdechene Versoix。 History And Art Collection / Alamy Stock Photo

以往的馬戲團不僅滿足觀眾對異域人種的好奇,也滿足了他們對於身體特質的獵奇心理。侏儒、巨人、長鬍鬚的女人、連體人……各種肢體殘缺引發著觀眾的驚嘆與驚異。

換作今天,這種表演顯然令人難以置信。如今若還靠展示“像人”賺錢的話,一定會受人鄙夷。在一個倡導對任何少數群體都給予尊重的時代,此類演出定會被媒體聲討,名譽掃地,甚至遭遇官司或者報復行為。

野生動物離開舞台

“怪人展”早已成為歷史。現在,馬戲表演遭人詬病之處在於野生動物的參演。從黑猩猩到海獅表演,從馴獅虎到馴大象,一切都已偃旗息鼓。在純素主義當道,屠宰場遭人扔石頭,動物們有專門律師的今天,利用野生動物參演自然會受到質疑,儘管在集體想像力中,一說到馬戲團就會聯想到野生動物。

Deux éléphants dans une arène de cirque.
2015年11月22日,科尼馬戲團的最後一場大象表演。上世紀20年代以來,馴象是科尼馬戲團的傳統節目。 Keystone

動物維權人士為了捍衛動物的尊嚴呼籲禁止野生動物演出。而這一訴求並非紙上談兵:40餘個國家已經(或者即將)對野生動物表演下達禁令。

在瑞士,馬戲團對待動物要遵守和動物園一樣的規則。但是今年,為了回應一位綠黨議員的相關提案,瑞士政府將對是否嚴化馬戲團馴養動物規章做出決定。

Tigre dans une fontaine
今日無法想像的場景:上世紀70年代,科尼家族的一位成員在水池旁給一隻老虎沖涼。 Fotoarchiv Knie / Chris Krenger

事實上,為了避免是非,瑞士大部分馬戲團都已經主動放棄了野生動物表演。就連以馴象著稱的科尼馬戲團也在2015年終止了大象的參演。從那以後,馬戲團大帳篷下就成了大馬、小馬甚至是山羊的天下。

這是一個和睦和諧的小家庭,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比起原來,星光還是減退了不少。但是不會有人因為山羊、綿羊……甚至是跳蚤……的馴養而傷心了。

人間鏡像

時下的意識形態、尊重所有人和尊重一切的態度讓馬戲團的鋒芒不再如昔。但這還並未結束。

如果再發揮一下想像力,我們不難預見,今後特技飛行和飛刀表演在現代社會也將無立足之地-因為人們害怕發生致命事故。至於慣常用一個比一個性感的女助理來轉移觀眾注意力的魔術師們也會突然明白“口水淹死人”的道理。

總之,稍稍動動腦子,我們就會知道馬戲團早晚會成為一片祥和的溫馨舞台-沒有爭議,也沒有稜角。但不管怎樣,它初心依舊:馬戲團還是折射人間的一面鏡。

(翻译:郭倢)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