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闻香识韭菜

瑞士的野韭菜-Bärlauch Photoswiss

日前,有个中国考察团在瓦莱州进行访问,当导游的朋友突然给我致电求救。我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原来是一连几天的官方活动,处长们吃腻了山区的高能量伙食,临时要求导游把晚餐改去当地的中国餐馆。

尽管瑞士华人不多,撇开菜式正宗与否等问题,找间中国餐馆还是可以的。难就难在客人指定了几样新鲜绿叶蔬菜。恐怕是被清一色的红萝卜洋葱土豆吓坏了,客人清楚明白地跟导游说:今晚我们只就想吃几盘青菜解解闷。

貌似不是很大的要求,可是一听到指定的几样青菜,导游小姐一连问了几间中国餐馆均徒劳无果。中国餐馆绝非是不想做生意,只是亚洲的绿叶青菜在瑞士确实是太缺了,不仅在一般的地方超市买不到,哪怕是几袋小白菜芥兰油菜心,就连餐馆要货都得提早去亚洲商店预定。

离晚饭时间只有两个小时,导游小姐无计可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背水一战,我灵机一动,一边让导游带贵宾去镇上最大的超级市场食品部参观拖延时间,趁势让导游给客人情景讲解瑞士的资源贫乏与饮食结构差异的关系,一边让相熟的中国餐馆老板娘去当地的湖边摘回来一大把时令的野韭菜,包上一大盘新鲜的韭菜饺子帮我们渡过难关。

结果呢,客人在超市转了一个多小时,不仅亲切体会了导游小姐和当地中国餐馆的为难,还被折合人民币十元一份小葱和十元一条黄瓜的瑞士蔬菜价格给大大开了眼界。

白白多了一项生动的民生参观活动,虽然没有吃上预料之内的绿叶蔬菜,但是在瑞士尝到了预料之外的新鲜韭菜饺子,不仅是客人皆大欢喜,餐馆老板赚到了钱,就连导游小姐也因为如此解困围城而千恩万谢。

其实要感谢的人不是我,也不是中餐馆的老板,而是每年在瑞士守候着早春的一群中国同胞。

绿色“奢侈品”

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在国内生活的时候,蔬果品种丰富,南北饮食互补长短,蔬菜既便宜,也多样。所以中国人来瑞士生活之前根本没法想象在资源贫乏的瑞士,新鲜的蔬菜居然是一件日常生活的奢侈品。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中国同胞在瑞士发现了野韭菜,一种令中国人的热爱程度远远要超出当地人的时令野菜。

它的学名叫作熊葱(德文:Bärlauch,法文:Allium ursinum) ,是一种野生的草本植物, 为野生韭黄的近缘种,味道和中国人常吃的食用韭菜接近, 一般茂盛生长于早春时节。每年三四月份期间,当你漫步于瑞士的河边,小溪或者是一般林地树荫的草丛,有一股寥寥的香气唤起你童年熟悉的回忆,沿着空气中暗涌的芬芳往前察看,你就能找到这种野韭菜的影子。

瑞士人享用熊葱

在欧洲,熊葱一般蓬勃生长于复活节前后。因为其香气浓郁芬芳,能替代葱蒜而跟很多食品互相搭配,所以偶尔在超市或自由市场也有出售,瑞士人也有吃熊葱的习惯。

欧洲人吃熊葱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用来作为面食的佐料,做汤、欧式饺子馅、生菜沙拉、调料和药用等等,或者简简单单作为蔬菜食用。

韭菜事小 乡愁事大

在野韭菜每年茂盛生长的日子,中国同胞在瑞士各大华人网站上彼此奔走告知,热闹之情,激动之情,何止是单纯解个馋过把瘾,简直是借势释放思乡之情的大好时光。

你看,一时间,无论是南方姑娘还是北方汉子,大家都赶着去应季摘上几棵,包上一盘饺子解个馋,在早春的阿尔卑斯山下,一解集体乡愁的情结。

多年生草本植物,高20-50厘米,植株有2-3楞形直茎,阔叶宽大伸展可达5厘米,有一条长长的柳叶刀型叶脉。

花属伞状,白色,一般开5-20朵,呈放射状,一般三个为一组,有6个相同大小的花瓣。

熊葱开花后便不用于食用。

如果自己去田间树林中采摘熊葱,请一定当心!

熊葱(Bärlauch-Allium ursinum)非常容易与铃兰(Maiglöcken)和秋水仙(Herbst-Zeitlose)混淆,后者的形状与熊葱非常类似,但有毒,其毒性足以致死。

识别铃兰、秋水仙和熊葱的最简单的方法是用鼻子闻:

熊葱叶子有非常浓的大蒜气味是鉴定真假的最重要方法。

如果自己实在没有把握,可以请教专家或有经验的人士。

正如你如果你在山中采集到的蘑菇,在不肯定是否能够食用的情况下,也可以拿到特定的地点检验。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