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就这样”对牛弹琴”

这就是“高兴” Belluard艺术节提供

陆汝成、温俊辉、商奇峰、姚四平、王蕾,5位中国演员站在瑞士的舞台上,一台80分钟的戏,他们将全部用汉语演出。

台下近200名瑞士观众,由老式堡垒改建的剧场座无虚席,台前地上、楼上站着的,全是观众。他们或许会德文、法文、英文,但汉语,对他们来说真的是“来自火星的语言”。

他们能在陌生的语言环境中坚持80分钟吗?他们能在80分钟之内学会近60个汉语词汇吗?他们会不会觉得这简直不是戏剧,太无聊?这部戏到底是不是“对牛弹琴”?

6月26日晚,《听起来像中文》(C’est du chinois)这场戏在弗里堡“Bollwerk”小剧场举办瑞士首映。戏剧的原名为法文,在法语中,“听起来像中文”的意思就是深奥难懂。

上海一家人

这是来自上海的一家人,由妈妈(陆汝成饰)、哥哥(温俊辉饰)、弟弟(商奇峰饰) 、太太-大儿媳(王蕾饰)和爸爸-老岳父(姚四平饰)组成,在《C’est du chinois》这出戏里,他们要打破外国人对“汉语”的偏见,在仅仅80分钟的时间内,教会现场观众约60个中文单词,并讲述一个平凡的家庭故事。

这也是陆汝成加入这个戏组的初衷,曾在中国当过英语教师的她,到荷兰鹿特丹后成为了一名中文老师,她希望将汉语介绍给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所以当女导演Edit Kaldor于2年前在荷兰召演员时,她就报名参加了,并和其他4名演员一起,在120多名应征者中脱颖而出。

不过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随后在美国、奥地利、荷兰都生活过多年的女导演Edit Kaldor,她的创作初衷可并不缘于此。“在这部戏里,我想讲述很多个故事,”Edit在接受瑞士资讯swissinfo.ch记者采访时说:“首先,我想表现的是表面与现实的差距,很多东西看起来很美,但实际上往往并不是那样好;其次,我想讲一个家庭的故事,你知道,家庭有时候是能够‘杀死人’的,”她笑了一下接着说:“还有就是移民。初到异地,你必须表现自己,竭尽全力,但却又不能真实、完全地表达自己,这很痛苦”。

Edit深知移民生活的个中三味,移民可以简单地表达一些事务性的概念,比如“这是桌子、这是苹果”,但很多语言是依靠背后深厚的社会基础的,或许移民要永远生活在表层中。不仅是移民,其实每个人都是带着自身的背景和自身的习惯来进行交流的,100%的表情达意谈何容易?

选择中文

但是也有另一种交流。她在匈牙利上了年纪的亲人,觉得匈牙利语是世界上最好的语言,所以当Edit带着自己的比利时丈夫回家时,她家里人总是用匈牙利语大声、慢慢地和先生交流,她奶奶认为,只要慢一点,讲清楚,对方就一定能听懂。

这种情况也经常发生在到欧洲探亲或旅游的中国老人身上,他们对侍者或售货员大声地讲着中国话,甚至加入自己所创造的“变调”,以为这样外国人就比较容易听懂。这也是一种交流,甚至是一种更乐观的交流,或许是Edit太过悲观,所以她很喜欢这种交流,并萌生了把这种交流搬到舞台上的想法。

不过最后,她放弃了自己的母语-匈牙利语,而是选择了中文。在她眼中,中文是一种未来的语言,会有更多的人对汉语感兴趣;而且中文没有变格,在较短的时间内也比较容易把握。09年,Edit在荷兰召到演员后,在演员依据中国背景创作的无数小品中,整理出一条主线。经过6个月的磨合,她创作出了这部名为《C’est du chinois》的戏剧。

该剧受到了多个欧洲戏剧、文化节的欢迎,如今已在荷兰、法国、比利时、瑞典、葡萄牙、西班牙和巴西上演过,不过不会在中国上演,因为Edit认为,这对懂中文的中国人意义不大。6月底,该剧应瑞士弗里堡“Belluard Bollwerk”艺术节的邀请,进行了在瑞士的首场演出。

观众反应

Edit对这出戏语言的选择没有错,不少观众正是出于对汉语的好奇而走入剧场。26日当晚,女观众Mariel对记者说:“我非常好奇,其实我早就想学汉语了”。而语言教师Vanisa则说:“我一定要来看这出戏,因为从事语言教学,我非常想知道如何教那些对这门语言一无所知的学生”。

演出效果非常好,尽管之前Edit曾担心小剧场过于开放,不利于观众集中精力追随剧情,但从开场到结束,从开场白“你好”开始,瑞士观众兴致盎然地重复着演员要求重复的中文词汇,并跟着剧情爆发出阵阵笑声。

“我没有全懂,但大概意思我知道了,这是2个家庭的故事,婆婆不喜欢儿媳妇,因为她不工作;男人工作太多,爱喝酒,这种事发生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Mariel看完戏后说。上过几节中文课的Vanisa则把剧情全部搞懂了,她非常开心,觉得自己的中文还大有希望。

“如果对一门语言完全不懂,那么你就会有新的观察角度,而不会纠缠于语言的本身意义”,Edit说:“或许会有新的发现”。

生于布达佩斯。

13岁时,与母亲移民美国,并在那里生活了十年。

在英格兰、纽约巴纳德学院戏剧系以及伦敦大学学院获得学位之后,她为Peter Halasz(纽约Squat剧场/Love剧场)工作了六年,两人合作完成了很多剧场表演和电影剧本。

随后,她加入了DasArts(阿姆斯特丹研究生表演艺术中心),在那里开始进行自己的戏剧创作,并很快赢得了国际认可。

她目前的生活和工作重心在阿姆斯特丹,并着重于将数字媒体融合运用于剧院演出的尝试,例如Or Press Escape (2002)、New Game (2004)、Drama (2005)、Point Blank“空点” (2007)、C’est du chinois (2010)和WORK(2011)。

在过去的几年内,她应邀在世界上三十多个国家展示她的作品。

弗里堡“Belluard Bollwerk”国际艺术节始创于1983年。

每年初夏,来自世界各地的戏剧、舞蹈、音乐、电影、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都会在弗里堡上演。

该艺术节的重点是非传统和革新艺术。

2011年的艺术节演出时间是:6月24日-7月2日。

今年的主题是希望。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