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A:再生能源增速超越化石燃料
(法新社巴黎12日电) 国际能源总署(IEA)今天表示,尽管美国政策有所改变,全球再生能源的发展速度仍超越化石燃料,石油需求可能会在「2030年前后」达到高峰。
总部位于巴黎的国际能源总署(IEA)在其年度「世界能源展望」(World Energy Outlook)中提出多种能源未来情境,这是该机构在美国总统川普政府批评其石油预测之后发布的首份报告。
国际能源总署在518页的报告中指出:「虽然各地进展速度不同,但在所有情境中,再生能源的成长都超越其他主要能源来源,其中以太阳光电(solar photovoltaics)领先。」
在其中一个情境中,「政策变化意味着美国在2035年的再生能源容量比去年预测少30%,但在全球范围内,再生能源仍持续快速扩张」。
这份报告发布之际,全球领袖正在巴西贝伦(Belem)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第30次缔约方会议(COP30),而川普及其政府拒绝出席。
川普已让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并希望扩大石油与天然气生产,同时撤销前任总统拜登的洁净能源政策。
国际能源总署在撰写最新报告时必须谨慎拿捏,因为川普政府批评该机构预测化石燃料需求下降。
美国能源部长莱特(Chris Wright)甚至在7月威胁,若国际能源总署不改革其运作方式,美国将退出该机构。
●「具政治动机的情境」
国际能源总署在「世界能源展望」中采用3种情境:一是考量当前既有政策;二是包含尚未实施但已宣布的「既定政策」;三是达成2050年净零排放的假设世界。
在「现行政策情境」(CPS)下,石油与天然气需求将在2035年前增加16%,并持续上升至2050年。
国际能源总署2020年起已从报告中删除此类情境。
忧思科学家联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政策资深主任克里特斯(Rachel Cleetus)在贝伦举行的COP30上对记者表示:「那个(CPS)情境完全是出于政治动机。」
她补充说:「很不幸地,川普政府正在制定错误政策,并试图削弱全球的气候行动。」
在「既定政策情境」(STEPS)下,石油需求将在「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并在2035年降至每日1亿桶,之后逐年下降。
国际能源总署6月发布的报告曾预测,全球石油需求2030年将略有下降,这将是自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首次下滑。
「世界能源展望」指出,全球电力需求正在上升,主要受先进经济体与中国的资料中心及人工智慧推动,开发中国家空调使用量增加也是主因之一。
在所有情境中,中国仍是全球最大再生能源市场,未来10年将占全球再生能源部署的45%至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