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瑞士媒体关注十八届三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 Keystone

中国共产党的第18届三中全会已正式闭幕,它公布了一份“经济改革行程表”,瑞士德语区著名大报《新苏黎世报》(NZZ)在引言中这样写道:“会议触及了各项重要议题,但具体的步骤还将在今后逐步公布”。

11月13日,瑞士各大报纸都在头版扼要介绍了中共召开此次大会的主要内容,并在内版详细加以解析。《新苏黎世报》以《狭窄空间框架下的改革驱动力》为题、《每日导报》(Tagesanzeiger)以《市场也要参与游戏》为题对中国的18届三中全会进行了分析报道。

市场从“基础性”到“决定性”

中国共产党在会后公布公告指出,该党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其中对市场的定位从之前经常提到的“基础性”,提升为“决定性”,这引来海外媒体的多方揣测。

路透社据此分析说:这意味着市场的地位在中国高层领导人的理念中有所上升,显示市场化改革将进一步深入。而福布斯则认为,“基础性”与“决定性”在中文中差异不大,中国民众不会对细微变化予以太多解读。

而瑞士的《每日导报》则强调说,之前所期待的政治改革在公告中完全没有提到,而公告在提到市场时,却特意提到“中心点是,把握好政府和市场间的平衡”。

《新苏黎世报》对此的评价也是,没有什么深入变化,特别是在“经济和国家政府之间”,以及“城市和农村人口之间”。该报的解读是:国营企业依然占有领导地位,但要增强竞争力,进一步加强对内、对外的开放程度,其中包括海外投资,并要减少市场障碍。求增长将不再是中心概念。

从11届到18届,国有企业依然是主导

1978年第11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由此启动;35年后,第18届三中全会召开,旨在突破经济发展的僵局。“中国经济陷入面临停顿的威胁。30年的快速增长已然过去,近10年来陷入结构性停滞:私营经济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国营企业依然在大部分产业占有垄断性地位,经济增长严重依赖于国家投资,”《每日导报》这样写道。

比《每日导报》更乐观的是《巴塞尔报》,它在经济版援引习近平的讲话,认为本届大会就其重要性来说,堪比第11届由邓小平召开的三中全会。“无论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私营经济已占中国总体经济的60%,还将变得更加强大。而具有垄断地位的国有经济可能会受到剥离。但此前不少经济专家预测,中国的金融市场管制可能会有所松动,但这样的预测并未成真。

土地改革

弗里堡州报纸《自由报》(La Liberté)对在国有企业垄断的领域引入竞争机制持积极态度。

该报还着重提到了公报关于推动土地改革的内容,并点出某些专家对此的担忧,动摇土地集体所有的原则也就是动摇了共产主义体系的基座之一,带来农民贫困的风险-在收成不佳时,农民会不得不出卖土地。

国家安全委员会

尽管“求增长”不再占有中心地位,但“求稳定”却依然是。中国将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这在“群体诉求”日益增多的今天,似乎具有重要意义,外媒也予以了关注。华尔街日报表示,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成立,是本届三中全会提及的少数具体措施之一,可以加强习近平的领导。“也可能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新苏黎世报》这样认为。

11月14日,《新苏黎世报》又在第三版特意以《安全政策,擎于一手》为题,专门就即将成立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刊登了Markus Ackeret发自北京的文章。文章中谈到,安全委员会未来可能会更针对于外交安全,是“为了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这样表示:会令“恐怖分子紧张了,分裂分子紧张了,极端分子紧张了。总之,那些企图威胁和破坏中国国家安全的势力紧张了”。

文章援引《人民日报》的内容,认为中国的国安会可以与美国的国安会相媲美,就西藏、新疆问题也可以打击“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维护“社会稳定”。Ackeret的文章认为,安全委员会的设立,与之前发生的天安门和太原的事件无关,却显示出新科领导习近平已经“坐稳江山”,因为早在20年前,江泽民就曾想成立一个类似的安委会。

至于出台的具体原因,可能与之前中国在应对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时,难以统筹规划有关,因此希望成立一个统管的安全委员会,全面负责类似问题。但该安全委员会是否会凌驾于其他委员会之上,目前态势还不明朗。

雄心勃勃,但虚无缥缈

瑞士法区的重要报纸日内瓦《时报》(Le Temps)以“雄心勃勃但虚无缥缈的承诺”为题,刊登了评论员文章。文中指出,三中全会公告虽然提出了“良好初衷”的指导方针,但缺乏对具体实现途径的描述。正因此,全会报告并没有让外媒进一步了解中国新一代领导班子的路线。“看似既向保守派又向改革派许下承诺的习近平变得更神秘了,”《时报》称。

德语区报纸也持类似观点:认为公告中谈到的许多问题都未涉及具体措施,但是进一步的消息可能在以后逐步出台。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