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一曲白暨豚的悲歌

多年之后,白暨豚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Keystone

白暨豚在地球上已存活了2千万年,大约2万年来它们生活在长江中。瑞士人August Pfluger设法将西方国家和中国的救援人员联络在一起,希望挽救长江中的中华白海豚(白暨豚)。

他要做的第一步是,搞清楚这种临近灭绝动物的剩余数量。2006年11月,将有三艘由中外科学工作者组成的考察船在长江上搜寻白暨豚。

不久以前,中华白海豚的数量还应该在5000只左右。如今科学家们不能统一口径:有人认为还有100只,有人却说只剩10来只。这种中华白海豚今天是世界上最罕见的哺乳动物种类。2005年9月有人最后一次见到过这种白暨豚。

August Pfluger说:“有时候我甚至想,这种动物是不是已经从地球上销声匿迹了。”但是更多的时候,他只是问自己,到底需要多少勇气才能从事这一救援工作。而答案是肯定的:“袖手旁观只会造成更大的遗憾。”

许多亲朋好友认为August Pfluger疯了,然而他对此却不以为然,他说:“我是一个非常倔强的人。”就是因为这种执着,促使他将忠实的白暨豚迷们召集在一起,但是这并不是件简单的事,因为许多人已经放弃了希望。

白暨豚不比大熊猫

武汉-长江边上的一座工业大城市,是一个观察中华白海豚的理想地方。武汉水生物研究所的王鼎(音译)教授被称为中国的“白暨豚先生”,20多年来一直从事白暨豚的研究工作。他不无感慨地说:“中华白海豚不能与大熊猫相比,不能被人常常看到,感叹它的可爱。也不能作为礼物送给友邦国家。”

一名瑞士白暨豚迷

大概共有5、6位西方人在长江中见过白暨豚,August Pfluger就是其中的一位。那是在1997年,他作为记者参加一个白暨豚考察团时的事情。经过终日的等待他们终于有幸一睹了白暨豚的“芳容”。他意犹未尽地说:“当时所有的人都非常激动,我周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从此他便再也忘不了白暨豚。

Pfluger学的是经济和生物学,常年在苏黎世一家PR公司任科学记者,如今已成为这家公司的合伙人。但是直至他的母亲去世,得到一笔可观的遗产之后,他才有能力回到中国从事挽救白暨豚工作。但是中国的情景已经今非昔比了:长江的污染更严重了、白暨豚的数量更少了,外国生物专家们也放弃了初衷,原因是中外科学工作者之间发生意见冲突,科研资金也被挪用修建豪华的办公大厦。

挽救白暨豚长江之游

August Pfluger投入了工作,他不仅处事耐心而且非常冷静。他为王教授提供了一笔可观的资金。2004年,August Pfluger和王教授共同组织了一个研讨会,这是多年后中国国家海豚和鲸鱼研究专业人士的首次会晤。Pfluger同时呼吁西方一些大型组织对这一事项给以关注:比如美国保护国际(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和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06年11月,所有这些组织都将到场:届时三艘船将以不超过15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在长江上顺水而下,然后再逆流而上,往返于宜昌和上海之间,行程约3400公里,这也是多年后的第一次清点活动。清点之后人们将对白暨豚的现存数量及它们生活的区域有所了解。然后才能决定能够做些什么工作并对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讨论。

东西方意念差异

因为这是东西方两个社会的相遇,因此很难进行调和。西方人的观点是:如果白暨豚的生活环境过于肮脏,那么应该改变它们的生活环境,去除污染,使之变得清洁。而中国人的方针则是:巡捕、喂养、克隆。这与熊猫问题的解决方法类似,利用游客、媒体来吸引资金。一些西方科学家因此担心,中国只是想抓几只白暨豚进行人工豢养,然后记录在案而已。

这中间还有一些令西方的科学家感到欣慰的想法–白暨豚已经离开了长江的主流。王鼎教授说:“我们没有能力改变整条江,白暨豚无法继续在长江中生活,留在长江中便面临着死亡。”美国海豚专家Jay Barlow将于3月份进行一次试验考察航行,并将于11月份指挥计划中的大型勘查航行。他也认为:“白暨豚的生活区域被侵占了,现在唯一的希望是,尽量延长它们的生命,直至有一天它们重新回归长江。”

一个“半自然保护区”

一个最可行的措施是,捕获几只白暨豚,放入一个70平方米的半自然保护区中。这一半自然保护区距离武汉120公里,是一块从长江中隔离出来的水域,这里已经有几只也趋于灭绝的江豚。然而这样会不会影响留在长江中的白暨豚的生活,白暨豚是否还会在长江中繁衍都还不得而知。

August Pfluger说:“如果我们三年以后不得不说,我们犯了一个错误或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我不会为此而感到羞愧,然而,如果我们现在袖手旁观,我则会感到非常惭愧。”

资料来源: «Tages-Anzeiger»,Kai Strittmatter

瑞士人August Pfluger创建的白暨豚基金会至今已为白暨豚的救援工作付出了20万美元的资金。
白暨豚可长至2米,平均寿命30年。
至今长江中还有多少只白暨豚,没有具体数据。

中国政府将白暨豚定为国宝。

雌性白暨豚“琪琪”在武汉水生物研究所的白暨豚池中生活了22年,于2002年7月14日死亡。

长江中的另一种豚类–江豚也面临灭绝,目前只剩2000只。

三峡大坝的建成,使船只数量增加,水温改变,进一步威胁了白暨豚的生存。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