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研究揭秘躁郁症的20种新型致病基因

Depression stock image
放眼全球,1%的人一生中会经历躁郁症发作。 Keystone / Roland Schlager

由巴塞尔大学数位科学家参与的一支国际研究团队日前已确认出20种新型的躁郁症(亦称为双相情感障碍、情绪两极症或躁狂抑郁症)致病基因。


躁郁症曾一度被称为躁狂抑郁症,患者时而于抑郁期会黯然神伤、绝望透顶、甚至有自残或自杀倾向,时而于狂躁期便情绪亢奋、精力异常充沛、乃至失去正常的自我控制能力。放眼全球,1%的人一生中会经历躁郁症发作。此前已有研究显示,不同类型的遗传基因,究竟是如何对心理健康状况产生影响的。

近期,由280位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发表于遗传学与基因组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 Journal)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英)外部链接,现已确认了20型与躁郁症相关的致病基因。

此次研究还首次揭示了就人体调节疼痛机制是如何与躁狂症的发展存在关联的胰岛素调节和其他多项因素的相关证据。此外,研究结果亦表明,临床表现上两种类型截然不同的躁郁症之间所存在的差异,也直观地显示在基因体(又称基因组,即包含在某一生物体DNA中的全部遗传信息,包括基因与非编码DNA)中。

躁狂期和抑郁期更为明显的第一型病患,在基因层面上更接近精神分裂症患者。而精神亢奋期与低落抑郁期不那么明显的第二型患者,则拥有抑郁症的致病遗传标志。外界普遍期待上述发现能够为未来发现新疗法提供助力。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