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瑞士人為什麼不戴口罩?

對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病的人提供幫助的人,應該戴口罩。保持距離更能起到防護作用。
對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病的人提供幫助的人,應該戴口罩。保持距離更能起到防護作用。 swissinfo.ch

疫情當前,為什麼在瑞士健康的人不需要戴口罩而養老院和醫院的醫護人員卻必須戴?這是為了保證醫護人員的口罩供給?瑞士衛生部門的這種解釋令人費解。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瑞士私人還有口罩戴嗎?

2020年3月中,在伯恩市中心的一家自然療法藥店裡,兩包10片裝的口罩賣29瑞郎(約合美金29.8元),藥店老闆Marlen Aeschlimann說,還有1000片口罩即將到貨,而她自己卻沒有戴口罩。

在過去的兩天裡她賣出了200盒口罩,口罩的包裝上標註著“防護口罩,三層,防病毒,TUV驗證,ISO證書”的字樣。

私人用防護口罩,有人買卻沒人戴。
私人用防護口罩,有人買卻沒人戴。 swissinfo.ch

供貨商是伯恩的一家公司Victory Switzerland Gmbh外部链接,在過去的48小時,該公司向養老院、藥房、自然藥店發了35萬片這一型號的口罩,公司負責人Daniel Gerber說,近些日子,訂單增加了許多倍。

Gerber以1瑞郎20片的價格從中國購入這些口罩,生產成本在中國只有0.02瑞郎/每片,他再以1.57瑞郎的價格賣給他的客戶,而消費者則以2.90瑞郎的價格買入。

口罩在中國低廉的成本價,令瑞士製造商望塵莫及,從而不再生產。只是在目前嚴重缺貨的情況下才又有2、3家企業重操舊業。

現在中國大部分地區疫情已經緩解,所以又開始供應口罩,Victory公司的負責人說。他之所以只能得到少量的進貨,是因為目前運輸受到限制而且價格昂貴。全世界都在縮減航空、鐵路和公路運輸,邊境的問題也越來越多。

醫院儲備不足?

Voctory公司也向醫院供應口罩,但不是這種型號,而是專業口罩FFP2,私人在他們網上不再能訂購,網站上註明“無貨”。

其他網站上還能訂到口罩,但是價格比新冠病毒疫情之前貴了10倍,比爾(Biel)醫院採購負責人Bernhard Roder在電視上說,他以前的進貨價格是0.75瑞郎/每個。

外部内容

瑞士許多醫院都證實,他們的FFP2(口鼻防護)和FFP3(口鼻眼防護)口罩儲備緊張,而且訂不到貨。

聯邦儲備的口罩只有18萬個,根本不夠用。但聯邦在利用各種可能購入口罩,衛生局傳染病負責人Daniel Koch在接受瑞士電視台採訪時說。

他保證:“醫院的口罩供應將會保障,我們在瑞士也有一個工廠可以每天製造4萬個FFP2口罩。”

口罩的防護作用是什麼?

 “口罩對健康人沒有真正的防護作用,”Koch說。保持距離,勤洗手的作用更顯著。

在這個網站(Website外部链接)的“Hygienemasken(衛生口罩)”一欄中,聯邦衛生局建議國民平時每人要預備50支口罩備用,而在另一個頁面上,聯邦衛生局又不建議健康的國民在公共場合戴口罩。

防護資源應該節省給那些救治病人的醫護人員及脆弱人群使用。

官方否認口罩對健康的作用,是為了彌補醫護人員的口罩缺口?

聯邦衛生局專家Koch對此表示否認:“當一個被感染的病人不願意把病毒傳染給他人的時候,可以戴口罩。”但是生病的人不應該再出現在公共場合。

口罩應該用在最危險的地方,比如在醫院、養老院和護理院,那裡的人必須戴口罩,否則,醫護人員如果感染了病毒會傳染給那些最脆弱的人群。

那些感染了病毒卻沒有任何病狀的人應該戴口罩,這樣才能降低對其他人的威脅?

不一定,聯邦衛生局表示,首先戴了口罩會給人一種錯誤的安全感,從而忘記保持距離,另外不正確地使用口罩更是一種冒險。

為什麼亞洲人都在公共場合戴口罩?

是否在瑞士也會推行戴口罩,或者至少那些工作在零售行業和公共交通崗位的工作人員必須要戴口罩,這種可能性現在不能排除。

目前瑞士衛生局的策略是,首先保護脆弱群體(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這些人應該待在家裡不再出門,而儘管聽起來可能不近人情,他們的親朋好友應該盡可能地與他們保持距離。這樣實際上對他們有好處,聯邦衛生局表示,這麼做的作用比戴口罩大得多。

而瑞士民眾對於聯邦衛生局的這一策略似乎表示支持,因為儘管口罩在瑞士的銷售非常迅速,但是公共場合卻幾乎無人戴口罩。

  • 與感染者有過幾分鐘少於2公尺距離的接觸;
  •  當感染者打噴嚏或者咳嗽時,飛沫不僅能飛濺到口鼻,也能濺入眼睛,因此口鼻防護的口罩起不到保護作用;
  • 即便是專業口鼻眼防護口罩FFP3的防護作用也不全面,因為感染人唾液飛沫還有可能飛濺到手上,而當人用手觸摸口鼻眼時,也會傳染。

(來源:聯邦衛生局)

(翻译:杨煦冬)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