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在瑞士穷人养不起孩子

Kinder hüpfen auf einem Bett
在瑞士养孩子对于生活在贫困线上的人是一种挑战,图为两个孩子在旧货店玩耍(摆拍)。 Keystone / Christof Schuerpf

在瑞士生活有困难的人,可以领取社会救济金,而在这些靠补助度日的人中,单身母亲的人数很多。瑞士资讯swissinfo.ch采访了一位这样的母亲,尽管她有一份兼职工作,也有孩子父亲的赡养费,但是依然要靠社会救济生活。

閱讀本文繁體字版本請 點擊此處

贫穷在瑞士是一个令人难以启齿的禁忌,领取社会救济对于很多瑞士人来说是件令人羞耻的事。

但是我们还是找到了一位愿意与我们分享她的故事的人,但要求不公开她的真实身份。

这篇文章是我们关于《贫穷在瑞士》主题系列的一部分。

在一个咖啡馆中,我们见到了她,一位37岁的单身母亲,有两个孩子,一个上幼儿园,一个上小学。

在瑞士,当所有其他保险(失业保险、残疾保险、病休保险)都不再起作用的情况下,社会救济还能救人于水火,为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但是社会救济是要偿还的,如果受益人经济状况转好或者得到财产,必须尽可能偿还所领取的救济金。各州领取救济金的标准(德)外部链接不同。

swissinfo.ch:您是怎样成为靠社会救济生活的人?

我成为靠社会救济生活的人,是因为我是一个单身母亲。2009年我计划外有了儿子,而与孩子的父亲并没有在一起。

我曾经带着孩子住在乡下父母那儿,那时候我没有领取社会救济。本来我不想领救济金,但是后来我过不下去了。

在父母那里住了三年之后,我觉得我必须得搬出来单住,并回到城市里去生活。我父母劝我去领社会救济,因为社会救济就是为生活有困难的人准备的。于是我搬到了我工作的卢塞恩城,并申请了补助。

swissinfo.ch:也就是说您一直有一份工作?

对,我一直有份工作,大多数时候,我工作40%-50%(每周2-2.5天),目前我只做一天。但是我还是离不开社会救济,因为孩子的托管费用太高了,我不想全职工作(每周工作5天),因为我现在有了两个孩子,如果能找到一份我喜欢的工作,我能想象工作60%-70%。

但是按照现在我三岁女儿的托儿费-每天150瑞郎(约合1000人民币),如此高的费用,我是不可能支付得起的,现在社会救济机构帮我付这笔钱。

每次当我跟我的国外朋友说起,我要付150瑞郎的托儿费,她们总是问:“一个月?”当我告诉她们是一天,她们都很吃惊,问这怎么可能?这的确不可能,真的不可能,就算一个全职工作的妈妈也付不起这样贵的托儿费,很多母亲就是为了调剂生活才去工作,所挣的工资去除杂费付了托儿费之后,就所剩无几了。这种情况必须在政治上做出改变,那样的话才有可能减少领取救济人的数量。

根据社会救济机构(SKOS)的说法,社会救济、工资和纳税的相互作用,会导致一种所谓的阈值效应,也就是说领取救济的人工作得越多,与救济金相比最后可支配的收入越少。

可支配收入是指,在去除每月固定开支和税收之后,所剩的金额。救济机构认为这种阈值作用会影响人的工作积极性。如果能避免出现阈值作用,对于减轻社会救济机构的负担有积极作用。

来源:社会救济机构SKOS外部链接

swissinfo.ch:有一种说法叫“阈值效应”:如果单身母亲为了摆脱对社会救济的依赖而提高工作额度,那么她能支配的钱反倒更少。那么,您必须得挣多少钱才能不仅摆脱救济,还能提高生活质量?

嗯……(她思索了一会儿)我要付1700瑞郎(12000人民币)房费(三室一厅);电话、电费和上网需要50瑞郎;医疗保险很贵,我们三个人至少500瑞郎;我只有售货员职业毕业证书,我每个小时的工资是21-22瑞郎,我得挣5000瑞郎才能过得比较像样,然而干这行,就算我天天上班,每个月也挣不了这么多。

我想我可能得等我的孩子都上学了,不再需要付那么高的托儿费以后,我才有可能脱离社会救济。或者我找到一个伴侣,这样我们可以分担房费,也有可能。目前就是这种情况:如果我多工作,只是对税务有好处,因为我领取的救济金进少了,而对于我自己其实没有任何好处,我的钱反而少了。

swissinfo.ch:您每个月去掉必须的开支之后,还剩多少钱?

我每个月得到1400瑞郎救济金,买了食物、交账单、给孩子们买衣服,很快就用光了。

外部内容

社会救助机构SKOS为瑞士收入最低的10%人群制作了一个开支分配图表。以此为根据,我们制作了一个单身带2个孩子的人的生活开支建议:

Kai Reusser / swissinfo.ch

swissinfo.ch:什么开支令您经常感到头疼?

我几乎得说是饮食和服装开支,孩子们长得很快,每过两个季节我就得给他们买新鞋,虽然我都是在跳蚤市场或是降价的时候去买,而且有时候朋友也会送我们,但是食物和孩子的鞋是省不掉的一笔开支。

瑞士有278’000人靠社会救济生活,相当于瑞士人口的3.3%,三分之一这些接受救济的人是青少年,单身家庭最有可能依赖生活救济。

来源:瑞士社会救济机构(SKOS)外部链接

swissinfo.ch:难道在瑞士养不起孩子?孩子是“奢侈品”吗?

养一个孩子的确需要很高的费用,想要孩子之前一定要考虑好了,因为孩子是一种昂贵的乐趣,但也是一种美好的乐趣(笑),但是我常常跟人说:跟其他国家的穷人比,我过得不错,因为我有地方住、有的吃、交得起账单,如果不是很贵,我甚至还能去度假。

swissinfo.ch:您没感到孤立无助吗?

我有一个好朋友,她也是单身母亲,她是德国人,她告诉我,在德国这种情况得到的资助真的很少,与其他国家相比,我们瑞士在这方面好多了。而在托儿方面,其他国家好一些,瑞士就像还停留在石器时代。

swissinfo.ch:瑞士不仅托儿费很贵,房租也很高。

是,我要自己付100瑞郎,因为社会福利只负责1600瑞郎。我想在城市居住,乡村可能房租会便宜一些,但是住在那里,我得到救济金也少。

swissinfo.ch:您的房子是自己找到的吗?

是的,我很幸运:以前我住在城市边缘。当时我特别想得到那个公寓,但是却没有得到它,但是我不甘心,就去找了物业,想知道为什么不租给我。他们告诉我,房东对拿补助的人印象不好。我当然不能让人这么看我。因为我是一个可靠的人,我有一份工作,我从没有拖欠过房租,因为每个月社会救济机构按时给我寄房租。我让他们这样转告房东,物业的工作人员帮了我很大的忙,最后我得到了这所公寓。再后来我在同样的物业又得到了现在卢塞恩市里的这所公寓,他们对我有了好印象,否则找到合适的房子并不那么容易。

swissinfo.ch:当您告诉别人您是领取救济的人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反应的?

其实还好,的确会有一些人觉得我一天到晚游手好闲,靠国家养,但是我一直有工作,家里还有两个孩子,我有足够的事做。

外部内容

swissinfo.ch:您就不担心有一天要还回这些钱吗?

如果我中了六合彩(笑)。中了彩票或获得了大笔遗产的情况下,必须将得到过的救济金还给社会救助组织。遗产我不会有很多。不,我不担心还钱,如果我真中了彩票,把钱还了也没什么。

swissinfo.ch:您必须得有意识地放弃什么,或者有什么重要的东西,因为贵而必须放弃的?

我自己的事情,比如出去买东西或者出去和朋友吃饭,这些事我从来不做。但是纹身虽然很贵,我却不想放弃。大多数时候,我朋友会送我一些纹身的代金券。

我更不愿意放弃的是度假,前不久我刚跟一个女朋友去了克罗地亚,我允许自己偶尔享受这样的奢侈,当然这是很便宜的假期,放假的时候,我们会在父母家住些日子,然后如果有条件,会在某个海边租个便宜的度假公寓住上几天。

swissinfo.ch:医疗费用怎么办?

我自愿加入了医疗保险中的附加险,这部分钱要自己付,社会救济机构不负责。我的每个医生账单都要寄给社会救济机构,等待他们是否报销的决定。前两天我因为发生了一个事故而叫了救护车,费用是900瑞郎,我现在必须得跟我老板解释清楚,才能知道事故保险是否负责这笔费用。

swissinfo.ch:牙医的费用社会救济机构管吗?

这个,得看情况,我有两颗牙要进行牙根治疗,但是牙医很贵,社会救济机构不愿承担这笔费用,他们只管拔牙的费用,所以我把牙拔了。我儿子需要带牙箍,他爸爸觉得矫正很重要,所以愿意出一半钱,一共需要5000瑞郎,另一半我得上报社会救济机构,不知他们是会否负责另一半。

swissinfo.ch:听起来很麻烦。

是的,每次都要填写很多表格并上交所有材料,的确很麻烦。而且社会救济机构工作做得细致到:有一次我在网上卖了一件旧衣服,赚了10块钱,忘了上报,都被他们查到了。

swissinfo.ch:孩子们怎么想,他们觉察得到,家里是靠救济生活的吗?

老大有时候能感觉到,因为有时候他想去一个什么地方度假或者想去看电影,我会告诉他:“我们没那么多钱。”但是我尽量不用“我们很穷”这样的字眼。因为我觉得我们并不贫穷,这点我也告诉儿子:“我们不穷,我们拥有一切生活所需要的东西。”我的孩子什么都不缺。

相关内容
Ein Junge steht auf einem Balkon und schaut auf eine grosse Baustelle hinunter.

相关内容

富裕的瑞士竟然也有贫困儿童?

此内容发布于 想要在瑞士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是要付出代价的,瑞士有30多万名贫困儿童,尼尔斯就是其中之一。

更多阅览 富裕的瑞士竟然也有贫困儿童?

swissinfo.ch:在瑞士这样的国家做一个穷人是不是很难?因为其他人拥有那么多?或者您不这么看?

不一定。有时候当我的朋友们出去吃饭或者结伴去苏黎世逛街,我也想去,但我必须得告诉他们我不能去,因为预算中没有这项。但是我并不觉得我多穷,因为我天生是一个乐天派。

swissinfo.ch:您对未来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不再依赖于国家的补助生活,而是能用我自己挣的工资自食其力。

(翻译:杨煦冬)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