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言明真相:我们关于瑞士的报道是真实无误

瑞士的豪华版贫穷生活

境况不太好的人可以在慈善商店里以极低的价格购买日常所需的食品和商品
境况不太好的人可以在慈善商店里以极低的价格购买日常所需的食品和商品 Caritas Schweiz

瑞士有逾8%的人口是穷人,近3.5%的人需要领取社会救济。在富有的瑞士,穷人也必须“奢侈”起来,所以对他们来说,养家糊口并不容易。

閱讀本文繁體字版本請 點擊此處


陷入困境的人,在瑞士可以申领社会救济。并非所有国家都如此(德)外部链接。如果重新获得收入并摆脱了困境,那么要将申领的钱退回。

瑞士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根据瑞士信贷银行的财富报告(英)外部链接,成年人人均拥有财富 538’617瑞郎。然而财富和收入的分布是不平等的。

那么钱少的怎么办?

“在瑞士如果收入菲薄会面临很大的压力”,瑞士预算顾问总协会主席Andrea Schmid-Fischer说。收入较少的中产阶级也很容易陷入危机。自2016到2017年,瑞士的贫困人口增加了近10%。

生活开销节节上涨,而工资却原地不动。美国黑石资产管理公司的问卷调查(德)外部链接显示,瑞士有55%的人将经济状况列为令人感到压力的最大因素。

特别是有子女、离异和退休的人群,其经济状况岌岌可危。在瑞士未受过教育的人也大多贫困。

高水平生活上的抱怨?

贫穷总是相对的。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比较证明了这一点。

在瑞士怎么算作穷人呢(德)外部链接:个人月收入低于2259瑞郎,或者四口之家的月收入低于3990瑞郎,就被划为贫困人口了。但在俄罗斯,有12%的人口每月只有最多11’163卢布(合174瑞郎)可供使用。

也就是说,瑞士人的生活水平高却还在抱怨吗?

当然在瑞士的开销也要比在俄罗斯多许多,所以这样简单的比较是难以得出结论的。让我们来看看平均预算吧。

预算(开支)图表
swissinfo.ch

“税款、房租和居住支出是传统的高额固定开销。扣除这一部分,低收入人群手中就不剩什么了”,Schmid-Fischer说。总收入低于5000瑞郎的家庭,根据联邦的统计数据(德)外部链接,每月就不会剩什么存款了。

这就造成了问题,因为在瑞士总会随时飘来高额账单,而你必须自己付钱。例如牙医、验光的费用,保险公司都不管,眼镜、助听器和某些药品都需要患者自己出钱。

穷人被迫为豪华买单

因为许多瑞士人都很富有,所以这令穷人的处境更难。不仅仅是社会境遇上的,而是富人强制穷人也要用豪华版的方法解决问题。

例如医疗保险:即使是穷人也要为年年上涨的强制性基础医疗保险的保费和本无必要的服务买单。经过一次全民投票后,基础医疗保险还要覆盖顺势疗法、替代性疗法如:针灸、传统中医按摩等其他保健项目。甚至连美容手术后的并发症也要负责。越来越多的医院只提供单人间,或者最多给提供2张床,多人间已难觅踪影。

医保公司Assura的看法是:大众要为逐渐增多“享受的服务”买单。医疗保险组织 santésuisse和Curafutura认为,基础医疗保险所覆盖的服务范围正在持续扩大。“我们主要担心的是这些服务毫无必要,不仅不会改善患者的处境甚至还有害,”santésuisse的Christophe Kaempf说:“联邦估计这类不必要的服务占比20%”。

还有一例:因为瑞士房产是令人钟爱的高利润产品,所以都建得很豪华。这就导致很难找到简朴因而也便宜的居所。而且五口之家不允许挤在两居室内,这叫做过度使用。

像美国那种活动住房这里也没有。对中等及以下收入人群来说,居住开销是最大的一笔家庭开支。

那么在瑞士生活在贫困线上具体是怎样一种体验呢?我试着这样生活了一个月,请参阅我的博文,看看我是怎么生活的。

相关内容
如果只买便宜品牌,多拿主食少拿加工好的成品,便可节省许多开支。

相关内容

我在瑞士当了一个月穷人 – 很难过!

此内容发布于 近几年瑞士的贫困人口增加了20%。平均每12个人中就有一个是穷人。那么,在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当一个穷人,生活会怎样呢?

更多阅览 我在瑞士当了一个月穷人 – 很难过!


瑞士的最低生活保障有着不一样的标准。

债务人除居住及医疗保险开支以外,债权法所规定的基本生存保障是每月1200瑞郎。

靠领救济金生活的人,虽各州情况不一,但个人每月的基本生活补助是986瑞郎。用于饮食、着装、家务、身体护理、交通和通讯。房租、医保和医疗卫生费用将分别予以报销。

退休者要补足每月1621瑞郎的基本生活保障。

政治避难申请者如果生活在难民中心,每月则得到290瑞郎的零花钱。否则依据各州标准,每月大约有485瑞郎的补助。

比较一下:瑞士的毛收入中位数为每月6500瑞郎。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