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我在瑞士做护士”-医院外的护士

Spitex工作人员
Spitex是一家上门服务护理保健机构,工作人员在病人家中完成帮助病人吃药、注射等工作。 © KEYSTONE / GAETAN BALLY

“一个人,一个背包,一部手机,一辆车,走进千家万户。如果可能会一直这么干下去,直到退休那天。”这是一位在瑞士医院外的中国护理人员-小兰-的日常和心声。

閱讀本文繁體字版本請 點擊此處

瑞士有一种护理保健机构叫Spitex,其全称是Spital Extern,Spital是德文的医院,Extern是外面,这个词的意思是医院之外的护理保健机构,即在家中护理需要照顾的病人。小兰就是一位来自中国的瑞士Spitex工作人员。

说到护理,我们自然会想到,这种不去医院而在家中接受护理的情况,应该属于比较“奢侈”的护理方式,那么没钱负担不起护理和医疗费用怎么办?这种护理方式的优缺点是什么?对中国的医疗体系有什么借鉴作用?为此,我们采访了曾经在伯尔尼、苏黎世,现今在阿尔高州Spitex工作的小兰。

Spitex背包
一个背包,一部手机,一辆车便是Spitex工作人员的全部装备。 小兰 提供

瑞士资讯swissinfo.ch: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是怎么走上做护理(护士)这条路的?

小兰:在我来瑞士之前,在广州大小医院从事过8年的护理工作。2013年移居来瑞士,我喜欢这个行业,为了可以继续在这一行工作,我学习德语,为认证我的中国护士文凭做准备。我当时通过了三门考试,其中包括瑞士国家的概况和保险方面的理论知识、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同时参加实习。完成文凭认证后,我在当时实习的一个护理中心工作了5年。

之后,偶然地知道了Spitex,就在伯尔尼市的Spitex找到了工作,起初由于孩子小,我选择了晚班和周末的班,一开始工作30%,孩子大些了增加到了40%、50%。从伯尔尼到苏黎世,再到阿尔高州,就这样,在这一行一干又是十多年。

Spitex

Spitex属于公立,其协会是一家非盈利性组织,Logo蓝绿两色标志。凡是Spitex旗下的医疗保健机构均不以盈利为目。

瑞士资讯swissinfo.ch:作为外国人,如果以前没有过这方面的工作经历,想在瑞士做这样护理或护士培训,该怎么办?基础培训需要几年?

小兰:瑞士有专门的培训课程,一般是半年,提供给非德语国家的护理人员,如果通过考试和实习,文凭得到红十字会的认证,就可以在瑞士从事执业护士的工作。

其实,瑞士这方面的培训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大多是学徒制,也就是说一边在学校上学,一边在医疗护理机构实习。有培训三个月、一年的护理员;两年的健康护理专业人员;三年或四年的护士;还有各种高等专科护士;心理学护士再到心理咨询师;临终关怀专科护士,以及各种管理层的培训。你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喜欢的继续教育课程。

作为外国人,我是说在瑞士居住的外国人,想要参加护理人员的培训,两年以下的课程有一定语言基础的就可以参加。如果要参加两年或两年以上的专业人员培训,一般要参加一个(语言)笔试,通过了才可以入学。总的来说,门槛不是很高。

而且在瑞士,护士每年有规定参加一些进修课程,你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是否与你的工作对口选择培训的课程。

瑞士资讯swissinfo.ch:瑞士的护理和中国有什么区别?哪些是你重点想推荐,中国可以借鉴的?

小兰:区别还是比较大的,毕竟国情不同,瑞士的医疗和护理做的比较精细,这也是瑞士人一贯的精神。比如说:

1. 有竞争,但没有考试的压力

十几年前我在伯尔尼的某护理中心,那时国内的护理院还寥寥无几,瑞士的老人院和护理院管理已经非常成熟,无论是设备和人员的培训,他们都有自己的一套做法。一般不会要求参加理论或操作考试。工作的年资和能力会与你的工资挂钩,形成良性的竞争力。

2. 全职或非全职,你做主

在国内几乎只有全职,part time的工作基本是没有的。但在瑞士,我们这里有个别同事选择上三个月或半年全职的班,再花几个月的时间去旅游,回来再找别的工作,时间相对比较灵活。

3. 培训制度不同

在国内,护理员很多是不用培训上岗的,护士培训一般是三到四年,还有就是专科、本科、研究生和博士的课程。国内的培训起点比较高,文凭也比瑞士的要求高。国内的护士一般比较少做基础护理,在瑞士尤其是老人院,护士很多还是要负责基础护理。

4. 会议少,效率高

我们每月有两次会议,一次是有关病人的信息交流和讨论,一次是员工的。很多是以讨论的形式展开,不是领导在上面讲,员工在下面听。如果遇到意见分歧,大家可以举手投票表决,瑞士的民主制度由此也可以体现。我们科室的很多制度是大家共同制订出来,然后存档,每年做一次更新或修改。

至于说是借鉴,国情不同,很多东西在国内行不通,比如Spitex要想和瑞士一样在全国各地普及,应该比较困难,但可以在小范围内推广。瑞士的护理院和老人院应该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不管是从管理还是设备方面。

瑞士资讯swissinfo.ch:Spitex是什么性质的机构?其资金从哪来?

小兰:医疗和教育机构一样,属于非盈利性质,病人的利益第一。很多公共医疗机构是属于政府,亏盈是政府部门的事情,这也决定了医护人员拿的是死工资。Spitex属于公立,其协会是一家非盈利性组织。当然也有一些私人的Spitex机构,费用一般和公共的医疗部门一样,90%由保险公司和政府部门承担,病人自付的部分只有10%。一般的公立Spitex是不可以因为没有盈利而拒绝接收病人的。

无论再偏僻的乡村,都有Spitex人员的身影。
无论再偏僻的乡村,都有Spitex人员的身影。 © KEYSTONE / GAETAN BALLY

瑞士资讯swissinfo.ch:Spitex怎么运行,你的日常工作是怎样的?

小兰:Spitex是一家护理机构,除了小部分的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以外,主要是护理人员。一般是医院或者家庭医生开出医嘱,以电话、传真或者邮件的形式和我们联系,护理人员再和病人联系,上门与病人以及家属谈话,全面了解病人的需求。

Spitex内部只有护理人员没有医生,但有一个工作网,多边的工作关系,病人、病人家属、家庭医生、专科医生、医院、药房、理疗师和一些助老部门等。护理人员大多数时间要么在病人家里,要么在去病人家的路上,偶尔在办公室打电话或者制定护理计划。

在大一些的Spitex,周末和晚班基本只有一个执业注册的护士,还有3-8个非执业护士或护理员,各自开车或者骑自行车去病人家里。护士更多是负责一些治疗工作,比如中心静脉留置输液、伤口换药、对药、测血糖、打针等,如果出现意外情况,其他的护理人员不能处理的,电话联系护士上门去处理。

记得有一次上晚班,接到同事的电话,说某病人伤口喷射状出血,我几分钟内到达,一边包扎按压伤口,一边打电话给急救中心,刚放下电话一会,救护车就已经在楼下了,这速度,也体现了瑞士完善高质量的医疗体系。

很多人对Spitex的理解是照顾在家不能自理的老人,但还有很多是其他方面的,比如手术后的一些病人,伤口换药或者输液的病人,不同年龄阶段的,还有就是儿童部门,临终关怀的部门和心理护理工作小组等等。服务的对象可以从新生儿到临终的老人。

瑞士资讯swissinfo.ch:如果有人没钱负担不起护理医疗费用怎么办?

小兰:瑞士有一套完整的社会体系,以病人的利益为中心,避免出现没钱负担不起医疗费用的情况。正如我前面说的,90%由医疗保险和政府部门承担,瑞士是全民强制医保的。如果10%的费用病人还是无法承担,可以申请社会补助。

比如我的一个病人,退休的工资满足不了他的基本生活需求,他每个月可以得到一笔生活补助,医疗护理费用不用自己承担。如果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病人,还可以有人上门帮忙打扫卫生,购物和洗衣服。Spitex也有家政服务,这样的费用比较昂贵,但政府部门还是会承担病人负担不起的费用。老有所养在瑞士能够很好的体现。

瑞士资讯swissinfo.ch:你工作中记忆最深的是什么?

小兰:我曾经负责的一个病人和我的关系一直比较好,遇到节日,她会给我的孩子准备巧克力。当她得知我要搬家离开那个城市,不再那里工作的时候,她流着眼泪握着我的手说:“我可能再也见不到你了。”那种伤感、成就、纠结感交织在一起的感觉,令人很难忘。

瑞士资讯swissinfo.ch:你认为,护理工作人员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小兰:慎独。不管是在医院或者其他医疗护理机构,很多时候是一个人在工作,不仅要胆大心细,忙而不乱,而且要在没有人看得见的时候一如既往的完成自己的事情。尤其是在Spitex,当你从病人那里离开,要对得起自己的内心,职业道德尤其重要。

瑞士资讯swissinfo.ch:工作中,你一定接触过不少老人,一般瑞士老人临终最关心的是哪些问题?安乐死的病人呢?

小兰:是的,有不少老人。我们一般建议年纪大一些的病人或者有重大疾病的病人写一份生前遗嘱(Patientenverfügung),特定的和医疗护理有关的遗嘱,比如昏迷情况下需不需要上呼吸机或者人工呼吸,紧急情况要不要去医院抢救治疗等。

有一些临终的病人选择在家里安静地离开这个世界,也有一些病人会选择在某个特殊的临终关怀机构走完最后的人生阶段。近年来选择安乐死的病人有所增加,这个由专门负责安乐死的部门和他们联系,Spitex一般不参与这方面的工作。

瑞士资讯swissinfo.ch:作为一个外国人,在这个行业工作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小兰: 最大的困难我觉得应该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吧。因为语言和文化背景不同,不管在这边工作生活多久,毕竟德语不是我的母语,每个地方的瑞士德语都有一些差异,偶尔会有一些交流的困难。很多时候书写护理计划或者护理记录还是不如母语来得容易。

一个亚洲的面孔,病人在初次接触的时候,会有所顾忌和疑虑,所以我会尽量和病人建立信任,尊重他们的文化,时间长了,问题就会慢慢变小。当然,也有一些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的病人,中国面孔有时会很受欢迎。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