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从瑞士到中国,Lift大会架起中瑞科技创新之桥

Lift China海报 王飞丹提供

你有没有想过,城市有一天也有喜怒哀乐?我们可以用表情符号将天气等大数据表现出来?你还可以用iPad扫描一下城市名,实时的污染、噪音、尘埃等气候状况就能立刻跃然屏幕上。这些有趣的体验,来自6月17日在上海举办的«Lift China 2015»大会。

从瑞士到中国

Lift China海报 王飞丹提供

9年前,起源于瑞士日内瓦湖畔的Lift大会是一个集主题演讲、展览、大师讲堂和互动工作坊于一体的创新大会,足迹遍布欧洲和亚洲。一直秉承着“创新无国界”的Lift 大会将今年的会场搬进了黄浦江畔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用艺术和趣味的方式对接中外科技创新理念。瑞士资讯swissinfo.ch作为大会的战略合作媒体,也受邀参加了这一创新集会。

Abir Oreibi (以下简称Abir)是Lift大会的主席,这个上世纪90年代就在中国访学、曾在香港和上海生活过的瑞士人,2年前将Lift大会带入了中国。“1997年当我搬去上海时,上海的一切都让我心潮澎湃。”这个曾与马云一起共过事、为阿里巴巴打下欧洲市场的女强人,在说到上海时,眼里充满了柔情,“上海是一个高度创新的城市。”也许正因为此,Lift 中国大会连续两年将上海作为举办地。Abir也坦言,未来Lift中国大会会走向更多的中国城市。

从学生到专业领袖

在6月17日为期一天的活动里,Abir亲自上阵担当主持人。Lift大会的与会者有行业大佬、学者研究人员;有企业商务人士,也有学生。丰富的与会者层次打破了常规教授式的传递,用特有的互动分享式让整个交流过程变得多元而饱满。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空间科学研究所动态系统研究室Schoellig教授关于无人机研究的发展趋势。 王飞丹提供

你可以在Lift上了解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空间科学研究所动态系统研究室Schoellig教授关于无人机研究的发展趋势;也可以听到大学生们讲述如何将日常轮渡搭载体验升级到恍如在数字化景点感受城市历史文化般的炫酷;你也可以了解到国际创业竞赛Seedstars中国区冠军 “斑马创新周”创业团队商业模式的分析解构。在这里,“创客、创新、创业”不分国界,无所谓专业、草根亦或是层级。

不仅仅是科技创新

Lift大会知名于科技创新,却不仅仅止于科技创新。

本次Lift大会最大的亮点之一则是“感知你的城市”互动设计展。为提高城市人对居住环境的认识,Lift大会联合瑞士联邦政府科技文化中心以及美国Gray Area基金会共同发起了“感知你的城市”项目,吸引了来自旧金山、波士顿、班加罗尔、上海、新加坡、日内瓦和里约热内卢7个城市的一百多名创客参与。

感知你的城市项目介绍 王飞丹提供

在4个月的时间里,共有超过12万人在线上对此项目进行了关注,线下有700多人参加了相关的工作坊与见面会。所有用于探测数据的传感器均由参与者自主拼装并安置在自己的住宅、办公室或当地的创客空间里。在收集数据的基础上,项目组通过软件编程绘制了一幅即时反应上述7个城市环境数据的地图,并将数据对公众开放,让对此感兴趣的人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这些数据来“讲故事”。比如,当你用iPad扫描一下“Boston”这个城市字母大展板时,iPad屏幕上就会出现波士顿当地实时的污染、噪音、尘埃等气候状况。这种互动式展览的过程和成果让人们在关注科技创新的同时,也不忘关注自身居住环境的本真。

感知你的城市互动设计展:观众用ipad扫描Boston。 王飞丹提供

在谈到瑞士和中国创新生产模式的区别时, Abir认为每个国家的创新氛围、思考模式和社会文化都不同,比如瑞士人更关注如何生产出一款极致的产品;中国人则更关注如何最快地生产出市场最需要的产品,并迅速根据消费者反馈进行调整。Lift一直致力于解决的,并不是如何平衡两国的不同点,而是架起瑞士和中国创新交流的桥梁。

今年的大会,Lift首次尝试了上海和深圳双城结合的模式。上海的Lift大会结束后,6月19日至21日,Lift China的团队将带着“感知你的城市”作品前往深圳参加“制汇节”,与更多中国本土的创客及科技类初创企业面对面地交流,发掘更多瑞士与中国在创新领域的合作项目。

更多详情可访问Lift China中文官网外部链接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