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尊重外国人,就是尊重我们自己”

在苏黎世附近的施利伦(Schlieren),外国人占当地居民总数的42%左右。(Keystone) Keystone

外国人在尝试着融入瑞士社会时,不时会遇到一种独特的障碍 - 那就是瑞士人自己也在与他们的身份认同问题纠缠不清。

上周,社会人类学家、联邦顾问及大学专家在伯尔尼(Bern)就瑞士的外国移民的认同和融入问题展开讨论。而瑞士人自己的身份认同问题也成为了一个争论的议题。

如今超过160万外国人在瑞士定居-这占到全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瑞士没有一个固定的民族身份,它随着时间不断发展,且还处在继续发展的过程中,”司法部长艾维琳·维德默-施龙普夫(Eveline Widmer-Schlumpf)在由新建的移民问题联邦委员会(Federal Commission on Migration Issues)组织的论坛上提出。

“这可能是个痛苦而没有止尽的过程,但凭着我们的历史-分别具有自己历史与文化的州的联合-我们能够克服这些挑战。”

社区,社会

伯尔尼大学(Bern University)社会人类学家汉斯-鲁道夫·韦克尔(Hans-Rudolf Wicker)主张,在讨论整体认同感时,象瑞士这种多元社会必须格外小心,因为这么做会有排他性。

“社会是工业化的产物,他们需要用某些东西将其围绕起来,以便于组织一个国家、创造一种凝聚力,”他告诉swissinfo。“而社区则各有自己的强烈个性,直截了当,对外来者可能不那么有魅力。”

瑞士人与他们的社区间有着坚固的纽带,人们倾向于住在祖籍所在州附近,并更频繁地强调与某一地区而非一个国家的认同感。

而在周围国家则有不同的情况,韦克儿表示。“德国具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人民’(das Volk),法国也有他们的鲜明身份,但这当中有很大不同,因为这更多是一种国家认同感,”他指出。

“本国的政治家只好说,我们是意志之国,因为我们没有这种整体认同感。我们必须不断为此努力。我个人认为,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薄弱的认同感一直在对外国移民发挥出强有力的立场。”

融入,认同

移民问题联邦委员会主席弗朗西斯·马泰(Francis Matthey)表示,要确定瑞士人的认同感问题不能不考虑到外国人。

“在关于移民的讨论中,外国人有时成了我们不是或不想成为的人的代表,”他指出。

“我们谈论瑞士个性及如何保护对其加以保护。但我们的身份与其他人的身份相对应。尊重他人就是尊重我们自己。”

因此,融入是一条双向道路。东道国的人口可能会因更多移民的到来及散居地的形成而为难。然而,散居却能帮助移民在不失去其民族个性的同时融入新的社会,韦克尔强调。

来自柏林欧洲研究所(Europa-Institut)的德国专家约尔根·诺瓦克(Jürgen Nowak)则指出,融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移民是不是能够获得岗位培训与工作机会。若没有这些,他们要脱离东道国内部的“平行社会”-他所提出的概念-将会更加困难。

最后,法国埃维里瓦埃松大学(Evry Val d’Essonne University)研究中心的塞尔热·斯拉玛(Serge Slama)则提醒说,政治对实现融入常常只起到有限的作用。

“当年法国赢得世界杯对融入所做出的贡献,远远胜过多年的政治演说,”他说道。

瑞士资讯(swissinfo.ch),Tim Neville

2007年,近14.4万名外国人来瑞士居住,比2005年提高45%。

拥有常驻外国人总数最多的3个州分别是苏黎世州(Zurich,299842人)、沃州(Vaud,195071人)和日内瓦州(Geneva,163951人)。

外国居民占人口比例最高的3个州分别是巴塞尔城市半州(Basel City,56106人)、沙夫豪森州(Schaffhausen,16323人)和巴塞尔乡村半州(Basel Country,48719人),所占比例分别为33.3%、31.6%和29.9%。

移民问题联邦委员会由瑞士政府于2008年1月1日创建。

这是一个由非议员组成的委员会,负责向联邦委员会成员及行政官员提供移民问题的意见,并公布报告及建议。

委员会由30名成员组成,其中近半数曾有过移民方面或与移民机构的第一手经验。

瑞士对来自非欧盟国家的移民设置了8种居留许可。每一种都以一个字母标识。比较常见的居留许可包括:

B居留证允许外国人为某一特殊目的在瑞士驻留较长一段时期,无论其有无有收入的职业。这种居留证须每年更新,且与所驻留州挂钩。

C居留证也被称为永久居留证,根据移民的国籍不同,可在持B居留证满5至10年后换领。C居留证没有限制条件。

G居留证允许周围国家的居民来瑞士工作。他们可以在瑞士任何地方工作,但每周必须至少回国一次。

N居留证则颁发给难民。在申请期间,他们可以留在瑞士,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工作。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