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永續發展價值是瑞士旅遊業的未來

Martin Nydegger

去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令全球旅遊業陷於癱瘓。瑞士也沒能倖免。這裡的旅遊業在此之前非常依賴外國遊客,但疫情期間的旅行限制讓包括中國人在內的外國遊客銳減85%至95%。瑞士國家旅遊局局長馬丁·尼德格(Martin Nydegger)表示,瑞士旅遊業已吸取這一教訓,業界人士開始將焦點投向旅遊的永續性。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若想變成世界上永續價值最強的旅遊目的地,瑞士已經擁有眾多優勢。但為了成功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還是需要明確三點:長期策略、各個參與方的共同目標,以及包容永續發展三大支柱的整體實施方法。

隨著19世紀下半葉第一批旅行團的到來,“大眾 ”旅遊拉開序幕。從那時起,我們的大自然、巍峨的山脈和小國內的多樣景觀一直是人們來瑞士旅行的主要動力。如今,無論來自何方,旅行者們仍然期望來瑞士享受大自然所給予的心曠神怡。

我也不例外。作為21世紀初下恩加丁地區的一名年輕的旅游從業者,我非常清楚地知道,說到旅遊,大自然是我們最大的資產。我們這個地區並不以壯觀的景點或者大膽的營銷活動而聞名,但它一直是靈感的源泉,是永續旅遊的示範,也是永續發展三大支柱(人、地球、繁榮)之間微妙平衡的典範。

馬丁·尼德格(Martin Nydegger)現任瑞士旅遊局局長。在此之前,他在旅遊業內擔任過多項職位,其中包括恩加丁/施庫爾旅遊局局長。馬丁·尼德格原籍伯恩州,現居蘇黎世州。閒暇時,他經常去瑞士阿爾卑斯山區徒步或滑雪。

瑞士旅遊局是瑞士旅遊推廣的國家組織。 100多年來,在政府的授權下,該組織一直致力於瑞士作為度假、旅遊和會議目的地的推廣,為瑞士旅遊吸引國內和國際的客戶。瑞士旅遊局在22個旅遊市場上開展業務,在全球擁有240名員工。

下恩加丁的旅遊基於遊客的切身經歷:去瑞士國家公園發現美景,體驗當地礦泉的療效,發現多面的羅曼語文化。該地區一直專注於旅遊業平衡發展的長期目標,即在保護環境的同時,保證經濟繁榮和社會公平。我的 “健康旅遊 “概念就是由此而來的,而這也已成為一種永續的願景。

15年前,加強人們對未來挑戰的認識已經是我們的首要任務,我們致力於幫助旅遊業者們意識到環境問題-即氣候變化-將在何種程度上引起瑞士旅遊業的變革。 2008年,作為業務發展主管,我代表瑞士旅遊局與伯恩大學就“2030年氣候變化對旅遊業可能產生的影響”為題共同發起並撰寫了一份研究報告。其目的便是敲響警鐘,清楚地告訴人們,目前旅遊業的商業模式-尤其是在低海拔地區冬季運動旅遊目的地-必須在未來幾年內重新定位和調整經營方式。

但應對氣候變化不應該是我們唯一關心的問題。今天,我們應該重新審視旅遊業的各方各面,以確定在哪些方面以及通過何種方式加強行業的永續價值發展。

而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在優先永續發展的同時,可以去犧牲其他方面。

我在這裡舉一個全國性的例子。 2015年,瑞士國家旅遊局推出了 “瑞士自駕環遊之路”(Grand Tour de Suisse)項目,提供了一條穿越瑞士的1600公里線路,即我們的 “66號公路”。但是,如果考慮到化石燃料對氣候變化產生的影響,人們也許會問:這種項目真的有意義嗎?當然是有意義的,因為 “壯遊”的理念是給自駕赴瑞的遊客-他們仍然佔旅行者的60%-提供全新和冷門目的地的靈感。換句話說,這是為了將駕車旅行引向 “新路線”,為線路周邊地區開拓新的經濟前景。

另外,就在項目開展兩年後,我們與瑞士一家主要的電力供應商合作,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個電動汽車公路之旅。整條路線配備了300多個電動車充電站,而這一切是在電動車還沒有普及的瑞士。同年,為刺激鐵路旅遊的發展,推出了“瑞士火車環遊之路”。

因此可見,永續旅遊業就是要在全國內找到可以改善永續發展三大支柱間平衡的方案。

但是,我們要面對眾多潛在的、可能引發不平衡的挑戰。十年前就是如此,當時中國遊客開始海外遊,瑞士也迎來大量中國遊客。後者渴望探索未知的地方,歐洲旅遊目的地也必須對巨量的新需求做出迅速的反應。找到正確的平衡點,這對旅遊業來說是一件需要一些時間和很大靈活性的事情。

因此,我們必須從長遠考慮,以行業未來十年的發展為出發點,儘管會有不可預測的事件影響到旅遊業,比如目前的新冠疫情。在過去的幾年裡,我們在中國的推廣活動完全集中在“個人遊”上,即那些希望在瑞士停留更長時間,對小眾目的地的興趣大於旅遊熱點的客人。這意味著,更多的目的地可以從此類旅遊中受益。雖然長途飛行對環境不利,但如果在瑞士停留時間較長,而且在這里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為主,那麼整個旅行的“永續價值”也會相應變得更強。

在疫情爆發前,中國遊客(包括來自香港和台灣的客流)占到了瑞士境內遊客的十分之一。在所有外國遊客中,其人數之眾僅次於德國和美國。然而,德國和美國遊客在瑞士的住宿的平均時間超過兩晚,而中國遊客的平均留宿時間則僅稍稍超過一天。儘管如此,鑑於中國遊客的強勁增長(2009年至2019年期間增長率達到近400%),而與此同時,歐洲遊客數量的持續下降(同期德國遊客減幅為35%),中國仍然是瑞士旅遊局營銷活動的中心,是其八個”優先市場”之一。

至關重要的一點是,找到良好遊客組合,以保障當地經濟繼續蓬勃發展,並且旅遊供應商能夠向永續旅遊產品和基礎設施進行投資。疫情爆發之前,瑞士境內遊客的分佈是均衡的:瑞士人佔45%,鄰國國民35%,遠方國家國民佔20%。由此可見,瑞士和歐洲遊客對瑞士旅遊業之重要。就算遠程國際旅行今後重獲生機,這一點也是不會改變的。

我有幸在不同的國家(印度、非洲、荷蘭,當然還有瑞士)工作過,也去過許多國家旅行,我在這個過程中汲取了很多關於旅遊發展的經驗。

我相信,永續的旅遊業只能通過整體的運營來實現,因此要顧及到永續發展三方面之間的微妙平衡。

在保護自然方面,時而會有大手筆出現,但是對永續發展同樣至關重要的其他方面,則往往得不到足夠重視,甚至是被忽略。例如,哥斯達黎加賦予自然保護以策略重要性,這讓我印象深刻。 1948年,該國廢除了軍隊,並將其預算撥給教育、旅遊和環境保護。這對保護自然棲息地、動物和植物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藉由教育,民眾也參與進維護自然的行動中。教育反過來又為旅遊業服務,哥斯達黎加的旅遊服務業經營者也因此對自然保護非常了解。然而,在人員流動方面,當時的發展就不那麼成功。公共交通工具很少,大量運輸農產品的重型卡車堵塞公路網。無論如何,當地民眾能夠肩負起環境保護的責任,這讓我深受啟發。

我相信變革的動力必須來自於內部。學習、分享經驗-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的經驗-使整個群體能夠從中受益,這是激發和促進變化的唯一途徑。我們在國家經濟事務秘書處支持下於今年2月推出的“永續旅遊策略”延續的也正是這一理念。這一策略-我更願意將其稱為一場運動-被定名為” 永續的瑞士( Swisstainable),旨在幫助我國旅遊業實施永續發展方案,同時向我們的客人展示旅遊供應商在永續價值方面的措施。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我們希望到2023年底有4000家瑞士旅遊供應商加入-所有參與企業都將承諾採取具體的永續發展措施。

通過 “永續的瑞士”運動,我們分享知識,在旅遊供應商之間建立互相汲取經驗的平台,並就“如何在瑞士更負責任地旅行”向遊客提供建議。

本文闡述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而非瑞士資訊的立場。

(譯自法文:郭倢)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