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護照」興起背後的那位瑞士律師

儘管歐盟最高法院近日裁定他職業生涯的標誌性成果「馬耳他入籍計畫」違法,但克里斯蒂安·凱林(Christian Kälin)依然態度強硬。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相关内容
时事通讯:瑞士媒体里的中国
「如果歐洲選擇倒退,那就讓它倒退好了。但世界上其他地區正在前進,而且只有一個方向,」凱林如此說道。他是總部位於倫敦的顧問公司Henley & Partners的集團董事長。該公司專門設計和推廣出售護照與居留許可的方案,業務遍及40多個國家。
本月早些時候,歐洲法院(European Court of Justice)裁定,馬耳他(Malta)的投資入籍計劃違法。該計劃允許人們透過一次性投資6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483.9萬元)併購置或租賃房產來獲得馬耳他護照,從而獲得歐盟國籍。法院表示,這項由Henley協助制定的計畫使「國籍的獲取淪為了一種純粹的商業交易」。

這對Henley公司以及整個全球投資移民產業來說無疑是個打擊。Henley被視為付費取得國籍的拓荒者之一,但該類計畫也曾多次被指助長貪腐、洗錢及不明資金流動。
面對質疑,Henley公司堅稱其專案合理合法,凱林則表示,那些最終被證明有問題的申請人「比例極小」。該公司也曾在至少一個國家被指控干預政治,但堅決否認。
根據馬耳他政府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的八年間,Henley公司透過馬耳他投資入籍計畫獲得超過5’500萬歐元的收入。在馬耳他和聖基茨(St Kitts),該公司除了向申請人收取費用外,每一份獲批的申請還會從相關政府處獲得一筆報酬。

相关内容
瑞士“黄金签证”引争议,全球富豪迁徙保财富
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瑞士律師凱林稱歐盟法院的判決是“一項政治決定”,但他淡化了判決對公司業務的影響:「對歐洲市場而言,當然不太好……但放眼全球,根本無關痛癢。」
幾十年來,有些國家便透過一次性投資的方式向外國人提供國籍或居留權。儘管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和透明倡議組織批評此類計劃為腐敗、逃稅和洗錢敞開了大門,但它們在財政吃緊的國家中依然頗具吸引力。
「需求正在增長,同時供給也在擴大,」凱林表示,並提到美國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今年宣布的500萬美元“金卡” (gold card)計劃,“每年都有更多國家加入、推出新計劃。”
凱林為馬耳他計畫辯護稱,該計劃“審查極為嚴格、程序非常嚴密”,並表示他希望其他國家的項目也能接受同樣程度的審視。不過他也坦言:「確實有時候,有些人獲得了本不應獲得的國籍,可能是盡職調查存在疏漏,或者在事後出現了問題。」
歐盟方面的願景則與之相反,歐盟司法委員邁克爾·麥格拉思(Michael McGrath)表示,希望這類投資入籍計劃「很快將在歐盟成為歷史」。
起源於聖基茨
“護照換現金”這個產業起源於1980年代,最早由太平洋和東加勒比海地區的一些小國推動。英國埃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Essex)專注移民研究的講師莎拉·昆茨(Sarah Kunz)指出,此類計畫最早是1984年在聖基茨(St Kitts)推出的。

相关内容
瑞士会不会在国际富豪争夺战中“失宠”?
凱林是後來加入Henley公司的,他於1997年以顧問身分入職。他透過將加勒比海國家的護照推介給富裕人群,迅速壯大了這項業務。曾於2014年至2016年在Henley任職的奧馬爾·米納(Omar Mina)表示:「Henley成為了投資移民的代名詞……因為他們幾乎一手創造了這個行業。」
2006年,Henley贏得了為聖基茨和尼維斯(Nevis)重新設計投資入籍計劃的合約。凱林當時稱,該計劃“運作混亂”。原有製度僅限於購買房地產,而新方案則要求申請人至少進行一次性投資20萬美元。
「是我們讓聖基茨登上了全球投資移民的版圖,」凱林說。
對於來自受簽證限制國家的富人而言,“黃金護照”能大大方便他們的全球旅行。例如,2009年聖基茨獲得了申根區的短期免簽資格。此外,持此類護照者也更容易開設銀行帳戶、購買房產或處理其他跨境事務。
Henley公司執行長 Juerg Steffen 在今年2月表示:「一個家庭能進入的司法轄區越多,它面對國家、區域乃至全球層面不確定性的風險就越低,長期而言也就越安全。」
不斷擴展
隨著投資移民逐漸邁入主流,越來越多大型金融機構與顧問公司也開始涉足。凱林表示,匯豐銀行(HSBC)在最初階段“深度參與了聖基茨的計畫”,當時它為那些正在申請加拿大家庭投資移民、但進展緩慢的客戶,提供了一種快速的替代方案。後來,匯豐全球投資移民服務部門的董事總經理加入Henley,擔任集團執行長。
昆茨指出:「多位前匯豐員工幫助Henley & Partners成長為今日投資移民領域的頭部企業。」截至本文發稿,匯豐銀行尚未對此置評。
在聖基茨之後,Henley將業務拓展至其他加勒比海國家,隨後進入歐洲市場,協助多個國家重整已有計畫或打造新的投資入籍計畫。凱林透露,公司會主動聯繫國家政府,「安提瓜(Antigua)的整個項目都是我們一手打造的……聖盧西亞(Saint Lucia)也是在我們的推動下啟動的。」
Henley與聖基茨的合作於2013年終止。但近年來,包括聖基茨在內的多個加勒比海國家的項目都陷入醜聞,有報道稱某些國際中介以遠低於當地法律規定的價格出售護照。不過,Henley並未被列為涉事機構。
被指干預政治
Henley公司曾被指試圖透過干預政治以推動其商業利益。英國議會在2019年的一項調查中聽證稱,凱林是“幕後推手”,對數據分析公司戰略傳播實驗室(Strategic Communication Laboratories, 簡稱SCL)在加勒比地區的選舉宣傳工作進行操縱,包括2010年聖基茨選舉,當時時任總理丹澤爾·道格拉斯(Denzil Douglas)最終連任。
該議會報告指出,凱林“安排投資人出資支持競選活動”,而作為交換,“Henley & Partners將獲得該國投資入籍計劃的獨家護照業務權”。
根據《金融時報》和有組織犯罪與腐敗報道項目(OCCRP)披露的一批洩密文件,在那次選舉之後數月,Henley與該戰略傳播實驗室簽署了一份協議,授予其“推薦合作夥伴”身份,戰略傳播實驗室需協助甄選潛在客戶。
聲稱依法合規
Henley公司否認資助任何競選活動,並表示議會調查中所提供的資訊「不實」。公司發言人莎拉·尼克林(Sarah Nicklin)表示:「我們已經通過充分證據全面反駁了所有這些指控,它們純粹源於政治動機。」她還補充說:「單就與各國政府簽署合約的時間線以及各次選舉的時間點本身來看,就足以說明這些指控經不起審查。」
尼克林強調:「Henley & Partners始終遵守其業務所在國家的所有法律法規。」
凱林本人則稱,資金流入一些飽受「後殖民經濟困境」困擾的國家,為當地提供了實質支持。
「我很自豪,能幫助幾個國家擺脫經濟困境,」他說。
不過批評者認為,這些投資多數是一次性資金注入主權基金或房地產領域,對當地經濟成長和一般民眾福祉的幫助極為有限。
「真正受益的不是實體經濟,」埃塞克斯大學的昆茨指出,「政府往往將這些通過捐款選項獲得的資金用於日常運轉,在加勒比地區,這些資金經常被用來應對自然災害,或者償還國際債務。」
在加勒比海計劃之後,Henley公司將目光投向了歐洲的馬耳他。當時馬耳他已設有居留計劃,凱林回憶說:我們是公開建議他們:「你們為什麼不考慮推出入籍計劃呢?」馬耳他政府起初認為這項提議“在政治上太敏感”,但反對黨上台執政後,於2013年批准了該計劃。
Henley贏得了該計劃的建設招標。“從政府僱員的崗位說明書開始,我們幾乎包辦了整個系統的設計和搭建,”凱林說,「我們為馬耳他政府設計了完整運作所需的系統。」
“完全措手不及”
總部位於馬耳他的達芙妮·卡魯阿娜·加利齊婭基金會(Daphne Caruana Galizia Foundation)負責人馬修·卡魯阿娜·加利齊婭(Matthew Caruana Galizia)表示,2013年該計劃公佈時,“所有人都被打了個措手不及”。「這是新任總理約瑟夫·穆斯卡特(Joseph Muscat)上任後做的頭幾件大事之一……但這個項目在他們的競選綱領中根本沒有提到,」他說。
馬修的母親達芙妮是一名調查記者,她因揭露馬耳他腐敗問題和公民身份計劃內幕而廣為人知,並在2017年的一起汽車炸彈襲擊中遇害。馬修的兄弟保羅·加利齊亞(Paul Galizia)現為《金融時報》記者。
根據《金融時報》的調查,目前已有16人透過馬耳他公民身份計畫成功入籍,而這些人中一些是「政治公眾人物」(PEPs),另一些後來被列入國際制裁名單或被判有罪。所謂政治公眾人物,是指在職或曾任公職、具有一定腐敗風險的個人。
儘管面臨外界強烈批評,Henley在推廣投資移民業務方面依然取得了顯著成功。近年來,多家新公司相繼進入這一領域,其中一些由Henley前員工所創辦。
前員工米納指出,該行業仍然缺乏足夠監管,「這個行業幾乎沒有准入門檻,Henley曾試圖設定一些標準……但我認為目前尚未能成功實現這一目標。」
不過凱林仍充滿信心:「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家機構,擁有我們這樣的專業積累。」
補充報導:Cynthia O’Murchu 於倫敦
Copyright The Financial Times Limited 2025
(編譯自英語:樊樺/gj,繁體校對:盧品妤 )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