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wiss voice in the world since 1935

歐洲各國為何紛紛恢復義務兵役制?

軍事人員短缺正成為全球性問題。
軍事人員短缺正成為全球性問題。 Keystone / Gaetan Bally

俄羅斯軍事野心引發的擔憂不斷升級,面臨職業軍人短缺困境的歐洲各國被迫重新把目光投向義務兵役制。瑞士也不例外,一場圍繞公民義務的關鍵投票即將舉行,相關辯論變得愈發激烈。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相关内容
電子報:瑞士媒體裡的中國

相关内容

電子報:瑞士媒體裡的中國

瑞士媒體對於中國新聞的觀點及分析摘要。瑞士媒體對於中國都在報導哪些主題?這個電子報讓你對此一目了然。訂閱電子報,讓你在做決策時多一個維度的考量。

更多阅览 電子報:瑞士媒體裡的中國

俄羅斯對歐洲的威脅已達冷戰後最高水準。俄方無人機和戰機屢次侵犯北約成員國領空,迫使北約緊急出動戰鬥機應對。

儘管俄方否認,歐洲情報機構仍接連示警:以俄羅斯為首的間諜活動、網路攻擊及針對關鍵基礎設施的破壞行動日益猖獗。

歐洲各國政府紛紛加大軍備投入,以作回應。但真正的挑戰在於招募足夠的士兵來操作這些武器,這促使部分國家開始考慮恢復義務兵役製或至少探討其可行性。

以下將簡要介紹歐洲各國的不同因應方式,並解析瑞士即將就義務兵役制舉行的公投,究竟牽動哪些利害。

外部内容

歐洲如何從裁軍轉向重新武裝?

在歐洲軍力經歷了數十年縮減之後,這堪稱驚人的逆轉。

冷戰結束後,安全需求的明顯變化促使許多歐洲國家削減軍事開支並取消義務兵役制。歐洲軍事協會組織(EUROMIL)對15個國家成員協會的調查顯示,約三分之二的國家收縮了部隊規模。2010至2020年間,所有受訪國家的平均裁減幅度達16%。

這種裁減始於俄羅斯和東歐共產主義崩潰後,歐洲各國因安全感增強而削減軍費開支,將資金更多地投向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這種惠及公民的現象被稱為「和平紅利」。

然而,自2014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併吞克里米亞後,歐洲再度面對俄方威脅。立陶宛(2015年)、瑞典(2018年)和拉脫維亞等國陸續恢復或擴大了義務兵役制。

美國要求歐洲自行承擔更多國防開支的壓力,也讓這一進程進一步加速。今年6月的峰會上,北約再次強調擴軍目標,要求成員國在2035年前將國防開支提高到國內生產毛額的5%。位於布魯塞爾的布魯蓋爾研究所與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估算,如果沒有美國的支持,歐洲至少需增加30萬人。歐洲議會研究部門指出,義務兵役制再次成為擴充兵力、強化戰備的重要選項。

哪些國家近期恢復了義務兵役制?

克羅埃西亞、德國和丹麥已經開始調整徵兵政策。瑞士自19世紀現代聯邦國家成立以來一直實行義務兵役,如今正就限制公民以民役替代兵役的權利展開辯論。

克羅埃西亞議會10月投票決定,時隔17年後恢復強制兵役。新法規定,年滿18歲的男性須在年底前接受體檢,並從明年起參加為期兩個月的基礎訓練。該國計劃每年徵召約1.8萬名男性入伍。因良心拒服兵役者可選擇替代性民役,女性則繼續免服兵役。

德國將於明年採取新型兵役模式,在自願參軍基礎上保留強制徵兵機制,若志願兵源未達標則啟動強制徵召。所有18歲男性須填寫涵蓋技能、健康狀況及服役意願的問卷。為履行在北約的義務,德國計畫在2035年將軍隊擴充8萬人,使總兵力達26萬。

丹麥今年夏天開始將女性納入徵兵範圍,實現對所有年滿18歲公民「一視同仁」的服役要求。

軍隊規模縮減的趨勢並不限於歐盟內部。英國陸軍預計將首次跌破7萬人大關,創19世紀初以來新低。澳洲於2024年放寬徵兵標準以吸引更多人志願參軍,徵召對象包括符合資格的外國公民。

人口結構變化帶來了更多挑戰。韓國出生率暴跌導致六年間兵力銳減11萬人,引發是否應徵召女性服役的討論。日本自衛隊24.7萬編制定員中,目前缺口達2.3萬,2023年招募率僅目標的51%,創歷史新低。

烏克蘭戰爭進入第四年,該國面臨兵源嚴重短缺,徵兵年齡已放寬至60歲以上。據報道,俄軍傷亡人數已超百萬,凸顯出在持續入侵行動中維持兵力的巨大挑戰。

瑞士的義務兵役制是否如表面般穩固?

自1848年聯邦憲法確立以來,瑞士一直實行義務兵役制。所有成年男性均須服役,先完成約五個月的新兵訓練,然後須定期參加複訓直至35歲左右。女性則可以自願服役。

瑞士武裝部隊的目標兵力為10萬人,法律規定的「有效兵力」上限(包括正在受訓及仍具動員資格者)為14萬人。國防部數據顯示,2024年實際兵力已接近14.7萬人,形成「供過於求」的局面。不過,該部也警告兵力規模即將下滑。

由於2018年服役義務由12年縮短至10年,預計2028年後有效兵力將跌破上限值,並可能要到2030年代中期才能恢復。

外部内容

現行徵兵模式如何運作?

現代兵役制度與舊時徵兵截然不同。多數歐洲國家現行製度兼顧志願入伍與有限徵召,採擇優選拔或抽籤徵召。瑞典和立陶宛每年僅徵召少數符合資格的青年。

根據歐洲議會研究人員指出,所有實行現役義務兵役制的歐盟成員國均承認出於道德而拒服兵役者的權利,並提供替代性服役選擇,通常為民事或非武裝崗位。

瑞士同樣設有民役制度(Zivildienst),允許拒服兵役者投身社會福利、教育或環境保護等領域。儘管民役服役期長於兵役,但仍被視為等效的公民貢獻。

>> 更多關於瑞士「志願兼公職」制度的資訊:

相关内容
穿黑色衣服的消防员属于义务消防队;穿黄色衣服的是职业消防队。除了军队和政界,瑞士的消防部门也通过“志愿兼公职”原则获得帮手。

相关内容

民主

在瑞士从政难发财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国家,尤其是政治体系非常与众不同,比如在瑞士从政没有工资,议员除了立法工作之外,往往还要另有一份职业,才能养家糊口。瑞士奉行“志愿兼公职制“,由民众义务承担社会政治职责。

更多阅览 在瑞士从政难发财

然而,選擇服民役的瑞士青年人數持續增加,引發關於參軍人數下降的擔憂。政府與議會正推動改革以限制此類轉役管道。

外部内容

義務兵役制是否不如職業軍有效?

雖然義務兵役制能快速擴充兵力,但職業軍通常訓練更紮實,在民主國家也更容易獲得政治認可。義務兵役制支持者認為,強制服役的價值不僅體現在戰場上,還能增強社會凝聚力,強化國家韌性。

然而,維也納大學政治學家朱利安·羅斯曼(Julian Rossmann)指出,義務兵役制並非解決問題的好方法。他向瑞士資訊表示:「圍繞義務兵役制的辯論,凸顯出現代歐洲政治中一個令人憂心的現象:解決社會問題的責任總是不斷被推向年輕一代。」

批評者同時警告,將適齡人口從勞動市場抽離,可能拖累本就老化的社會發展。在公共債務攀升、債券殖利率走高的背景下,一邊削減社會福利、一邊增加國防開支,這是政治上很敏感的政策組合。

德國ifo研究所估算,恢復義務兵役制可能使德國蒙受數百億歐元的經濟損失。其研究指出,透過提高薪資吸引志願兵役將更具成本效益。

然而,無法維持足夠的兵力本身也存在風險。歐洲防務薄弱可能助長俄羅斯的野心,威脅東歐及更廣泛區域的穩定,並削弱北約的集體安全機制。

除恢復義務兵役制外,歐盟正著力提升整體防務能力。歐盟委員會提出旨在強化無人機防禦、邊境監控及聯合採購的「旗艦」項目,標誌著歐盟正著力打造更整合的集體防衛體系。烏克蘭創新運用低成本無人機的做法也推動了部分變革。如今現代戰爭越來越重機動性與破壞力,而非單純依賴兵力規模。

所有瑞士公民都必須服兵役嗎?

11月30日,瑞士選民將投票決定是否應強制所有公民(無論性別)履行軍事或民事的國民服務義務。政府和議會建議否決該動議,理由是將帶來巨大的財政負擔。

>> 更多關於瑞士「公民義務服務」動議的資訊:

相关内容
瑞士公投在即:全民義務服務能否取代兵役?

相关内容

瑞士政治

瑞士公投在即:全民义务服务能否取代兵役?

此内容发布于 11月30日,瑞士选民将投票决定是否批准一项公民动议:用惠及社区和环境的全民(包括女性)“公民服务”取代当前(仅适用于男性的)兵役义务。

更多阅览 瑞士公投在即:全民义务服务能否取代兵役?

(編輯:ony Barrett/vm/ts,編自英文:瑞士資訊中文部/gj,繁體校對:盧品妤)

阅读最长

讨论最多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