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瑞士媒体有关中国的报道

瑞士媒体有关中国的报道
Keystone

亲爱的读者:这里是瑞士主要媒体在过去一周的时间里(2024年1月4-10日)发布的有关中国的报道。

在本期的新闻回顾中,我们着重介绍瑞士媒体有关中国的三篇报道:中国现在正在面临新生儿数量大幅下降,人口无法年轻化的危机,政府鼓励国民多生,但却遭到中国女性的拒绝;台湾将于1月13日举行总统选举,中国利用与美方高层双边会谈的机会强调,在台湾问题上不会 “丝毫妥协退让” ;疫情期间中国严格的防疫措施,对旅游业造成了重大影响。现在中国希望通过各种措施及政府支持来辅助旅游业恢复正常。

下面是主要内容摘要:

中国政府鼓励多生,而中国女性不愿配合

1月4日瑞士《20分钟》报(20min.ch)报道了一篇关于中国生育率大幅下降的文章。自从2015年中国取消独生子女政策之后,政府现在鼓励国民多生,但却遭到中国女性的拒绝。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中国现在正在面临新生儿匮乏,人口无法年轻化的危机。

去年中国新生儿数量不足1000万,而2012年这一数字还约为1600万。根据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预测,到2100年中国的人口将低于5亿。因为许多人都不愿生孩子。目前每名中国女性平均生育1.09孩子,三年前尚为1.30。《华尔街日报》表示,要想保持人口稳定,女性平均生育必须为2.1人。

中国政府现在正在鼓励国民多生,在许多省份女性生二胎或三胎,会从政府那里得到资助。同时,各地政府也在尝试降低堕胎数量,2020年中国的堕胎数从1991年的1400万降到了900万。

2022年中国社交媒体上流传的一个生了8个孩子的女性,被铁链拴在柴棚里的视频,掀起了一场风暴,据一位2020年-2021年在全国妇联分支机构工作的女性称,自此政府对社交媒体的管控更严了,妇联的工作重点是防止性别话题病毒化。(20 min外部链接/德)

外交:北京警告不会在台湾问题上 “妥协”

包括《日内瓦论坛报》(Tribune de Genève)在内的多家瑞士媒体1月10日发布消息,指出《北京警告不会在台湾问题上 “妥协”》。中国利用与美方高层双边会谈的机会强调,中国在台湾问题上不会 “丝毫妥协退让”。中国主张推进台湾的”和平”统一,但从未放弃使用军事力量。

在第17次中美国防部工作会晤中,中国高级军事官员敦促美方”停止武装台湾”。本次会晤于1月8日-9日在华盛顿举行,而几天之后,台湾即将举行总统选举。民进党副总统赖清德是接替现任总统蔡英文的热门人选。“由于民进党主张独立,两人都是北京的眼中钉。“《日内瓦论坛报》文章评论道,“中国打算在必要时用武力夺回台湾岛,这是中美紧张局势的核心。”

中方在本次中美军方会晤中还敦促美国 “减少其在南海争议地区的军事部署和挑衅行动”。继在有争议的水域与中国发生一系列争端后,菲律宾与美国于1月3日-4日展开联合巡航,中国军舰也同时进行了军事演习。

中国国防部在一份声明指出:”美国应充分认识到海上和空中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约束一线海空兵力行动,停止渲染和夸大事件”。华盛顿方面则表示,面对中国 “一再骚扰在南海合法作业的菲律宾船只”,美方坚持 “尊重公海航行自由的重要性”。(TdG外部链接/法)

中国旅游业有望在冠状病毒危机后迎来上升期

1月5日,Handelszeitung.ch对疫情过后中国的旅游业发展趋势进行了报道。疫情期间中国严格的防疫措施,对旅游业造成了重大影响。现在中国希望通过各种措施及政府支持来辅助旅游业恢复正常。

金融专家何晓宇(音译)在接受德新社采访时表示,中国政府对旅游业提供资金资助及税收减免,鼓励加大投资。中国官方也持乐观态度:中国旅游研究院预计,2024 年中国旅游人数将达到60亿人次,收入总额将达到 6 万亿元人民币。

过去四年中国旅游业发展持平,直到2023年政府取消防疫禁令后,旅游业才有所恢复。然而,与疫情发生前相比,国外游客数量仍然相对较少。

为了吸引海外游客。12 月,中国政府放宽了对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和马来西亚的签证要求,试行期为一年。这意味着,来自这几个国家的游客,如果在中国逗留的时间不超过 15 天就不再需要签证。

旅游企业家和经济学家詹姆斯·梁(James Liang)认为,免签政策应能带来更多的外汇收入和经济增长。他在12月底发表的一篇分析文章中写道,外国游客的强劲增长也表明了一个国家的国际化程度。从长远来看,发展海外旅游业能提高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梁还指出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目前在一些国家,如德国,还不能在网上申请办理中国签证,而是必须前往驻外代表处或签证中心;另外中国人通常惯于使用手机支付,而不用现金,这对没有对接手机支付功能的外国人来说,不太方便;此外中国受限的互联网也是一大挑战。在欧洲流行的一些聊天应用程序在中国往往被屏蔽,用户不得不使用付费应用程序来规避屏蔽。梁希望希望有关部门和公司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为外国游客提供更方便、更实惠的服务。(handelszeitung.ch外部链接/德)

瑞士重要新闻简讯 

这些也许是你本周不应该错过的信息:

相关内容
Mammogram

相关内容

年轻人癌症患者数量几乎翻倍

此内容发布于 50岁以下人群罹患癌症的情况以前极为罕见,现在却不断增加。瑞士西部洛桑大学医院肿瘤科主任Solange Peters说:“患者人数几乎翻倍,”并指出,这是一个“危险信号”。

更多阅览 年轻人癌症患者数量几乎翻倍
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
瑞银集团正在寻求在华发展。

相关内容

瑞银集团计划在华发展财富管理业务

此内容发布于 尽管经济放缓和交易匮乏给一些华尔街和欧洲银行在华发展带来压力,瑞银集团仍计划在中国扩大其财富和资产管理业务规模。

更多阅览 瑞银集团计划在华发展财富管理业务

更多瑞士新闻简讯可点击这里查看。

参与讨论

瑞士资讯swissinfo.ch用10种语言报道瑞士。参与我们的讨论,你可以对瑞士的各类新闻、事件、现象、投票等等畅所欲言。而且,你的留言会被自动翻译成其他9种语言。⁠也就是说,你可以通过我们平台,与全世界80%的读者进行对话-不分国家,不分语言,不分时间。

本周讨论话题:

相关内容

讨论
提问者: 詹尼斯·马夫里斯

你所在的国家怎样评价瑞士?

瑞士在世界上有很好的声誉–至少瑞士很多人这样认为,然而这是哪儿来的自信?实际情况真是这样吗?

72
119 留言
查看讨论

通讯订阅

当然,你也可以挑选你喜欢或关注的话题,订阅我们的最新及最热门文章

最后,如果你对我们的报道有任何想法或建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

下一期《瑞士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 》将于1月18日星期四发布。

来自伯尔尼的问候!

瑞士资讯中文部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