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在富裕的瑞士流浪街头

Marco,42岁,希望能重新开始,有一份工作,一个住处。
马尔科,42岁,希望能重新开始,有一份工作,一个住处。 2022 Thomas Kern/Thomas Kern

即使在瑞士这样的富裕国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无处安身,许多紧急留宿中心都处于人满为患的状态。而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閱讀本文繁體字版本請 點擊此處

点击这里,订阅瑞士资讯swissinfo.ch时事通讯(Newsletter),迅速、深入互动地了解瑞士第一手新闻资讯

这是伯尔尼1月底的一个星期四下午,天气温暖如春。在一条宁静的街区街道上,一名男子正坐在街头教堂工作协会办公室前的长椅上。他一边喝着啤酒,一边眯着眼睛晒太阳。

他面前的扬声器里传出响亮的摇滚乐的声音。“这是莱宝克,”男人指着他的狗向路过的人介绍,他自我介绍叫“小矮人”。“街上的人都这么叫我,”他说。

伊娃·加门塔勒(Eva Gammenthaler)是街头教会工作中心的工作人员,对这名男子很熟悉。”他经常来我们这里,“处境艰难的人可以每周两次来我们这儿取暖、喝水、吃饭、购买衣服或睡袋,并就他们可能遇到的任何问题交谈,每次两个小时。

社会工作者伊娃·卡门塔勒说,在街头流浪汉中,常常见到新面孔。
社会工作者伊娃·卡门塔勒说,在街头流浪汉中,常常见到新面孔。 2022 Thomas Kern/Thomas Kern

”有的时候,一个下午我们要接待80个人,“加门塔勒说:”像今天这样有阳光的日子,人比较少。“

小矮人,长着络腮胡子,身穿黑色皮夹克,翻出里面帽衫的帽子,他去街头教会办公室里拿了狗粮给莱宝克。”昨天是我48岁的生日,“他说。他曾是一名船舶机械师,周游过世界,后来变成了街头流浪汉。

至于其中的原因,他不愿提起,“太痛”,他说。过去几年他住在一个停车场里,但不久前被轰了出来。

有时候他能在朋友家过夜,但经常要睡马路。“这一点也不舒服,”他说。但是他不喜欢去紧急收留点过夜,“在那里总是被偷,也不许狗进入。”

加门塔勒也说这的确是一个问题,小矮人并非唯一一个和狗相依为命的流浪汉,像街头教会办事处这样的机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呼吁为无家可归者增设没有附加限制的过夜床位。

2200名无家可归者

伯尔尼市有三个紧急收留点,共有约87个床位。自2021年以来,需求一直在增长。苏黎世、巴塞尔和日内瓦等城市的情况也类似。加门塔勒说:“过去,我们有时会为那些无法在紧急收留点找到床位的人支付去另一个城市收留点过夜的火车票。“

而如今这已经不太可能,因为许多地方的收留中心都已爆满。瑞士西北应用科技大学(FHNW)在2022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瑞士大约有2200人无家可归。这是瑞士第一份提供相关数字的调查报告。

卡门塔勒也注意到,教会街头工作机构提供的服务,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疫情之后。”

除了下午办事处对外开放之外,工作人员还会走上街头,分发清洁物品、卫生用品、食品券或紧急收留中心的住宿券。加门塔勒说:“在这些流浪街头的人中,总会出现一些新面孔。”

但是,在瑞士这样一个繁荣富足的国家,怎么还会人无家可归呢?这位社会工作者说:“有很多种情况会导致无家可归,”起因往往是命运的打击:生病、离婚、失业或家人去世。“之后,一切都会很快。”

玛丽亚(假名)的亲身经历就能说明这一点。她说,她工作了一辈子,作为清洁工或餐饮业的临时工。但在疫情期间,她的固定工作合约被解除了。

“对于那些无家可归的人来说,摆脱困境往往是非常困难的。”

伊娃·卡门塔尔,伯尔尼街头教会办事处工作人员

她继续做临时工,但后来她发现支付账单变得越来越困难,医疗保险、交通卡和新眼镜都需要钱。

到后来,她的钱再也不够支付她每月800瑞郎(约6500人民币)的房租,“所以我搬了出去。”因为她不想冒不交账单被强制催债的风险。起初,她住在一个朋友家,三个月以来,她一直住在紧急留宿中心。

玛丽亚看上去衣着整洁,一手拎着手提包,一手拎着购物袋。你根本看不出她是流落街头的人。“我不敢告诉别人我无家可归。”

她不想抱怨什么,人要自己去适应环境的变化。对她来说,最困难的事就是紧急收留中心里经常有人抽烟;还有每天晚上,她都要熬到10点,收留中心才开门。

她很庆幸有像街头教会办事处和其他类似机构这样的地方,可以去取暖, 并以优惠的价格吃到饭。玛丽亚目前正在找工作,她每月能从失业办公室领取2200瑞郎。玛丽亚说:“我希望能尽快找到一个新住处。”

伊娃·加门塔勒说:“对于那些无家可归的人来说,摆脱困境往往是非常困难的。”不光是因为房租的上涨,以及租房市场的紧俏,还有许多来自瑞士官僚机构的障碍。“要想得到支持,必须首先要证明自己做出了努力。”

61% 是无证移民

特别是有毒瘾或精神疾病的人,往往无法满足得到帮助所需的要求。还有一些人没有正常的居留身份:根据西北应用科技大学的调查,61%的无家可归者是所谓的无证移民,他们根本无权享受瑞士的社会福利。

还有一些人对国家机构缺乏信任,他们甚至不去申请资助。卡门塔勒称他们为“制度化的受害者”。

马尔科(Marco),42 岁、戴一顶蓝色针织帽,他就有类似的经历。他拉着一辆送报纸的旧手推车来到街头教会办公室,要求提供一张睡垫。用他自己的话说,几年来他一直在街头流浪。

“至少在大街上没人会打扰我,这是作为一名无家可归者的好处。”

马尔科, 42岁,流浪街头多年

他讲述了自己早年的暴力、吸毒和多次住进精神病院的经历。他的叙述前言不搭后语,语无伦次。

他说:“至少在大街上没人会打扰我,这是作为一名无家可归者的好处。”尽管如此,他还是希望有一个新的开始,有一份工作,当然还有一个住的地方。

他从外套的口袋里掏出一些小瓶子。“这些都是药房里的样品,”他说着,展示那些护手霜、面霜和牙膏。”我想重新好好关注自己,“在过去的三天里,他至少在伯尔尼老城的拱形走廊下找到了一个干燥的地方睡觉。

小矮人、马尔科和玛丽亚因为不同的原因成为了无家可归者,他们的共同愿望是尽快找到一个住处。

巴塞尔扭转局面

伊娃·卡门塔尔说,为了改善这些无家可归者的情况,应该转变一下思维,她表示:”瑞士的社会制度并不差,但过于看重检查机制。“

她举出了在芬兰和维也纳实行的”住房第一“项目的例子。在那里,无家可归者首先会无条件地被分配一个公寓,然后才会逐步安排其他事宜。2020年巴塞尔作为瑞士第一个城市推出了一个此类试点项目。

不过,社会也需要面对这个问题。”我们至少应该清楚,有些人是依赖公共空间生活的,“卡门塔勒说。

下午5点了,小矮人站了起来,背起他的红色双肩背,里面装着卷在一起的睡垫,和莱宝克一起出了门。他今晚睡哪儿?他想了一会儿说:”肯定能找到地方睡。“

相关内容

讨论
提问者: 梅·埃尔马迪·利希施泰纳

在你生活的国家有人流落街头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我们关于街头流浪汉的文章引起热议,现在我们想征求你的意见: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

27
38 留言
查看讨论

(编辑:Marc Leutenegger,编译自德文:杨煦冬/dh)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