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中瑞建交也将迎来花甲年

作者提供

新中国60华诞丰富多彩的系列庆典活动正在全球各地华人社区轰轰烈烈地展开,瑞士是最早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之一。不久,中瑞两国建交也将迎来花甲年。

1950年1月14日瑞典政府致电中国国务院总理兼外长周恩来表示承认新中国,仅隔三天,瑞士也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此后,中瑞展开建交谈判并于同年9月14日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互派公使并在对方首都设立使馆。

1956年1月和1957年4月,中瑞将双边外交关系由原来的公使级升格为大使级,并互派大使。除了前苏联和东欧及巴尔干半岛的社会主义国家外,瑞士也是最早与中国建交的欧洲国家之一。

瑞士率先承认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让美国当时实施遏制社会主义阵营的国际战略遭受严重挫折。因此,政治上,美通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孤立新中国并试图削弱其国际影响力。外交方面,美要求其盟国承认新中国必须与其保持完全一致。美还通过外交照会一些拉美国家不得先于华盛顿承认新中国。此外,还阻挠中国重返联合国。

经济上,美国带头宣布对华实施贸易禁运并联合15个西方盟国通过巴黎统筹委员会向建国不足30天的新中国发起全面贸易制裁。在美国逼迫拉拢下竟然多达45个国家对华实施贸易禁运。

军事上,美国除了继续援助蒋介石封锁台湾海峡外,还扶持当时的南韩政府以及南越内部反对势力,同时通过与东南亚国家、日本、澳大利亚等签订条约建立起针对北京的军事包围圈;其中在日本这样的军事基地就多达800余个。

据中国外交部最新解密的档案显示,早在1949年6月美国就发出“贵国过早承认亚洲的一个共产党政权将很不适宜”的专电特别警告瑞士政府,但瑞方且多次顶住来自华盛顿强大政治压力,秉承传统中立政策与国际事务中的自主立场,毅然加入突破美国铸就的对华封锁圈行列,并在新中国成立不足百天之际就顶着巨大压力承认PRC。

中瑞建交谈判很顺畅

1950年1月17日瑞士联邦政府主席兼外长马克斯·珀蒂皮埃尔(Max Petitpierre)专电毛泽东主席,“瑞士决定在法律上承认新中国并准备与贵国建交”。2月6日,珀蒂皮埃尔又电告周恩来,瑞方已任命其驻香港(HK)领事泽文·施禔纳(中文名)为驻华临时代办(Charge D’affaires)。2月10日,李克农副外长电复珀蒂皮埃尔,在瑞士断绝与国民党关系之后准备接受泽文·施禔纳为两国建交谈判的瑞方代表。

基于中瑞两国政府在建交谈判问题上展示的各自明确立场,瑞士加快了与新中国建交步伐。从1950年5月26日至9月13日,章汉夫副外长同瑞方代表就建交问题举行过四轮会谈并特别关注瑞方就以下两点立场:一,瑞方将如何处置国民党留瑞机构问题;二,瑞方将如何处置国民党留存瑞士且属于中国国家资产问题。

瑞方很快就上述两个问题作出如下回复:一,关于国民党政府留瑞机构问题。自瑞士承认PRC之日起,即在法律与事实上均已与KMT滞瑞机构断绝所有关系;这些机构也因此而自动丧失其地位与承认。二,关于KMT滞留瑞士且属中国国家财产问题。瑞方表示,依据瑞士承认PRC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之原则,KMT滞留瑞士且属中国国家的财产理应由PRC中央人民政府合法继承。

基于中方对瑞方立场表示满意,故于当年9月14日两国同时发表建交公报。瑞士首任驻华公使为任佐立;新中国首任驻瑞士公使为冯铉。

此外,根据列支敦士登大公国与瑞士1919年签订的列国对外关系由瑞代表的协议,以及1951年瑞驻华公使馆同中国外交部换文内容确认,自1950年9月14日中瑞建交之日,即为中列两国建交之时。1988年9月,中列两国驻瑞使馆通过再次换文确认了上述条款。

中法建交密谈在瑞士

中国外交部最新解密文件还披露了一段在过去近半个世纪外界鲜为人知的故事。仍处冷战时期的上个世纪60年代中法没有外交关系,为回避西方国家关注,中法均通过第三国展开建交前的非正式接触,而各自驻瑞使馆更成为具体实践这场震撼全球的外交事件前沿阵地。

1959年1月夏尔·戴高乐(Charles André Joseph Marie de Gaulle)再次入主爱丽舍宫(Elysée Palace)并继续与美国抗衡。 60年代中法政治角色类同,一个是敢于向美国霸权挑战的不驯服盟国;另一个则是不服苏联摆布直至公开脱离其轨迹的大家庭成员。可以说独立自主是中法之间基本共同点,也是后来促成建交最重要的政治基础。

一份刚解密的中国外交部“加急密电”显示,1963年3月30日,中国驻瑞使馆王进参赞私下会晤了法驻瑞使馆参赞高桑(GAO Sang,中文名)。

王引用戴高乐总统话说,“中法均有悠久历史与文化,政治上法国也有自己的人格”;目前中国也是个大国,也不容别国歧视。王话中三个“也”字别具意味。高则答:“战后,法国重建了自己的经济。法并非反美,而是认为自己更可有所作为。因此, 媒体将肯尼迪(John Kennedy)面前的戴高乐比作赫鲁晓夫(Никита Сергеевич Хрущёв)面前的毛泽东”。

一份也属刚解密的1963年8月1日报告显示,法方同样利用第三国外交舞台寻求与中国的接触。报告称,法驻柬埔寨商务参赞卡尔扎罗纳(Calzarone)私下对中国驻柬外交官表示:“法中建交不久将可成为事实。因为经长期研究后法方已认定,与中国交往比同英、美、苏等国更有利于国家安全。法虽是大国但目前仍受人欺负,而美国逼迫签订禁核条约旨在限制中法两国的影响”。

在一份密级同属“加急”最新解密外交电文披露,中国驻瑞使馆曾电文请示北京,建议要加强与法国政界接触并相机邀请重点人物访华;报文还特别列出法国前总理埃德加·富尔(Edgar Faure)等三人为邀请候选对象。富尔后来则起到与亨利·阿尔弗雷德·基辛格(Henry Alfred Kissinger)同等重要作用的法国密使。

当时正在达沃斯(Davos)休假的富尔突然转道去了伯尔尼(Bern)并专程会晤了时任中国驻瑞大使李清泉,并主动向李提出要求再次访华。但前者强调,此行纯属私人性质。

经周恩来批示外交部很快复电同意。复电还含蓄提及客人往返旅费须自理,但在华期间食宿交通则可由中方承担;若福尔主动要求中方负担全部费用,亦可同意。

当年10月富尔再次突然造访并会晤李清泉大使,中国驻瑞使馆即刻将此况急电禀报北京称:“富尔说,他最近与总统私下见面重点磋商访华事,并加重语气声明,此行就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戴高乐”。富尔还主动告称,“总统反对两个中国立场明确,认为承认北京不仅只是外交上承认,而更要在联合国反对蒋介石支持中国”。富尔还表示,总统有封信托其转交中方领导人。

这份解密电报评称,这一意外的信息使得富尔此行变得微妙起来。因此,富尔此行实际赋有特殊使命;而且富尔还特别提醒要求中方对其行踪给予绝对保密,对外只称他属私人旅行”。电报最后称,“从以上谈话看来,富尔访华很可能要试探和我建交问题”。

编号110-01982-07的外交档案记录了戴高乐信件的如下内容:
亲爱的主席先生:
我再次重申对你在下次旅行期间将与中国领导人进行接触的重视。基于我们最近的会晤,我将再次重申在会晤中我所提及发展与这个伟大民族(依档案原文直译为“人民”)各方面关系高度重视的理由,并且我本人完全相信你将在中国谈到及听到的一切。
主席先生,请接受我最诚挚的敬意!
夏·戴高乐


鉴于当时中法尚未建交,作为一个没有双边外交关系的国家元首不便直接给中国政府写信,形式上信是给富尔本人,实际上却是给中国领导人看的。10月22日,既不是政府成员,也没有正式外交头衔的富尔夫妇没有入住原定的北京饭店,而是住进了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一系列外交上给予的高礼遇是有内涵的,富尔对此不会不清楚。

富尔访华后,中法智慧地解决了台湾问题,并为两国最终建交铺平了道路。中法建交新闻公报震惊全球,特别是西方世界,这不啻是新中国的一颗外交原子弹。尽管法国的决定受到其他西方盟国特别是美国的指责,但戴高乐且在各种国际场合对其盟友重申,“时间会证明这个决定是正确的”。

中瑞建交近60年双边关系突飞猛进

在新中国同外部世界的互动中,中瑞关系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瑞士不仅只是最早与华建交的西方国家之一,而且新中国初登世界舞台也始于1954年的瑞士日内瓦会议。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瑞士雷达表集团(Rado Watch GA)争先成为在华市场打出第一家广告的外商而被记入难忘的史册;来自瑞士的“迅达电梯”(Schindler)是中国批准在华建立的首家中外合资企业;作为欧洲第一家获准在华开业的保险公司也来自瑞士。此外,瑞士还是第一批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之一。

在近60年间中瑞双边重大外交活动频繁,高层互访不断,经贸活动不断扩展。截至2008年底,瑞士累计在华投资项目达1154个,实际投资30.5亿美元;2008年虽遭金融危机冲击,但中瑞双边贸易额仍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创下112.5亿美元,同比新增10.1%;而今年增长势头良好,上半年就达到43亿美元。

在技术合作方面,中瑞累计签订技术引进合同1705个,合同总金额41.3亿美元;经中瑞双方共同努力,瑞士已成为中国在西欧的重要贸易和技术合作伙伴,中国也成为瑞士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目前,两国有关部门正在为启动两国自贸区联合可行性研究积极做准备。

外交关系是任何一个国家走向外部世界的纽带,在喜庆新中国60华诞之际回顾中瑞建交历史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在中瑞互贺经共同努力所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即将迎庆双边建交花甲年。

《瑞士资讯》(swissinfo.ch),外援记者 愚大

中瑞建交后很快在各自对方首都设立外交机构并即刻互派使节,1951年11月瑞士在上海设立总领馆,1962年12月关闭后又于1995年4月重新启用上海总领馆。2006年10月,瑞士在广州新增总领馆;目前瑞士在中国香港也设有领馆。

1954年4月中国在日内瓦设立总领馆并于1988年9月关闭,但同时在苏黎开设了新的总领馆。此外,中国还派有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2002年中国在日内瓦派驻了常驻世界贸易组织(WTO)代表团。

新中国成立一年后就与全球18个国家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宣布承认新中国的也已达到25个国家。经过60年的发展,截止2009年8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71个国家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300多个多边条约。作为联合国创始国和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中国目前正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同时也承担着相应国际义务。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