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瑞士专家警告称:“大规模检测攻势并非解决新冠疫情的灵丹妙药”

Eckerle
伊莎贝拉·埃凯尔勒(Isabella Eckerle)在2020年1月举行的有关新冠病毒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声。 Keystone / Anthony Anex

随着瑞士启动大规模新冠病毒检测攻势以抗击第三波疫情浪潮侵袭,直言不讳、且主张大规模进行新冠病毒检测的日内瓦大学病毒学家伊莎贝拉·埃凯尔勒(Isabella Eckerle)则警告称,绝不能将其视为灵丹妙药。

閱讀本文繁體字版本請 點擊此處

日内瓦新兴病毒性疾病研究中心(Geneva Centre for Emerging Viral Diseases)的掌舵人埃凯尔勒,在整个疫情期间始终公开倡导应开展更为积极的新冠病毒检测。偶尔,她也会对瑞士所采取的疫情管控措施直抒己见,予以严厉批评。

她曾于去年8月提出警告称,瑞士面对可能的第二波新冠疫情“尚未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对该国在应对新冠病毒的蔓延方面“缺乏战略”以及“检测缺乏一致性和协调性”表达了个人担忧。当时,瑞士联邦卫生部门以担心检测试剂供应问题为由,并未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大规模系统检测。通常只有那些已表现出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症状、或者自己清楚可能与确诊患者有过密切接触的人,才能获得免费检测的机会。

相关内容
中学生唾液检测

相关内容

瑞士启动大规模新冠病毒检测

此内容发布于 现在无论有没有症状,瑞士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免费进行新冠快速检测了。联邦政府称,这是迈向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放宽的重要一步。

更多阅览 瑞士启动大规模新冠病毒检测

目前,在瑞士政府等待预购的新冠疫苗分批交付、运抵瑞士的过程中,它也正在逐渐改变论调。瑞士政府已于3月12日对外官宣,将会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大规模新冠病毒检测,自3月15日起,即便是没有出现症状的人,也可以免费接受快速检测。政府还允诺,一旦联邦卫生局向市场投放新冠病毒自测工具,那么瑞士每一位居民每月都可在药店免费领取5套自测用品。

伊莎贝拉·埃凯尔勒(Isabella Eckerle)是日内瓦大学附属医院(HUG)携手日内瓦大学医学院(Faculty of Medicine, University of Geneva)联合成立的日内瓦新兴病毒性疾病研究中心(Geneva Centre for Emerging Viral Diseases)主任。她出生于德国,曾在海德堡大学攻读医学学位。在一次赴非洲考察后,她对传染病学产生了浓厚兴趣,继而进入波恩大学与SARS的共同发现者之一-知名病毒学家克里斯蒂安·德罗斯滕(Christian Drosten)合作工作。

她将研究重点聚焦于人畜共患病毒,并在过去的十年间专注于研究冠状病毒。她所在的实验室,曾领导了针对瑞士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诊断法的开发和验证工作。与此同时,她还始终致力于研究儿童在冠状病毒传播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瑞士资讯swissinfo.ch:为什么瑞士花费了这么长时间,才开始着手采取更积极的检测策略?

伊莎贝拉·埃凯尔勒:我个人的印象是,在瑞士,很多地区都存在着一种淡化、轻视疫情形势的倾向。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新冠病毒检测的开展,因为当很多事情都是可做、可不做的时候,人们接受检测的积极性就会降低,因为他们不想去面对各种不利于自己的后果,譬如接受强制性隔离。

我们在我们医院(即日内瓦大学附属医院)就看到了这种情况。在第一波疫情期间,检测量实在太大,我们几乎无法应对。目前我们新冠病毒检测出的阳性率依然居高不下,但更多的人还没有来检测中心接受过检测筛查。人们已经对检测感到厌烦了。

不过在应对疫情过程中,瑞士的整体新冠病毒检测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检测标准有所调整,而且因州而异,这无疑让检测工作步履维艰。

相关内容
抗原快速检测

相关内容

新冠病毒快速检测有望帮助社会重回正轨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制药公司罗氏(Roche)计划推出一款新冠病毒快速检测产品,可在15分钟内生成检测结果。那么能否实现这种检测的常态化应用?

更多阅览 新冠病毒快速检测有望帮助社会重回正轨

在某些方面,瑞士的确做的不错。比如我们去年反应迅速,很快就能为民众提供快速抗原检测。

瑞士资讯swissinfo.ch:就提供检测而言,瑞士的问题到底有多严重?

伊莎贝拉·埃凯尔勒:最初阶段,我们根本不具备每天进行数千次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CR test)的能力。当时我们每天的检测量上限仅能达到几百个。虽然数家检测试剂制造商很快就推出了高度自动化新冠病毒检测系统,多少对我们有所帮助,但我们依然没有足够的检测试剂。这一问题直到去年夏天才得以解决。

目前市面上有多种检测试剂,所以在提供检测服务方面不成问题。随着庭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的推出,检测供给问题也会得到逐步改善。

难点就在于,不仅仅要提供充足的检测试剂,而且还要开展大型检测。这就需要完备的基础设施,比如搭建检测中心以及为医护工作者提供相关培训。此外我们还要面临一个问题:拿到检测结果以后该怎么做。

瑞士资讯swissinfo.ch:你认为瑞士宣布提供免费检测服务和家庭检测工具这一举动,能够帮助瑞士有效控制住疫情?

伊莎贝拉·埃凯尔勒:我认为这一举措有助于降低检测门槛,这无疑是很好的措施。但应对新冠疫情的总体目标必须要明确:我们究竟是想降低新冠患者的住院率,还是想遏制病毒传播?如果我们没有一个明晰的目标,就无法根据这一既定目标调整检测策略。

实际上很多场所-譬如学校和日间托儿所,都理应开展更多的检测。我们很清楚在那些场所存在新冠病毒确诊感染病例,但如果我们没有发现感染病例,就无法着手切断传播链。

不过,并不存在一套统一的解决方案。我们曾经以为快速检测能有效扭转局面、彻底力挽狂澜,但现实情况是,没有什么能够扭转疫情发展形势-即便是接种疫苗。我们需要把所有措施整合推进-包括疫情防控限制措施、提供检测服务、接种疫苗。你不能简单地用一种新的措施来替换现行措施。我们需要的是采取一切措施。

瑞士资讯swissinfo.ch:你认为在某个特定地区或城市针对当地居民进行大规模检测,是否会行之有效?

伊莎贝拉·埃凯尔勒:截至目前,我还没有看到令人信服的数据,以证明对某个特定地区或城市的居民进行大规模检测能有效遏制疫情传播。

只有在每隔几天就对特定地区的居民重复进行一次大规模系统检测的情况下,这一措施才会真正有意义。但我个人对于在没有表现出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症状的居民中推行大规模检测这一长期策略存在质疑。

瑞士资讯swissinfo.ch:你是否认为,人们应该通过检测拿到了阴性检测证明,才能去餐厅就餐或者现场观看足球赛事呢?

伊莎贝拉·埃凯尔勒:你不能把大规模检测看作解决新冠疫情的灵丹妙药。你可以借助检测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病毒的进一步蔓延传播,但你不能拿检测来取代防疫保护措施。这么做是行不通的。你不能因为接受了快速检测,就此获得万能通行证。

即便是我们采取了多种快速检测法,我们也无法回归昔日的常态,因为检测中总会有“漏网之鱼”。新冠检测,仅仅只是那一刻的状况,被检测者明天就有可能转为阳性。而每人每天接受一次检测,显然是不现实的。

关键是要尽可能地降低感染风险,而这一点无法通过检测来实现。问题就在于,该如何最大限度地善用检测,以及我们能承受住多大的风险。在我看来,在学校开展大规模系统检测是很有意义的,因为保障学校正常运转的好处已显然而见。

如果一所学校里已经出现了一个孩子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派遣一支流动检测队入驻校园对患者所在的整个班级成员进行检测呢?我们知道,孩子可能即便携带新冠病毒也不会出现任何相关症状,因此任何潜在阳性病例-也就是俗称的无症状感染者都可以通过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来进行进一步的确认。

瑞士资讯swissinfo.ch:据我所知,你已经针对儿童在新冠病毒传播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从中获得了哪些新的认识?

伊莎贝拉·埃凯尔勒:我们了解到儿童也同样会不慎感染并传播新冠病毒,但我们并不认可这一点,因为儿童即便感染上新冠病毒,也往往不会真的生病。确诊感染的儿童可能不会出现呼吸道病症,但他们有可能出现其他症状,比如疲劳或者胃痛-然而这些症状在儿童身上其实很难精准地确定或者准确地描述。

日内瓦第一波新冠疫情消退后的血清阳性率检测(即对人体血液中的抗体进行检测,从而评估被感染人群占该地区人口比例)结果显示,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几率要比成年人低得多。然而在第二波疫情结束后的血清阳性率检测中,6岁以上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几乎与成年人无异。

至于2019冠状病毒疾病变种病毒株,英国多项研究显示,很多儿童都感染了新冠变种病毒,但这也有可能是变种病毒感染者的总体发病率更高所致。我们从英国的数据中也发现,和成年人一样,新冠儿童患者在治愈后同样会存在新冠长期症状。

相关内容
非常疲劳、肌肉无力,这是新冠长期症状患者最主要的症状

相关内容

瑞士的新冠长期症状患者寻求帮助和承认

此内容发布于 疫情又带来了一种新的病症:新冠长期症状,也就是新冠肺炎的后遗症,然而它还未得到人们的重视。虽然瑞士的医疗系统优质且昂贵,但该病的患者依然感到孤立无援,而不得不展开自救。

更多阅览 瑞士的新冠长期症状患者寻求帮助和承认

瑞士对待儿童群体的立场是很不同寻常的。比方说,瑞士低龄儿童无需在公共场所戴口罩,要知道,很多其他国家都明令幼儿佩戴口罩以作防护。

自疫情暴发迄今,瑞士围绕儿童是否会感染新冠病毒的讨论可谓众说纷纭,但并未关注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以确保儿童的安全,比如针对规模较小的班级该实施哪些防疫措施、是否需要让儿童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

瑞士资讯swissinfo.ch:你认为我们能从此次新冠疫情中学汲取哪些经验教训?

伊莎贝拉·埃凯尔勒:我希望我们能聚焦于疫情究竟从何而来,例如人类对栖息地造成的破坏,以及动物的消费和利用方式。我们知道,现存的很多病毒都有可能会遵循着与新冠病毒相同的传播路径蔓延到人类之中。野生动物贸易、栖息地的丧失、以及家禽牲畜的大规模饲养的大环境下,都很有可能会随时暴发另一场从动物中间宿主身上寄居病毒的外溢事件。

我们需要把重点放在预防上。我们在新冠病毒疫情暴发之前就很清楚,存在类似于当年非典SARS的风险,但遗憾的是,我们对此几乎没有采取过任何防范措施。和当前我们面临的气候危机一样,很多预防措施可能需要持续实施几十年以后才能看到成效,但我们目前需要聚焦于防范于未然。

如今在疫苗领域我们已经取得了巨大创新-这的确是一场医学界的革命,因此我的确坚信我们会准备得更为充足,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在社会层面上,此次疫情让本来就存在的不平等现象愈发凸显。工资收入较低的群体,在疫情期间的患病风险也相对更高。据此,我们需要在全球范围内推进带薪休假制度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

瑞士资讯swissinfo.ch:当一切尘埃落定后,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伊莎贝拉·埃凯尔勒:我打算回德国探望我的家人。我非常怀念往日经常和亲朋好友聚会的时光。

加入对话

评论或留言须遵守我们的规定。 如果你有问题或者希望提出讨论的主题,请与我们联系!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