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瑞士“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在冰岛大显身手

ventilatori
瑞士公司Climeworks在冰岛筹建的Orca碳捕集工厂打算每年从空气中提取4’000吨二氧化碳。 Climeworks

瑞士公司Climeworks在冰岛筹建的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捕集与封存工厂开始投入运营。为了抑制全球气候变暖,“捕碳”技术也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减排手段,但人们对该项技术也提出了一些疑问。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在持续增长几十年之后终于要开始减少,遏制全球气候变暖未来可期吗?

这是从大气中捕集二氧化碳(DAC,直接空气捕集)技术领域的全球领先企业-瑞士公司Climeworks的愿景,该公司创建的第一家捕集与利用二氧化碳的工厂于2017年开始运营,而今的这一举措为气候中和道路又奠定了一座新的里程碑。

全球规模最大的从大气中滤掉二氧化碳并将其永久封存储于地下的Orca碳捕集工厂于今年9月8日举行了开业庆典,该厂位于冰岛赫利舍迪(Hellisheidi)地热发电站附近,每年能够过滤多达4’000吨的二氧化碳,相当于欧洲约600人的碳排放量。

在以下视频中可以空中鸟瞰Orca碳捕集工厂:

运作原理何在?

Climeworks采用其设计的特殊过滤器将二氧化碳从空气中分离出来,利用冰岛Carbfix公司研发的工艺,将二氧化碳与水混合后泵入位于地下800至2’000米深处的玄武岩中,在那里封存数百万年。

“压力、湿度与矿物质结合到一起可令二氧化碳转化为岩石,我们所做的只是加速了其天然矿化进程。”Climeworks公司气候政策负责人克里斯托夫·博伊特勒(Christoph Beuttler)告诉瑞士资讯swissinfo.ch。

二氧化碳从地下突然泄漏外溢的概率几乎为零,博伊特勒强调,“一旦进入岩石,二氧化碳再也无法重新释放到空气中,甚至在地震或者火山喷发时,它也‘插翅难飞’。”

在下面的短片中,我们来了解一下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如何得到移除与封存:

全球合格的备选地屈指可数

厂址选在冰岛绝非偶然,除了当地有利的地质条件外,该国在地热能源开发领域也遥遥领先。对于像Orca这样的工厂,使用可再生资源这一先决条件必不可少。显而易见,只有当产生的温室气体少于从大气中移除的二氧化碳时,投资项目才具有可行性。

根据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2020年发布的一份报告,全球目前正在运营的直接空气捕集厂共有15家,每年二氧化碳捕集量超过9’000吨。

负排放技术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的作用愈发举足轻重。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认为,如果要想将气候变暖限制在1.5°C以内,负排放技术则必不可少。

如何将全球气候变暖升温控制在1.5或者2摄氏度以下
根据德国麦卡托全球公地与气候变化研究所(MCC)的预测,在采取减排措施的同时,还需要从大气中移除二氧化碳,才可实现《巴黎协定》(Accord de Paris)的既定目标。 MCC – Mercator Research institute on Global Commons and Climate Change

美国的太阳能与风能用来捕集二氧化碳

然而,美国科技巨头微软公司(Microsoft)也参予投资的由Climeworks公司提出的解决方案却存有争议性,并引发了一些质疑。

2020年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如果只采用可再生能源发电为直接空气捕集厂家供电,为捕集一亿吨二氧化碳,即全球年碳排放量的1/400,就需要美国2018年风能和太阳能所发的全部电力;如果把捕集一亿吨二氧化碳的碳捕集工厂加在一起,就需要比斯里兰卡版图更大的土地面积。

“目前,价格最低廉并且最为紧迫的任务是叫停二氧化碳排放。”

纳沙泰尔大学气候学教授马蒂娜·雷伯特斯

纳沙泰尔大学(Université de Neuchâtel)气候学教授马蒂娜·雷伯特斯(Martine Rebetez)在认可该项技术必要性的同时也强调,碳捕集在安全、碳平衡以及成本方面仍然存在众多不确定因素。“目前,价格最低廉并且最为紧迫的任务是叫停二氧化碳排放。”她向新闻门户网站watson.ch肯定地表示。

无所作为的代价更高

Climeworks公司的克里斯托夫·博伊特勒对碳减排措施的必要性深信不疑:“这对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然而,他补充说,当无法缓解碳排放或者减排成本过高时,例如在航空领域,从大气中捕集温室气体是势在必行之事。

即便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考虑在内,无所作为的代价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更高,他指出,“除了价格以外,负排放技术也堪称一个机遇:通过创造众多就业岗位,‘捕碳’行业将会成为规模最大的工业之一,瑞士现在在该项技术领域跻身于领先国家之列,先锋地位也会令瑞士受益匪浅。”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