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企业为对华关系恶化做准备
瞄准亚洲市场的瑞士中小企业正在把自己的生产基地迁往越南、泰国或印度。据一位上层出口促进人士解释,有了这样的第二基地,各企业能够为中国可能发生的情况恶化做准备。
在接受《瑞士周末报》(Schweiz am Wochenende)采访时,出口促进组织“瑞士全球事业” (S-GE)主席西蒙妮·维斯·费德莱(Simone Wyss Fedele)称:“我们正目睹一个趋势,即‘中国+1’。”
她说,企业的多样化目前侧重于国际贸易的区域化。“各企业把面向亚洲的开发与生产放在亚洲,面向欧洲的放在欧洲,面向美洲的放在美洲。全球化正在变成区域化。”
相关内容
“中国人现在不再那么乐观了”
维斯·费德莱指出,尽管中国有其风险,但依然非常重要。“中国是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未来有可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强国。”万一发生紧急情况,每家企业必须知道该选择哪个国家,她表示。
“我们认为僵化阵营也许会形成,但可能性不大。万一真走到那一步,瑞士企业会选择欧洲阵营,间接向美国靠拢-这是我们得到的反馈。没有欧洲,一切皆无可能,”维斯·费德莱解释,“欧洲作为一个整体,是我们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这一地位在未来20年里不会变。”
相关内容
中国大使警告:若瑞士采纳对华制裁,“两国关系将受损害”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