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人员自由流动”进入火线”

2002年以来,8万名外国人留居瑞士,其中75%来自欧盟。 Keystone

瑞士应该限制移民数量,回到原来的限额体制,并同欧盟就人员自由流动政策进行重新谈判- 瑞士人民党的《反对大规模移民》动议提出如此要求。2014年2月9日,瑞士人民将对此进行投票公决。

如果否决动议,那就是向大规模移民“投降”,人民党(UDC /右派保守党)的主席Toni Brunner宣称。

基督民主党(PDC / 中右派党)的联邦院议员Pirmin Bischof回应道,该动议违背了“让瑞士成为欧洲最富有、最成功国家的根本价值”。

瑞士与欧盟之间的人员自由流动政策逐步实行以来,8万名外籍人士迁至瑞士,其中的75%来自于欧盟成员国。瑞士政府以及国会大多数议员都一致认为人员自由流动有助于瑞士的繁荣发展。工业、公共及私人服务行业需要劳动力;而且,出口行业进入欧盟市场所必经的繁复程序也有所简化。

人民党对经济增长持怀疑态度

瑞士的财政状况良好。失业率维持在3%左右,这一数字是其他欧洲国家难以企及的。近几年,在人口增长的同时,国内生产总值也持续上涨。

“国内生产总值的确增长了,同时消费、建设以及必要的基础设施投入也在增长,以满足不断扩大的社会需求。但相反的是,人均收入自从人员自由流动政策实行以来就没有上升过。人们并没有变得更富裕。失业率也从没有降至过2001年的水平。这是否是健康的经济增长,我对此有所怀疑,”Toni Brunner表示。

瑞士与欧盟间的旅客自由过境协定生效于2002年,这是第一套双边协定的中心内容。

这一协定给予了瑞士及欧盟成员国公民在签约国境内选择工作地及住地的基本自由。

至今,瑞士公民针对人员自由流动协定进行了3次投票:2000年5月,以绝对多数通过了第一套双边协定,接受了人员自由流动政策。

2005年,瑞士人民投票通过了将人员自由流动政策范围扩展至2004年后加入欧盟的10个新成员国。

2009年,瑞士人民投票通过了同罗马尼亚及保加利亚之间的人员自由流动。

2014年秋,瑞士公民很可能将进行投票,决定同欧盟新成员过克罗地亚之间的人员自由流动关系。

瑞士同欧盟的关系建立在20项双边协议以及约100多个其他合同的基础之上。

可察觉的不满

经济活动的增加和人口的上涨引起房地产价格抬升、火车人满为患、主要公路超负荷和低工资领域的工资倾销现象。部分国民因受到影响而产生不满情绪。

在这种背景下,人民党在大约四年前发起了《反对大规模移民》的公民动议。动议要求对移民的接收重新实行配额制,同时瑞士要同欧盟就人员自由流动进行重新谈判。另外,瑞士人在应聘中应享受优先权。

回到1960年

“如果动议得到通过,这意味着瑞士要中断同欧盟建立的双边合同,或者至少说,合同在瑞士眼中并不这么重要。这样,我们就将退回到1960年的状况。那时,瑞士也是实行移民配额制度,”Pirmin Bischof评论说,“人们得重新开始申请工作许可证、并证明在瑞士应聘未果。这会是一项庞大的行政工作。”

Toni Brunner反辩说:“没人能说清,如果没有人员自由流动,今天的瑞士会是什么样子。瑞士公司总能找到劳动力,包括人员自由流动实行之前。关键问题在于:我们是否愿意在未来重新调整移民政策,是否愿意限制移民。”

Pirmin Bischof也不否认移民带来的负面影响。他说:“关于反工资倾销的配套措施,我们十分重视相关法律,但措施的实际实施却并不到位。这种状况需要得到改变。”但说到底,动议并没有给出抑制诸如火车爆满或过度建设这些现象的办法。

欧盟的核心自由

如果这项关系着瑞欧关系的公民动议得到了人民的认可,那么具体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对此,法律及世界政治专家看法不一。动议要求,瑞士在3年内同欧盟重新审议或中止人员自由流动协定。这会使瑞士同欧盟签订的整个第一套协定受到质疑。

对于欧盟来说,人员自由流动是同商品、服务和资产自由流动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的一项基本自由。“欧盟成员国永远不会同意将人员自由流动同其他基本自由分离开来。我希望瑞士人能明白这一点,”欧盟委员会主席曼努埃尔·巴罗佐(Manuel Barroso)近日在《新苏黎世报》(NZZ)的一次采访中声明。

“重回布鲁塞尔谈判,这完全是个笑话。所有人都知道,人民党自己也心知肚明。人员自由流动是共同市场的核心部分,”联邦院议员Bischof指出,“我们可以说我们不想要它,但这对我们来说将意味着与世隔绝,重回配额制。”

“瑞士对欧盟来说,是一个稳固的商业伙伴,在财政上具有重要意义,欧盟不能对瑞士态度强硬,”国民院议员Brunner回应道。他还提醒说,2012年,欧盟对于瑞士的贸易顺差达到了200亿瑞郎。

(转译:郭倢)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