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瑞士人天馬行空-用香蕉代替棉花製衣服

雖然很容易就能在市場上處理掉香蕉,但它的假莖卻是不好處理的廢物廢料。
雖然很容易就能在市場上處理掉香蕉,但它的假莖卻是不好處理的廢料。 Keystone / Piyal Adhikary

棉花是天然纖維之王,但棉花種植需耗費大量水資源,也因此在產地造成很多問題。那麼瑞士人利用香蕉莖、蕁麻、木材或亞麻試驗生產的纖維能否成為更好的棉花替代品呢?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印度是世界最大的棉花生產與出口國,然而印度棉花協會今年陷入一定困境。該協會已三次(英)外部链接調低2018-2019年度的棉花產量估計,原因都是缺水。印度部分地區的乾旱條件已迫使農民拔掉農作物,以保留土壤中所剩無幾的水分。

英國《衛報》撰文(英)外部链接稱:“2013年印度種植供出口的棉花所消耗的水量,足夠該國12.4億人口的85%在一年當中每天使用100升水。而與此同時,印度有超過1億人無安全的水可用。”

外部内容

對印度的農民而言,出於多重原因,香蕉也造成了另一種窘境:香蕉樹生長果實的那一部分叫作假莖,每次收割之後都必須砍掉。光是清除這些假莖,每公頃就要耗掉農民8000-10’000盧比(約合112-140美元)。印度是世界最大的香蕉生產國,但大多數產量都供本國國民使用。

瑞士創新

瑞士琉森應用科技大學的某項目(德)外部链接正在研究怎樣才能把香蕉的假莖轉化為紗線,使其能被用於製作布料,從而開發出一種更具永續性的材料。

“香蕉纖維的主要賣點在於它是種廢料產品,這點不像棉花,”項目主管蒂娜·摩爾(Tina Moor)表示:“本項目的目的是生產出織物樣品給企業做展示,以引發他們的興趣。”

紡織品設計師通常直接從紗線開始,但這次得由他們自己生產紗線。琉森團隊訪問印度時,發現古吉拉特邦的納夫薩里農業大學在試驗製造纖維,但卻沒有現成紗線。摩爾想讓印度的麻紡廠利用這種纖維生產紗線,可是沒有一家廠有這興趣。

“我從印度帶了40公斤香蕉纖維回瑞士,嘗試進行加工,”摩爾透露。

經過多次試驗、多次失敗後,摩爾成功開發出一種能利用假莖中心部分生產出精美紗線的紡紗工序。接下來她用這些紗線做出織物樣品,希望在3月的紡織品展覽會上展示給零售商。

相关内容

她指出:“有商家感興趣,但大家需要大批量的紗線。”她認為更好的做法,是在擁有豐富原材料供應的印度完成整個加工工序。

她希望能在印度開辦雙管齊下式的生產加工,以利用當地的香蕉廢料。假莖中粗硬的部分在製成纖維後,可由現有各麻紡廠紡成用於製造地毯或家具裝飾織物的紗線。而假莖的中心部分則可由農民家庭在手搖紡車上紡成紗線,用來生產服裝業所需的豪華織品。

異國情調新選擇

香蕉並不是瑞士紡織業在測試的唯一一種棉花替代品。琉森附近的Swicofil纖維紗線公司就在向有意另闢蹊徑的製衣企業提供蕁麻紗線。

“這種紗線當然不是哪兒都能買到,”該公司首席執行官貝塔·里克林(Beda Ricklin)說道:“蕁麻是種永續性天然纖維,也用不到化肥或殺蟲劑。”

因他們在尼泊爾的供應商受到2015年大地震影響,該公司暫時停止蕁麻紗線的生產。不過他們仍在繼續提供其他極具異國情調的棉花替代品,例如用香蕉、大麻、竹子和殼聚醣(蟹與貝類的殼)等原材料生產的纖維與紗線。

走入主流

然而在近幾年開發的這些棉花替代品中,只有個別幾種被納入量產服裝生產線。其中最成功的一種是天絲(Tencel),這是種奧地利使用木材開發的材料。瑞士製衣公司Calida正將其用於自己的服飾系列。

“天絲是種極具可持續性的材料,這也是我們開始使用它的主要原因。此外,天絲質地極具舒適性,所以用它製成的衣物穿起來非常舒服,”Calida公司發言人告訴瑞士資訊swissinfo.ch。

大約八年前該公司開始試用天絲,花了近一年時間才開發出首批天絲產品。找對質地不是唯一的挑戰,受過訓練的銷售人員、部落客以及社交媒體必須把穿著新型織物的概念介紹給顧客。

外部内容

王者棉花

來自異國的天然纖維雖然都很有潛力,但短期內它們都無法取代棉花。紡織品市場40%的份額仍為天然纖維,而棉花就佔了30%的份額。因此紡織業的可持續性就得依賴於通過環保方式生產棉花。有機棉花是一種選擇,因為人們相信稀釋水量(吸收殺蟲劑與化肥有害影響所需水量)幾乎佔棉花耗水量的20%(英)外部链接

“一般來說有機土壤的碳含量更高,這會增加土壤的水容量,因此有助於抗旱,”Remei的克勞蒂亞·凱勒(Claudia Keller)表示,這家瑞士企業專門幫助各公司獲取有機棉花。

瑞士連鎖超市Coop就是他們的客戶之一,也是全世界第二大有機公平貿易棉花成品衣的銷售商。 Remei也在印度推銷Arboreum棉或Desi棉等本土品種的種植,它們在更乾旱的條件下也能有不錯的收成。

但是,要想對世界紡織品製造商與消費者產生影響,瑞士就必須在保證實施最佳做法的同時,還做出更進一步的努力。

瑞士紡織業保護傘組織Swiss Textiles的妮娜·巴赫曼(Nina Bachmann)指出:“我國與我國的紡織業規模實在太小,不足以改革全球的紡織業。這是為什麼與研究機構與歐盟企業的國際合作,對瑞士企業來說至關重要。”

(翻譯:小雷)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