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印度孟买Kasturba传染病医院内,为猴痘疑似病例准备的特殊隔离病房。
Keystone / Divyakant Solanki
根据南非林波波省(Limpopo)卫生部门的信息,该国确诊的第三例猴痘患者是一名42岁的瑞士男性游客。
此内容发布于
这名在南非度假的游客出现皮疹、肌肉酸痛和疲惫等症状。南非国家传染病研究所证实了这名患者感染的是猴痘病毒。
林波波省的卫生官员Phophi Ramathuba在声明中表示:“我们已经发现三人与该患者有过接触,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人出现任何症状。”
猴痘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可引起类似于流感的症状并造成皮肤损伤。尽管猴痘在非洲部分地区属地区性流行病,但南非并不位列其中。
全球猴痘病例已突破7600例,50多个非猴痘流行国均报告了这一病毒性疾病在当地的暴发。截至7月8日,瑞士共确诊140例。
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
瑞士发现第二例猴痘病例
此内容发布于
目前瑞士已发现两例猴痘感染病例:5月21日,伯尔尼地区确诊第一位病人,5月24日,日内瓦州也确认了第二例病例。初步证据显示,两名病人均是在国外旅行中染病。
更多阅览 瑞士发现第二例猴痘病例
相关内容
瑞士采取行动禁止掌掴儿童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议会国民院就非暴力育儿原则正式写入瑞士法律进行了投票。
更多阅览 瑞士采取行动禁止掌掴儿童
相关内容
在瑞士,投喂邻居家猫咪被告上法庭!
此内容发布于
5月6日,一位68岁的瑞士老妇人站在了苏黎世法庭上,被指控系统性喂养领居家的猫“里奥”(Leo),致使其不再返回主人家中。该行为在瑞士属于犯罪行为。
更多阅览 在瑞士,投喂邻居家猫咪被告上法庭!
相关内容
美中两国将在瑞士举行关税会谈
此内容发布于
美国与中国计划于本周六(5月10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关税磋商。
更多阅览 美中两国将在瑞士举行关税会谈
相关内容
77%的瑞士员工使用人工智能-多数违反公司规定
此内容发布于
根据咨询公司毕马威(KPMG)的一项调研,四分之三的瑞士员工在工作中使用人工智能(AI),其中半数的使用方式违反了公司指令。
更多阅览 77%的瑞士员工使用人工智能-多数违反公司规定
相关内容
安全环境恶化,瑞士政府忧虑忡忡
此内容发布于
据瑞士政府称,瑞士今年面临的安全威胁正在加剧。
更多阅览 安全环境恶化,瑞士政府忧虑忡忡
相关内容
瑞士职业养老金:一次性全额领取,还是按月领?
此内容发布于
达到退休年龄时该如何支配职业养老金(BVG/LPP)账户里积累的资本?在一次性提取资本总额和按月领取年金之间,做出前一个选择的瑞士居民人数首次超过了做出后一选择的人。
更多阅览 瑞士职业养老金:一次性全额领取,还是按月领?
相关内容
瑞士私人家庭净资产升至4.8万亿瑞郎
此内容发布于
2024年,瑞士私人家庭资产总额继续强劲增长。金融资产增长和房地产资产升值共同推动了这一趋势。
更多阅览 瑞士私人家庭净资产升至4.8万亿瑞郎
相关内容
瑞士媒体面临日益加剧的经济压力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媒体正面临严重的经济压力,但在“世界新闻自由指数”(World Press Freedom Index)中仍保持了第9名。
更多阅览 瑞士媒体面临日益加剧的经济压力
相关内容
天气转暖,瑞士迎来2025年最强过敏季节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过敏中心4月28日表示,因天气短暂转凉而中断的花粉季目前已重新开始,草类花粉正在瑞士各地飘散。约70%的花粉症患者对其过敏。
更多阅览 天气转暖,瑞士迎来2025年最强过敏季节
相关内容
弱势租客-苏黎世搬迁浪潮最大受害者
此内容发布于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Z)的研究显示,苏黎世的租客驱逐率为全国最高。受影响最严重的是低收入的年长居民,他们会被迫搬离原本的住所。
更多阅览 弱势租客-苏黎世搬迁浪潮最大受害者
阅读更多
相关内容
瑞士发现第二例猴痘病例
此内容发布于
目前瑞士已发现两例猴痘感染病例:5月21日,伯尔尼地区确诊第一位病人,5月24日,日内瓦州也确认了第二例病例。初步证据显示,两名病人均是在国外旅行中染病。
更多阅览 瑞士发现第二例猴痘病例
相关内容
新冠疫情:瑞士局势
此内容发布于
这里,瑞士资讯swissinfo.ch为您实时更新报道瑞士疫情发展:追踪最新病毒感染数据、公告瑞士联邦防疫措施、介绍官方健康防护信息和重要咨询途径。
更多阅览 新冠疫情:瑞士局势
相关内容
最新研究:人类胎盘是新冠病毒感染的目标
此内容发布于
日内瓦和洛桑的科研人员发现,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导致2019冠状病毒病的病毒--能够感染人类胎盘的细胞。他们表示,这种病毒的数量还会激增,并感染周围的胎盘细胞。
更多阅览 最新研究:人类胎盘是新冠病毒感染的目标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