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媒体:中美贸易争端的突破出人意料

亲爱的读者:这里是瑞士主要媒体在过去一周发表的有关中国的报道。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咄咄逼人的语气有所缓和,中美互降关税的实质性协议超出预期;中国参加俄罗斯红场举行大型阅兵式,普京与习近平克里姆林宫表共识;中国在新疆戈壁通过使用无人机将碘化银输送到云层中实现人工降雨的实验。
本文是瑞士媒体关于中国话题的新闻、见解与观点文章的总结与摘要。瑞士媒体关于中国都在报道哪些主题?点击这里,订阅这个时事通讯让你对此一目了然。
订阅我们每周的《瑞士媒体里的中国》时事通讯(Newsletter),不会过错过瑞士对中国事件的解读,让自己在做决策时多一个维度的考量。
我们为你总结摘要了瑞士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文章,让你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在中国发生的事件、新闻和热门话题,解读瑞士的见解与观点。
下面是主要内容摘要:
中美贸易争端的突破出人意料
瑞士最具传统的德语日报《新苏黎世报》(NZZ)5月12日以《中美贸易争端的突破出人意料》为题,对中美上周末在日内瓦进行的关税磋商进行了报道。文章写道,在中美日内瓦贸易谈判举行之前,人们的期望很低,因此,中美互降关税的实质性协议可谓“超出预期”。
根据两国发表的联合声明,美国将把对中国产品的关税从145%降至30%;中国则将把关税从 125%降至10%。
“超级大国之间咄咄逼人的语气有所缓和…… 两国强调,将本着相互开放和尊重的精神向前迈进”。虽然该协议最初有效期为90天,美国和中国决定继续高级别谈判-谈判由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领导。
金融市场对这一突破作出了非常积极的反应。欧洲股市指数上涨,中国股市也大涨收盘。相比之下,瑞士股市的表现则不尽如人意,市场指数甚至出现小幅下跌。货币市场也因日内瓦谈判出现强烈反应。美元兑欧元及瑞郎比价均有上涨。
此前,美国与中国的关税争端对美国经济造成了严重损害。文章写道:“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出现了三年来的首次萎缩。美国超市的供应短缺和货架空置现象已经显现……关税提高还导致的价格上涨……这些会严重损害美国政府的声望。因此,特朗普在最初的强硬言辞之后,突然转而采取和解路线,‘这显然是一种软弱的迹象’”。
“中国以几乎同样高的关税报复美国关税,这一强硬姿态基本占了上风。北京迫使美国坐到了谈判桌前。”
Holger Schmieding,贝伦贝格银行(Berenberg Bank)首席经济学家
尽管现在已经达成了协议,但市场参与者仍有很大的保留意见。有专家认为,全球经济的调整仍将继续,美国政府的最终目标是与中国脱钩。还有专家指出,虽然极端负面情况的风险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但关税最终仍将大幅提高,并拖累美国经济增长。(NZZ外部链接/德)

面对西方“霸权”,普京与习近平克里姆林宫表共识
瑞士法语电视台网站RTS于5月8日发表文章《面对西方“霸权”,普京与习近平克里姆林宫表共识》。5月9日胜利日,红场举行大型阅兵式,庆祝战胜纳粹德国80周年。尽管乌克兰警告,参加莫斯科胜利日阅兵式代表着“对侵略国”俄罗斯的支持,但依旧有中国和其他十几个国家派出士兵参加在莫斯科阅兵式。
此前一天,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接见了“亲密朋友”习近平,面对西方-特别是美国,中俄领导人再次展现出两国的伙伴同盟。
会谈结束后,普京称赞与习近平的会谈“非常富有成效”。他表示,希望进一步深化俄中合作,目前俄中合作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而习近平也在“克里姆林宫金碧辉煌的大厅”里讲道:“我们就许多问题达成了一致。”
早前,习近平曾保证,北京与莫斯科之间的共识将为危机中的世界注入“正能量”。他批评西方在特朗普发起的贸易战-特别是针对北京的贸易战-中倾向于“单边主义”和“霸权骚扰”。
据RTS报道,两国在莫斯科会晤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批评了美国“金穹”导弹防御系统计划,指责该计划“严重破坏稳定”。中俄表示反对“利用太空进行武装对抗”,并呼吁通过国际会谈达成“防止在外层空间部署武器的条约”。(RTS外部链接/法)

中国操纵天气-沙漠突然下雨
瑞士免费通勤小报《20分钟报》(20 Minuten)于5月上旬发布文章《中国操纵天气-沙漠突然下雨》,报道了中国在新疆戈壁人通过“使用无人机将碘化银输送到云层中”实现人工降雨的实验。“研究显示,2023年7月,降水量增加了78000立方米。”
人工增雨实验期间,一公斤的碘化银粉末被挂载在无人机上。“在海拔 5500 米处,碘化银以烟雾形式散播至现有云层下方。上升气流会将该化学粉末向上吹送。碘化银颗粒会吸引云层中的水分,从而产生更大更重的水滴,最终降落地面。”
中国人工降雨实验过程中,雨滴光谱仪显示云中水滴直径从0.46增加到3.22毫米,卫星图像记录到云层温度下降了十度,云层垂直增长约三公里。“如果中国研究实现目标,那么这些知识似乎很快就能应用于日常生活。研究员在报告结论中写道:‘无人机系统能够实现全年、立体、大规模的防雨防雪作业。’”
但是,《20分钟报》在文章中提道:“碘化物在欧洲化学品和运输法中被归类为对环境有害的物质……可能对环境造成直接或后续的危害。”
中国并不是唯一一个考虑“操控天气”的国家。俄罗斯和美国也有这方面的研究。(20 Minuten外部链接/德)
瑞士重要新闻简讯
这些也许是你本周不应错过的信息:

相关内容
在瑞士,投喂邻居家猫咪被告上法庭!

相关内容
对已婚夫妇实行个人征税:瑞士议会新进展

相关内容
瑞士采取行动禁止掌掴儿童

相关内容
瑞士下瓦尔登州将禁止学生在校使用手机
更多瑞士新闻简讯可点击这里查看。
参与讨论
瑞士资讯swissinfo.ch用10种语言报道瑞士。参与我们的讨论,你可以对瑞士的各类新闻、事件、现象、投票等等畅所欲言。而且,你的留言会被自动翻译成其他9种语言。也就是说,你可以通过我们平台,与全世界80%的读者进行对话-不分国家,不分语言,不分时间。
本周讨论话题:
相关内容
通讯订阅
订阅我们的«瑞士媒体里的中国»时事通讯,了解瑞士媒体关于中国话题的新闻、观点及分析文章的总结。瑞士媒体关于中国都在报道哪些主题?这个时事通讯让你对此一目了然。
当然,你也可以挑选你喜欢或关注的话题,订阅我们的最新及最热门文章。
最后,如果你对我们的报道有任何想法或建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下一期《瑞士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 》将于5月22日星期四发布。
来自伯尔尼的问候!
瑞士资讯中文部

符合JTI标准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